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市,是重庆东南门户,位于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地跨北纬28°9′~28°53′,东经108°43′~109°18′之间,总面积2462平方公里,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截至2021年末,秀山县辖5个街道、22个乡镇,县政府驻中和街道渝秀大道20号,常住人口49.63万人。秀山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境内以土家族、苗族、汉族为主,海洋乡岩院古寨入选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地名来历、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地理、人口、经济、交通运输、文化、社会事业、旅游、人物、主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英文名

XiuShan Tujia&Miao Autonomous County

面积

2462平方公里

气候类型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重庆市东南

地理坐标

北纬28°9′~28°53′,东经108°43′~109°18′之间

所属市

重庆市

行政类别

自治县

下辖地区

5个街道、22个乡镇

行政区划代码

500241

人口

49.63万人(截至2021年末常住人口)

方言

重庆方言

GDP

340.94亿元(2021年)

人均GDP

68661元(2021年)

著名景点

洪安边城、百年西街、川河盖、凤凰山花灯民俗文化旅游区、大溪国家湿地公园

邮政编码

409900

政府驻地

中和街道渝秀大道20号

电话区号

023(+86)

火车站

秀山站

简介

商周时,秀山县地属商于之地,清朝乾隆时,始置县,秀山县解放后,建立了西南地区第一个县级人民政权机构,1997年3月,随黔江地区改隶重庆直辖市。县境内平坝、山地、丘陵面积各占三分之一。梅江河在秀山县城区蜿蜒而过,拥有洪安边城、百年西街、凤凰山花灯民俗文化旅游区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大溪国家湿地公园、川河盖休闲避暑胜地等风景名胜。秀山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也是沈从文名著《边城》的原型地。花灯艺术有悠久的历史,“秀山花灯”“秀山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秀山县是中国西部百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药材种植大县,是重庆市确定的六个省(市)级区域性边贸中心之一。2022年上半年,秀山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9.4亿元、增长6.5%。秀山县盛产桐油、朱砂、水银,曾是川东南隅最闻名最有悠久历史的桐油市场。物流体系健全,秀山(武陵)现代物流园区是国家示范物流园区,拥有渝怀铁路线上唯一的300万吨战略装卸点和国内首条民营危化品铁路专线,西部陆海新通道武陵山班列从秀山首发。秀山县将在“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秀山机场、秀山至贵州印江高速公路、渝湘高速铁路(秀山段)等建设项目。

2021年,秀山县实现生产总值340.94亿元,同比增长8.0%,两年平均增长5.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661元,比上年增长14.5%。

地名来历

秀山县地处武陵山腹地,自古偏荒一隅,属化外之地。北宋末年(1114年)于此置平茶洞,羁縻于思州,后经南宋、元代,直至明朝中晚期,县境内方有“百里四司”之说。土司之治延续至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清乾隆元年(1736年),秀山置县,县名因境内一秀美山峰“高秀山”而得名。

历史沿革

商至宋

商周时,县地属商于之地。春秋属巴国南疆之域。秦时,县地属黔中郡。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县地属武陵郡。

西汉始元三年(前84年),县地属巴郡涪陵县南境。东汉建安时县地属丹兴县。蜀汉章武元年(221年)省丹兴县置酉阳县,秀山境属之。两晋、南朝时期不变。

隋开皇中置务川县(今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地改隶梁州务川县。

隋大业三年(607年),务川隶巴东郡,秀山境域仍属务川。

唐武德四年(621年),以巴东郡之抚阳、务川置务州,实行羁縻,县地属务州务川县。

唐贞观四年(630年),改务州为思州。开元二十年(732年),秀山境属江南道思州务川县。

五代十国时期,冉氏占据今酉阳全境与秀山东北部之石堤、洪安部分,杨氏占据今县境西南百余里地,田姓占据今龙池镇、宋农镇一带。

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于县境西南置平茶洞,属羁縻思州。随后,县境内各地土著首领建有邑梅、平茶、石耶等地,号称“土知府”。

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县内先后建邑梅宣化军民府、平茶承化军民府、石耶顺德军民府,均隶属思州。

