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三农 > 聚焦三农 > 互联网+“三农”,怎么加?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1月6日,江西省分宜县杨桥镇观光村“农村e邮”服务站工作人员为村民代缴电费。该平台不仅提供农副产品代购代销,还提供电费、通信费、车票、网购等服务,使村民实现“购物不出村、销售不出村、生活不出村、金融不出村、创业不出村”。 邓国丽摄
1月14日,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种粮大户杨继敏(右)在查看自家“夯米”的销售情况。该县通过开展农村电商和“淘宝村”建设,帮助农民解决卖粮难题。 房德华摄
编者按 近年来,“互联网+”已成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一些读者来信认为,目前城乡数字鸿沟、农村信息孤岛依然存在,要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让“互联网+”成为激发农村发展的新动力,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在互联网中受益,实现在宽带上增收、在键盘上奔小康。
让“三农”搭上信息化快车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已经步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互联网可以为农村生产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有利于生产资料、设备的优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要让“三农”发展搭上“互联网+”的信息化快车,还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要加强“硬件”配置,实现“互联网+农村”。我国提出,到2020年宽带网络将基本覆盖所有农村,要实现这一目标,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如光纤进村入户工程必须提速,乡村信息服务站要有屋、有人、有设备。抓紧把农村电子商务的配套设施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统筹考虑,对所需的仓储、公共服务设施要有前瞻性的设计,同时利用电商企业等社会资本,完善乡村物流配送体系。
要加快“软件”升级,实现“互联网+农业”。推动互联网与第一产业充分整合,要围绕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及农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三农”服务和科研开发等方面,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的有效对接,提升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构建政府、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格局,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的必要路径。
要加速人才培养,实现“互联网+农民”。农村发展互联网最缺的是人才。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组织等是当前农村互联网应用的主要带动力量,他们对信息接受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应以这部分人为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带动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社员成为拥有互联网思维、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市场主体,品尝到信息化结出的硕果。
(河南省淮滨县委 张全林)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