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经贸 > 商情 > 广东:共和国崛起的一个缩影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打开所有的窗子来欢迎
打开所有的门来欢迎
请鸣响汽笛来欢迎
请吹起号角来欢迎
——艾青《黎明的通知》
邀明月至花前,引诗情到九重,我们举杯,欢庆新中国六十华诞,一甲子岁月荣光。
从形格势禁到大道通途,从积贫积弱到国势日隆,从遥望“西方俱乐部”到跃居世界第三……60年来,中国人民筚路蓝缕,奔竞图强,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扭转了世界历史的走向。
在新中国的成长版图中,广东犹如那耸入云天的“珠穆朗玛“。它以全国1.8%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8的GDP, 1/7的税收, 1/3的进出口总额。
广东,一个大国崛起的缩影。
(一)一条珠江见证:广东富起来
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挡。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请跟我来,听云山长歌浩叹,看珠水千回百转。
珠江,北倚五岭,南临南海,千古丰盈。回溯千年,中外文明在这里交汇融合;回首百年,中国民主革命在这里发源策动;回顾60年,中国改革开放在这里先行先试。
珠江,也曾黯然失色。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民谣传唱:夏秋水汪汪,冬春去逃港……一些被“洋火、洋油、洋钉、洋布”伤透自尊的年轻人,苦练游泳,准备泅过几十米宽的深圳河,到香港安身立命。截止到1978年,这样的偷渡达56万人次之多。刚刚复出的邓小平洞幽烛微:“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
1978年7月, “中英街”上,习仲勋抛出尖锐命题:“一条街两个世界,他们那边很繁荣,我们这边很荒凉,怎么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呢?”
逃港风潮,为中国改革开放作了苦涩而甜蜜的铺陈。1979年7月15日,中央决定在粤闽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小平嘱托:“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最严谨的经济学家,恐怕也无法精确统计出广东这块“试验田”里究竟孕育出了多少个“第一”、多少个“首创”、多少个“敢为天下先”。朴素的人们,只能以“化繁就简”的名义,摘要如下:在全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引进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组建第一个出口加工区,成立第一家股份制公司,第一个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第一个重奖科技人员,第一个放开粮食价格……
这些探路,皆石破天惊,为全国阅读,被同业复制。一批改革闯将,从此政声绵远:“胃切一半无所畏惧,胆已摘除浑身是胆”的任仲夷,“我去办特区,要杀头就杀我”的吴南生,“用晚年政治生命孤注一掷”的袁庚……披坚执锐突重围,闯关破垒扫迷瘴,他们开启了几代广东人对财富的梦想!
闸门既启,财富便如珠江奔涌,苍茫恣肆。从“广东粮珠江水”滋润全国,到家电产品称雄世界,再到重化工业声名鹊起——广东只用了30年,就赶超了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香港、台湾,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完成了先行工业化国家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历程。
普通百姓的腰包,更是足足“鼓”了100多倍!城镇人均收入从1952年的125.88元飙到了2008年的19732.86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从1952年的52.32元升至2008年的6399.77元。他们开始享受周末“自由行”,“关照”一下香港太古广场的生意……
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经扬言: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如今,中国人的“温饱梦”早已实现,就是 “富起来”的目标,在广东也已基本成为现实!
广东,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论断作了最生动的注脚。
(二)两艘古船象征:广东更开放
中国历史与西洋文化全面汇合,500年无此奇遇。
——黄仁宇
岭海观潮,壮怀激越。
两艘古商船,沿时光的河床疾驶而来。“南海一号”,承载了八百年前的骄傲;“哥德堡号”,呼啸着264年的风云。它们,是广东人开放的象征。
审视世界文明史,不难发现:海洋是世界各民族开放交融的巨大舞台。从文艺复兴、科学发现、启蒙运动,到商业革命、工业革命、知识革命的崛起及其走向世界,无不与海洋有关。广东,大陆海岸线绵延4114公里,得天独厚,国中翘楚。从秦朝开始,广东人就已飘洋过海,与世界对话。
新中国诞生8年之后的1957年,国家外贸部、广东省开始举办“广交会”。这是与西方国家经贸往来的第一个直接通道,在很长时间也是唯一通道。
广东“开放”的个性真正得以普遍释放,还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鼓励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为全国探路。任仲夷对地市委书记们“捅破了窗户纸”:既要注意吸引港澳的资金和技术,也要吸引日本、欧美的资金和技术。
蛇口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支试管”,注定要沐风栉雨。1981年,他们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挂到了微波山上,试图借用资本主义社会的观念,引入社会主义建设。这不啻于冲破思想禁锢的一声春雷,也公开引爆了“姓社姓资”的大讨论。1984年小平南巡,对此口号颔首肯定,才风息波恬。当年国庆,这12个大字登上了游行彩车,徐徐驶过天安门广场……
这个只有2.14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一次次为960万平方公里的泱泱大国试水:率先推行工程招投标,率先试验民主选举,率先组建“压力”团体,创办全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创办全国第一家合资超市……整个中国自蛇口发轫,从长期自守的状态中解放了出来,从传统体制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的梯次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跨越。
不断增长的GDP,把广东推上了“全国第一”的宝座,也把一些广东人滋养得不思进取。开放的力度削弱,改革的锐气衰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下降……省委书记汪洋洞若观火:30年前,如果不搞改革开放,我们的政权就不会巩固;30年后的今天,如果不实现科学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就难以持续。广东,必须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
更开放的风帆,更开阔的海面,广东发力再起航:
——树立世界眼光,广州、深圳要叫板首尔、新加坡;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定不移推进“双转移”;
——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始终扭住“科学发展、先行先试”这个核心……
从“让世界进入广东”,到“让广东走向世界”,再到“让广东叫板世界”……正是这样的大开放,推动着广东持续领跑,创造了“世界走一步、广东跨四步”的经典传奇。
开放,是历史的回声,更是新生的啼鸣!
(三)三个春天唱响:广东担重任
过去说“东方不亮西方亮”,现在我把它改了一下,叫“西方不亮东方亮”了。
——胡锦涛今年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百川归海,饮水思源。
以前,“一盒火柴提价两分钱,就得拿到省委常委会上讨论决定”;现在,打开电脑就可跟书记省长“灌水拍砖”了。广东,正和祖国母亲一样经历着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南海之滨,再一次由衷唱响那三个“春天的故事”——
1992年春天, 在改革开放探索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平同志来到了广东,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 以“三个有利于”的宏论对姓社姓资的问题正本清源,使改革开放成为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
2000年春天, 在推进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江泽民同志来到了广东,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广东“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03年春天, 在广东发展转型的紧要关头,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南粤,首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要求广东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
三次影响全国大局、历史进程的理论创新,都发端于广东,这是祖国巨大的信任和鞭策。汪洋书记道出了9400多万南粤儿女的心声:在科学发展上率先走出一条新路,广东责无旁贷!
此时,更加感恩每一个平凡的广东人。在巨大的“试验场”里,他们或许只是一个技术员,一个清洁工,一个不被记住名字的打工妹。只要他们温暖过广东,建设过南粤,呵护过珠江畔的一草一木,我们都深鞠一躬。
雨果说,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从这个判断出发,我们坚信——未来属于中国,未来属于广东!
(原载2009年9月30日<<羊城晚报>>,作者:李宜航)
原文链接http://yzwb.sjzdaily.com.cn/chanjing/sx/2018/0223/28222.html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