元至清

元大德六年(1302年),改邑梅为佛乡洞长官司,撤平茶承化军民府置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石耶顺德军民(土知)府不变。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农民起义领袖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国号“夏”。时邑梅洞长官司主动献土归附,故改邑梅佛乡洞长官司为邑梅沿边溪洞军民土知府。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推翻“夏”政权,因邑梅、石耶归附迟,明洪武八年(1375年),罢邑梅、石耶二土知府,并降为长官司,属酉阳宣慰司,不久改隶重庆卫。撤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置平茶洞长官司,并分平茶地置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隶属湖广思南宣慰司,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上述二长官司直属四川布政司。

明永乐元年(1403年),改邑梅洞长官司隶重庆卫,割石耶司地(今平凯街道莲花、清溪场镇三合一带)置地坝洞副长官司。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溶溪苗民起义,反抗土司,赶走长官,迫使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迁治酉阳上济里。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罢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自明永秀乐起,逐渐形成秀山地区历史上有名的“百里四司”,即平茶洞长官司、邑梅洞长官司、石耶洞长官司和地坝洞副长官司。这一格局延续至清雍正末年。

清雍正四年(1726年),西南地区开始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邑梅、平茶、石耶三洞长官司及地坝洞副长官司献土改流,清置流官。至此,清朝废除了秀山地区的土司制度,秀山土司建置到此结束。

清乾隆元年(1736年),清政府以邑梅、平茶、石耶、地坝四洞疆域并析酉阳东南境的石堤、打妖、晚森、宋农等原土司据地,始置秀山县(县治位于今清溪场镇三合场),因境内有“丹崖翠壁,秀色如画”的高秀山而得名。初隶黔彭厅,寻废厅改隶四川省川东道酉阳直隶州。

清乾隆五年(1740年)于石堤设立巡检署。清宣统末年(1911年),秀山宣布接受重庆军政府领导,结束清朝在秀山的统治。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初年,秀山隶四川省川东道。1934年,贺龙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秀山西南部创建川黔湘鄂边区革命根据地黔东苏区。1935年,秀山隶属第八行政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7日,秀山解放。11月20日,建立西南地区第一个县级人民政权机构——秀山县人民政府,隶属西南区川东行政公署涪陵专员公署。

1950年1月,改隶川东酉阳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2年9月,撤酉阳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复并入涪陵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秀山改隶之。

1983年4月4日,建立“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原行政区域未变,自治县人民政府驻中和镇,仍隶属涪陵地区专员公署。

1983年11月7日,秀山自治县成立,仍隶涪陵地区专员公署。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1988年5月,置黔江地区,秀山改隶之。

1997年3月,秀山自治县随黔江地区改隶重庆直辖市。

2001年,撤黔江开发区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隶属重庆市直管。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末,秀山县有5个街道、18个镇、4个乡。268个村(社区),其中66个社区居委会、202个村,483个居民小组、1400个村民小组。县政府驻地中和街道渝秀大道20号。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秀山县行政区划

街道

中和街道、平凯街道、乌杨街道、官庄街道、清溪场街道

隘口镇、龙凤坝镇、溶溪镇、龙池镇、石堤镇、峨溶镇、雅江镇、洪安镇、石耶镇、梅江镇、兰桥镇、膏田镇、溪口镇、妙泉镇、宋农镇、里仁镇、钟灵镇、涌洞镇

海洋乡、大溪乡、中平乡、岑溪乡

参考资料:

地理

位置境域

秀山县地处渝东南地区,介于北纬28°9′43″~28°53′5″、东经108°43′6″~109°18′58″之间。东和东北与湖南省花垣、龙山、保靖县毗邻,南和东南、西高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相连,北和西北与省内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接壤。东北角距湖北省来风县境仅20余公里。距长沙491公里、武汉656里、贵阳418公里、重庆主城387公里,是重庆市最边远的县之一。全县总面积2462平方公里。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地貌   

秀山县位于武陵山脉中段,四川盆地东南缘的外侧,地处川东南褶皱带,系武陵山二级隆起带南段,西邻大娄山,北眺七曜山,属巫山、大娄山中山区。境内平坝、丘陵、低山、中山互相交错。西南高,东北低。中部是一个类似三角形的盆地。县内多数地方海拔在500米至800米之间。西南部轿子顶海拔1631.4米,为县内最高峰。海拔最低点是石堤乡高桥村水坝的滥泥湾,海拔245.7米。境内河溪纵横,河流切割强烈,地表起伏大,山脉、河流多顺构造线东北向布展。秀山地貌大体可分为平坝区、低山丘陵区、低中山区3个类型。西部和南部为低中山区,占幅员总面积的30.24%;东部和北部为低山丘陵区,占幅员总面积的38.81%,中部为盆地平坝区,占幅员总面积的30.94%。   

