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闻 > 民生 > 落实“低温补贴”应是民生常态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2016年1月11日,农历腊月初二,早上7点半,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实时气温零下33摄氏度。44岁的李淑霞在家中快速吃着早餐: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两个猪肉酸菜馅的包子。 李淑霞是一名环卫工人,她所在的根河市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这里全年平均气温为零下5.3摄氏度,每年冬季都会有零下40摄氏度至零下50摄氏度的极端低温,素有“中国冷极”之称。“领过‘低温津贴’吗?”记者问。“这个,真没有。”李淑霞说。(新华网1月14日)
“低温补贴”或许在很多人听到会当成一个笑话,很多人都听过“高温补贴”却从未听过“低温补贴”这个名词。透过媒体,让全国的网友普及了一个知识,当别人说到低温补贴时不再闹出笑话,同时媒体的报道让“低温补贴“进入了大众的视线。对于南方的人来说,极寒天气时对哈气成霜、哈气成冰的低温没有什么概念,但是每年的七八月份大热天,全国从南到北都是被热浪包围着,许多在酷热天气下作业的人们开始领到了“高温补贴”,享受到了制度的关怀。因为我国地域辽阔,具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高寒气候等,这些气候让我国一年四季的温度分布变得比较复杂,而大多数地方冬季在寒冷的时间到零下几十度的较少,冬季温度变化跨度大,低温地方人群分布少,我想这些都是是我们一直对低温补贴比较陌生的原因吧!
长期在低温状态下容易发生冻伤,基于这个原因,201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全国总工会联合发文公布了修订后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冻伤”列为新增的职业病之一。2015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相关部门联合发文公布了修订后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低温”列为新增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这一政策的制定,让“低温补贴”有了法律的依据,但是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这一低温下的劳动权益保护却停留到了书本,认真执行的却很少。
新华网对低温下辛勤的环卫工人细致的采访,将落实低温补贴推上了议程。首先是有权威部门将低温作为了职业病防治的一类,那么如何制定具体细则,是当前相关地方的当务之急。我国幅员辽阔,比如南海和东北,冬季气温差别很大,南国还有可能是“春暖花开”,北方却是零下几十度,不大可能就低温保护只等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在南方肯定很多地方都不存在低温工作的问题。笔者认为低温保障应当特事特办,不能“黄鳝鱼鳅”一样长,涉及到的就应按照相关条件、相关政策给予补贴,涉及不到的不该有的就不用。无论是在高温下还是低温下关心劳动群众,让劳动者都能够在舒适、舒心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心情中工作,都是切切实实的民生,更是执政为民的具体表现。
“高温补贴”与“低温补贴”虽有一字之差,但关爱民生的意义却是相同相通的,都是对劳动者的尊重、关爱。在高温环境下劳作容易中暑,同样在低温状态下也容易发生人身伤害。应当将“高温关怀”与“低温关怀”并列起来,不能厚此薄彼。例如内蒙古自治区于2013年10月出台了高寒天气室外作业的岗位津贴支付标准,其中规定,行政区域内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零下25摄氏度(含)以下高寒天气室外连续作业4小时(含)以上工作的,劳动者可以享受高寒岗位津贴,低温津贴按月发放,每月230元。这个就是一个实在的例子,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完善低温补贴规定,制定相关低温劳动保障措施,多管齐下,让劳动者在虽人在低温下下工作却能体味到政策的温暖,让“低温关怀”成为民生常态,成为民生福祉。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