地质   

秀山县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及华夏系,是扬子台地内的川湘凹陷南部边缘。主要构造线呈北北东至北东向展布,裙皱呈北北东至北东向,向斜倾角平缓,背斜倾角较大,局部受断裂影响,有倒转现象。断裂在县境内十分发育,尤以南部元古生界、下古生界地区和北部秀山背斜伏端为最。主要断裂走向与褶皱轴线基本一致,呈北北东向倾向北西。

土壤  

秀山县土壤类型多样,有水稻土土类、潮土土类、紫色土土类、黄壤土类、红壤土类、石灰岩土土类等6个类型。

气候

秀山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正常,降水充沛,日照偏少。全年平均气温为16℃,属基本正常。其中: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5℃。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7.5℃。地温和气温一样,7月最高、1月最低。热量条件以溶溪、洪安、石堤河谷一带最优,年平均气温均大于17℃。平坝、浅丘地带平均气温在16℃~17℃之间。“三大盖”及西部的轿子顶、南部的椅子山、东北角的八面山,年平均气温在10℃~14℃之间。其余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 

常年降水量为1325毫米。80%以上年份降水量在1100~l700毫米之间。以5、7两月最多,均接近200毫米。1月最少,不足30毫米。从旬季分布看,全年有3个月明显的降水高峰,即5月上旬、6月下旬或7月上旬、9月中旬,旬平均雨量分别为71.2、76.4、60毫米。从四季降水分布看,以夏季降水最多,春季为次,秋季再次,冬季最少,分别占全年降水总量的37%、31%、24%和8%。1979年6月降大到暴雨155.5毫米,为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暴雨。

境内年日照时数为1213.7小时,占可照时数的28%,属全国日照低值区之一。80%的年份日照时数少于1300小时。日照以7月最多,为201.8小时,8月稍次,为199.4小时。7、8两月日照时数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三分之一。1月较少,为48.8小时,2月最少,仅44.7小时。1、2月日照总时数仅占全年的8%。

水文水利

  • 水文

秀山县境内河溪纵横,河流切割强烈,地表起伏大,山脉、河流多顺构造线东北向布展。秀山县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洞庭湖之沅江的酉水水系。酉水经县域东北入湘注入沅江,其支流主要有梅江,四川河为酉水次级水系;溶溪、平江则为更次级水系。

秀山县境内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梅江河、平江河,溶溪河江等15条河流,截至2020年末,秀山县水能蕴藏量107.38 万千瓦,已探明可开发量为97.67万千瓦。现已开发17.68万千瓦。

  • 水利

截至2019年末,秀山县已建成水库46座,总库容26347.8万立方米,山坪塘406口,总库容420.7万立方米;建设窑池1633口,容积18.36万立方米;泵站95处,水闸2座;引水堰341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734处,保证农村人口56万人饮水安全;其他微型水利工程3351处。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32提高到0.62,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27提高到0.5342,全县有效灌溉面积24.74万亩,实际灌溉面积12.56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9.28万亩。

2021年11月,秀山县平江河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项目通过水利部审查,成为国家试点项目。项目选取平江河干流及支流的孝溪河、长岗河、复兴河进行综合整治,治理河道总长度41.66千米。通过实施河道清淤疏浚、岸坡整治和建设人文景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修复水生态。

马西水库工程建设项目是秀山县水利重点建设项目,位于平凯街道贵贤溪河口革里河干流上游230米处,于2021年6月动工建设,以城市供水为主要内容,由大坝枢纽、供水两部分工程组成,设计总库容1292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高程410.00米、洪水位高程410.42米、供水流量0.70立方米每秒,建成投用后将成为重庆首座智慧型城市供水中型水库。

自然资源

  • 土地资源

根据秀山县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21年末,全县主要地类数据公布如下:

耕地57052.26公顷(855783.9亩)。从区域分布统计,8.38%的耕地分布在清溪场镇,7.31%的耕地分布在梅江镇,7.26%的耕地分布在龙池镇;园地6719.66公顷(100794.9 亩)。园地主要分布在石堤镇,占全县园地的18.76%;其次分布在梅江镇,占比9.50%;林地150714.42公顷(2260716.3亩)。林地主要分布林场区域较大的如钟灵镇,占全县林地的8.32%;其次为膏田镇,占比6.79%;隘口镇,占比6.32%;草地350.12公顷(5251.8亩)。草地构成都为其他草地。草地主要分布涌动乡,占全县草地的17.96%;其次为官庄街道,占比17.01%;龙池镇,占比10.25%;湿地296.89公顷(4453.35亩)。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重庆市所有湿地都为内陆滩涂。湿地主要分布在清溪场镇,占比18.87%;其次膏田镇,占比10.35%;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799.79公顷(206996.85亩);交通运输用地3371.58公顷(50573.7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779.71公顷(56695.65 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分布在大溪乡,占全县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13.69%。

  • 动物资源

截至2019年末,秀山县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302种,分别隶属于4纲、28目、85科、213属。其中:两栖类19种,隶属于2目、7科、16属;爬行类28种,隶属于2目、8科、25属;鸟类193种,隶属于16目、48科、125属;兽类55种,隶属于8目、23科、47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均为兽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9种(兽类10种、鸟类18种、两栖类1种);重庆市重点保护动物31种(兽类8种、鸟类13种、爬行类3种、两栖类7种)。三级重点保护动物共计62种。属于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计有191种(兽类23种、鸟类116种、爬行类30种、两栖类22种)。

野生兽类有金钱豹、豺狼、狐狸、野猪、刺猬、野山羊、黄鼠狼、野兔、松鼠、穿山甲、瘴子等40余种,野生禽类动物有野鸡、竹鸡、岩鸡、锦鸡、水鸭、斑鸠等200多种。

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瘴子、穿山甲、大貌,三级保护动物有苏门羚、水猫、锦鸡、相思鸟等。此外还有各种蜂、蛇、鱼类、蛙类,都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

  • 植物资源

截至2019年末,秀山县有维管植物181科、735属、1625种。其中:萨类植物36科、76属、181种;裸子植物6科、7属、7种;被子植物139科、652属、1437种。种子植物共有145科、659属、1444种。有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19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4种、二级保护植物15种,《中国植物红皮书》收录14种,濒危物种1种(南方红豆杉),渐危8种,稀有种5种。

野生植物以木本、草本、藤本、萨类、苔鲜等为主。木本植物主要有香樟、银杏、楠木、檬子、青冈、棕榈、油茶、柑橘、梧桐、漆树、枫香、杉木、马尾松、杜鹃、杜仲等76科、310多种。草本、藤本植物主要有金银花、猕猴桃、白术、半夏、黄连、香附子、川谷米、蒲公英、艾蒿、车前草等近千种。萨类植物有铁丝草、倒挂草、金萨、凤尾萨等。苔鲜植物主要有平苔、葫芦苔、长砂苔、提竹薛等。花草品种繁多,其中木本花主要有桂花、栀子花、梅花、紫荆花、芙蓉花、茉莉花、海棠花等,草本花主要有菊花、凤仙花、兰花、水仙花、牡丹花、荷花等千余种。

  • 矿产资源

截至2020年末,秀山县境内已探明可开采的矿藏有锰矿、汞矿、煤矿、铅锌矿、锑矿、磷矿、滑石、大理石、石英石、白云石、石灰石、重晶石等。其中:汞金属储量1.04万吨,矿石平均品位0.132%,属全国特大型汞矿床;锰矿远景储量5000万吨以上,平均品位24.5%,与毗邻的贵州松桃县、湖南花垣县并称为中国锰矿“金三角”地区;硫铁矿储量605万吨,洗选后品位可达36%;磷矿储量250万吨,平均品位14.5%;滑石2000万吨,平均品位含二氧化硅61%,氧化镁30%以上;石灰石储量难以计数,碳酸钙含量 95%;硅石储量2000万吨,二氧化硅含量96%;锑矿储量200万吨;大理石储量157万立方米;页岩气预估储量3000亿立方米,是全国唯一一个全域纳入页岩气勘查的县。

  • 水资源

除酉水河、花垣河、龙潭河外,秀山县集雨面积大于5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梅江、平江、溶溪、洪安河等13条,集雨面积小于5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48条。截至2020年末全县总集雨面积4644.82平方千米,水资源储量86.3亿立方米,水能理论储量17.72万千瓦。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472.2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442.82立方米,高于全市1802.26立方米/人、1500.26立方米/亩的平均水平。水能蕴藏量大,人均量也高于重庆市平均水平。

2021年全年,秀山县水资源总量25.5349亿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1480.9毫米。全年总用水量11.2041亿立方米。

生态环境

2021年,秀山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县环境空气质量满足优良天数355天。夜间连续施工审批制度执行率100.0%,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0%。地表水总体水质为优,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管理正常。全面完成市上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180吨。森林面积14.1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5%,森林覆盖率达到57.69%,较上年提高1.53个百分点。

秀山县禁养区、天然水域养殖场全面拆除,禁渔禁捕工作落地落实。新建污水管网358公里,城乡生活污水收集率达60%。综合治理水土流失195平方公里、石漠化212平方公里,创成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14个。

锰产业曾是秀山县重要的工业组成部分,据估算历年锰产业净收益为10亿元左右。2021年11月,秀山锰矿山、电解锰企业全面停产,锰产业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锰污染综合整治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自然灾害

秀山县自然灾害以气象灾害为主。春旱、夏旱、伏旱、秋旱、冬旱、绵雨、暴雨、洪涝,大风、冰雹、寒潮、低温、霜冻、凝冻、大雪等极端天气时有发生。

截止2021年12月30日,全县先后发生了“3.30”风雹,“8.18”地质灾害,“12.26”雪灾,“5.03”、“6.28”、“8.14”、“8.18”等洪涝灾害,21个乡镇(街道)共有7095人受灾。因灾死亡2人,因灾受伤1人,紧急避险转移17人;房屋倒塌1户1间,严重损坏8户15间,一般损坏864户2928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79.53公顷;道路、桥梁、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损失较重。自然灾害造成全县直接经济损失3058.38万元。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秀山县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秀山县全县常住人口为49.62万人。

2021年末,秀山县年末常住人口49.6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30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6.95%,比上年提高1.62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为8.72‰,死亡率为6.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5‰。

全县户籍人口67.32万人,比上年增长0.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59亿元,乡村人口45.73万人;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9.89。

民族构成

秀山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境内以土家族、苗族、汉族为主,此外,还散居着蒙古族、回族、彝族、侗族、瑶族、白族、维吾尔族、壮族等31个民族。

经济

概述

秀山县位于武陵山区中心腹地,属于武陵山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受内陆空间限制和交通落后制约,曾经的秀山发展滞后。自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秀山依托自然资源培育扶贫支柱产业,产业扶贫覆盖联结100%的贫困村、100%的贫困户;借助电商平台解决产品滞销,电商扶贫使武陵山区100万贫困人口受益;多渠道多模式助力消费扶贫,培育各类农特产品加工企业1320家。2017年11月,秀山县正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021年,秀山县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电子信息、新材料、汽摩配件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检验检测、物流运输、金融证券等服务高效,重庆秀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21年12月正式获批。电子商务网络健全,是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现代农业链条完善,盛产优质粮油、中药材、茶叶、油茶、水果,中国(重庆)山银花研究院落户秀山高新区,正打造百亿级山银花产业园。地区生产总值在渝东南地区持续领跑、在武陵山片区位居前列,是中国西部百强县。

2021年,秀山县实现生产总值340.94亿元,同比增长8.0%,两年平均增长5.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03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126.44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181.46亿元,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7:37.1:53.2。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661元,比上年增长14.5%。民营经济增加值242.98亿元,增长10.4%,占全县经济总量71.3%。

2022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9.4亿元、增长6.5%,总量保持组内第一,增速组内第1全市并列第2,全市排名上升3位。一产增加值、二产增加值、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7.4%、4.9%、7.4%,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5%,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7.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3亿元、增长4.1%,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16.2%。

第一产业

2021年,秀山县新增耕地2.2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粮油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236家,市级以上农产品品牌认证276个,“一药两茶”(中药材、茶叶、油茶)基地面积全市最大,水果产量稳步提升,德康、唐人神等国家级龙头企业助推畜禽养殖标准化发展,100万亩特色产业链条持续延伸、效益大幅增加。兴隆坳农业园区获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秀山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22年以来,秀山县建成高标准农田6万亩、高效节能灌溉3500亩,完成农田宜机化改造850亩。截至2022年11月,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2.42万亩,建成清溪、龙凤坝高标准农田5万亩,梅江坪南、邑中3万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打造了涌洞河坝、古田3000亩贡米基地。清溪龙凤花海项目区建成渝东南最大的粮油基地,被评为“重庆市优质粮油示范区”。

秀山县以银花为主的中药材作为全县主导产业进行扶持,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全县已种植中药材38万亩,规模居重庆市第一、全国前列,是重庆市单体品种规模最大的中药材大品种。

2021年,秀山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4.17亿元,比上年增长6.5%。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6.82万亩,比上年增长0.53%。粮食综合单产392.77公斤/亩,增长0.04%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0.17万吨,比上年增长0.6%;蔬菜产量44.24万吨,比上年增长4.8%;出栏生猪33.06万头,增长16.7%;出栏牛2.9万头,比上年增长5.1%;出栏山羊10.8万只,比上年增长2.3%;出栏家禽695.54万只,比上年下降5.1%;禽蛋产量0.54万吨,比上年增长6.4%;肉类总产量4.21万吨,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猪肉产量2.6万吨,比上年增长21.1%。

根据规划,秀山县将以茶叶、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建设“一山两盖”三大特色产业示范带。三大特色产业示范带分别为:平阳盖特色产业示范带(百里山银花长廊);太阳山特色产业示范带;川河盖特色产业示范带。

秀山县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市级以上)

名称

主要产地

批准时间

授予单位

建成规模

备注

秀山土鸡

丘陵、高山地区

2010年

重庆市工商局

——

地理标志商标

秀山白术

太阳山片区

2012年

重庆市工商局

——

地理标志商标

秀山黄花

平坝、丘陵地区

2013年

重庆市工商局

2000亩

地理标志商标

秀山豆腐乳

清溪、官庄等乡镇

2013年

重庆市工商局

——

地理标志商标

秀山猕猴桃

岑溪、孝溪等乡镇

2015年

重庆市工商局

1万亩

地理标志商标

秀山大头菜

清溪、官庄等平坝乡镇

2015年

重庆市工商局

1.7万亩

地理标志商标

秀山金银花

清溪、孝溪、钟灵等乡镇

2010年

农业部

30万亩

农产品地理标志

秀山茶叶

钟灵、洪安、峨溶等乡镇

2016年

农业部

15万亩

农产品地理标志

参考资料:

第二产业

2021年,秀山县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医药产业、食品加工成链成群,电子信息、新材料、汽车配件加快发展。秀山县医药健康产业起步扎实。深圳海王药业、天津红日药业、重庆华涛药业3家上市公司建成投产,2021年中医药生产企业产值突破15亿元、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0亿元。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的电子信息、汽车配件产业集群发展。2021年,以迈思科电子、夏朗科技为代表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年产值突破15亿元。浙江玉环汽配产业园入驻企业27家,天粒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起步,工业硅、西南水泥技改升级。

截至2021年末,秀山县已有规上工业企业73家、科技型企业263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现代中医药、食品加工、电子信息、新材料年产值分别同比增长156.3%、30.7%、32.2%、8.9%。

2021年,秀山县实现工业增加值93.81亿元,比上年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3.7%。按行业划分,采矿业下降22.9%,制造业增长21.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0.7%。按主要产业划分,医药产业增长142.0%;电子产业增长21.6%;消费品产业40.0%;材料产业增长4.1%,能源产业下降7.2%,工业产销量90.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122.5%。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比上年下降10.8%,制造业增长197.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7%。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2.6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全县注册地建筑业总产值120.08亿元,增长18.0%。

根据规划,秀山县将建设形成医药、食品、新材料、电子信息、汽车配件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围绕智能家居、装配式建筑等产业培育一批10亿级、50亿级特色加工业集群。

第三产业

2019年,秀山花灯美食街获评重庆市最美街巷。2020年,中航武陵奥特莱斯商场开业运营,2022年,爱琴海城市广场入驻秀山。十大专业市场交易总额突破1300亿元,获评国家示范物流园区。农村电商交易额超过700亿元,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西街、凤凰山、洪安边城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川河盖景区入选首届重庆文化旅游新地标。2021年,秀山县接待游客数、旅游综合收入分别是2016年的4.5倍、5.4倍。

2021年,秀山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5.06亿元,增长2.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5.27亿元,增长15.0%;金融业增加值15.55亿元,增长1.2%;房地产业增加值31.42亿元,增长8.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82.85亿元,增长8.7%。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9.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商业方面:秀山县将构建“城市核心商圈、社区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区、乡镇集贸市场”实体商业中心体系。推动批发业、零售业、住宿餐饮业转型升级。促进夜间经济、文旅经济、会展经济等发展。

物流方面:秀山县将建设五大物流中心,发展城乡配送、电商物流、冷链物流、支柱产业专业化物流,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行体系,培育物流市场主体。2022年年6月,秀山县政府第12次常务会审议通过建设武陵(秀山)国际陆港项目。

电商方面:秀山县将完善农村电商五大体系。打造茶叶等电商品牌。办好秀山电商学院,推动全民电商发展,发展跨境电商。

旅游方面:秀山县将县城打造成为旅游集散中心。洪安边城打造成为中国初恋之城、古镇开发示范,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将川河盖打造为休闲避暑、户外运动之地。

经济园区

  • 秀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21年12月3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重庆秀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启动区8.75平方公里。高新区目前依托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以打造“300亿(增加值)高新”、在全县经济占比50%以上为总目标,打造渝东南(武陵山腹地)制造业中心。

目前,先后获批“重庆市特色产业(中医药)建设基地”“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医疗器械制造基地”“重庆市休闲食品产业园”“国家物流示范园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高新区企业总数4000余户,其中“四上”企业163户,高新技术企业22户。

  • 秀山(武陵)现代物流园区

重庆秀山(武陵)现代物流园区是重庆市率先挂牌的地区级物流枢纽、市级重点物流园区,中国物流示范基地。2017年被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住建部联合评定为“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2014-2017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物流园区”。

园区规划占地6平方公里,其中一期3.5平方公里,投资约98亿元,建设集交易、配送、仓储、加工、会展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物流园区。

  • 秀山县优质粮油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秀山县优质粮油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位于秀山县城西南部清溪场镇,距县城10公里,规划面积4.0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8万亩,涉及清溪场镇东林、永进、新华等15个村居,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国道326线,县道882贯穿整个示范园区,区位条件优越,优质水稻、油菜轮作是主要栽培模式,是秀山的“米粮油仓”,2014年3月重庆市农委认定为市级优质粮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全市三大粮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之一,获重庆市无公害粮油产地认证;该园区总规划3.69亿元,其中,申请财政资金2.12亿元,业主自筹资金1.57亿元;预计实现年产值28100万元,人均增收3360元。

交通运输

综述

秀山县境内渝怀铁路、秀松高速纵贯南北,渝湘高速横穿东西,国道319线、326线在秀山县县城相接,周边180公里内有4个机场可用。粤港澳—成渝主轴与沪昆走廊在此交汇,正加快建设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运输机场为支撑的“重庆市综合交通枢纽”。海关、保税仓库、物流分拨等功能设施完备,秀山(武陵)现代物流园区是国家示范物流园区,拥有渝怀铁路线上唯一的300万吨战略装卸点和重庆首条民营危化品铁路专线,西部陆海新通道武陵山班列从秀山首发。

“十四五”期间,秀山县将围绕渝鄂湘黔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目标,加快构建“十字形”高速铁路网、“1+2”航空网、“1环7射”高速公路网对外运输大动脉和“二环五射多连线”普通干线公路骨架网以及覆盖广泛的农村公路网络建设。

公路

截至2021年末,秀山县公路里程达4776公里。公路网中,高速公路79公里,其中:秀松高速公路(秀山段)全长30.57公里。渝湘高速公路(秀山段)全长45.437公里。一级公路61公里,二级公路139公里,三级公路278公里,四级公路3879公里,等外级公路340公里。

根据规划,秀山县将以国家公路、省级公路为依托,布局连接100%的乡镇和100%建制村,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干支衔接、标准适当、经济适用”的农村公路网络。

秀山县将在“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秀山至贵州印江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秀山至湖北来凤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秀山至贵州沿河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秀山南环高速建设项目、秀山城市快速连接通道建设项目、秀山县国省道改造项目、秀山县农村公路改造 升级项目、秀山县重点旅游景区 “景景通”工程。

铁路

截至2021年末,秀山县境内有两条铁路过境,分别是渝怀铁路和渝怀铁路二线,铁路里程达126公里。秀山火车站是渝怀铁路线上唯一的区间站。

2016年,重庆首条民营危化品铁路专线在秀山投用。这条铁路专线位于秀山石化物流园,由渝怀铁路秀山站端牵出,总铺轨长度为10.81KM,其中:专用线正铺轨长度2.984KM,园区内到发线铺轨长度7.826KM。园区内设贯通式到发线3条、卸车线7条,设计运输能力达135万吨/年。

2021年10月28日,西部陆海新通道武陵山班列正式开通运行,这是秀山及周边地区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开始。相比传统海运方式缩短了10天至15天的运输时间,在重庆-广西段降低30%物流成本。

根据规划,秀山县将在“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渝湘高速铁路(秀山段)建设项目、渝铜城际铁路建设项目(秀山段)、湖南益阳至贵州遵义高速铁路(秀山段)建设项目、湖北恩施经黔江遵义至云南昭通铁路(秀山段)、秀山公铁联运及铁路专线项目。

航空

截至2021年末,秀山县境内暂无机场,周边180公里内有4个机场可用。根据规划,秀山县将在“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秀山机场建设项目。

公共运输

截至2021年末,秀山县共有各型营运车辆2766辆,其中:客运车辆579辆,载货车辆2027辆;客运车辆中班线客运车辆257辆、出租车230辆、公交车92辆。道路运输经营业户2260户,其中:客运企业3家、出租车公司2家、城区客运站1个、农村客运站22个、危货运输企业4家、普通运输企业133家、个体货运业户1747户。全县已开通客运线路72条,其中:省际及超长客运线路23条,县际客运线路8条,县内客运线路30条,公交线路13条。行政村通达率达100%,通畅率达100%。

文化

综述

秀山县属边远山区,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川、黔、湘、楚多元文化在此世代演化,交流相融,其多种多样的文化形态,集中表现为民间流传的花灯、龙灯、羊马节等传统习俗,拜堂、打绕棺等祭祀仪式,巫傩诗文、八部大王传说等民间文学,吊脚楼、西兰卡普、苗绣、龙凤花烛等手工技艺,苗歌、土家山歌、摆手舞、阳戏等传统表演。

秀山县民族民间文化与武陵山区地域文化既有共通性,又有鲜明特色,向外看与其他文化区域比较,整体上具有山岳型文化的封闭性与排他性特点;对内自省,则又具有典型的河谷型农业文化的传统个性,易于接受汉民族文化传统的经济类型与民俗形式,成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文化繁衍主流。2014年秀山县被纳入“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级)保护范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6月11日,秀山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秀山花灯”“秀山民歌”“秀山苗族羊马节”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戏”“辰河戏”“龙凤花烛”“三六福”等22项,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88项。

秀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

名称

等级

入选时间

批次

秀山花灯

国家级

2006年

国家第一批

秀山民歌

国家级

2008年

国家第二批

秀山苗族羊马节

国家级

2021年

国家级第五批

阳戏

重庆市级

2007年

重庆市第一批

薅草锣鼓

重庆市级

2007年

重庆市第一批

余家傩戏

重庆市级

2007年

重庆市第一批

龙凤花烛

重庆市级

2007年

重庆市第一批

辛家老店豆腐乳传统制作技艺

重庆市级

2016年

重庆市第五批

洪安腌菜鱼传统制作技艺

重庆市级

2016年

重庆市第五批

秀山金珠苗绣

重庆市级

2016年

重庆市第五批

酉水船工号子

重庆市级

2019年

重庆市第六批

秀山花灯戏

重庆市级

2019年

重庆市第六批

秀山毛尖栽培与制作技艺

重庆市级

2019年

重庆市第六批

秀山赦饭制作与分享习俗

重庆市级

2019年

重庆市第六批

苗族四月八

重庆市级

2019年

重庆市第六批

秀山米豆腐食俗

重庆市级

2019年

重庆市第六批

苗族赶秋

重庆市级

2019年

重庆市第六批

酉水船工号子

重庆市级

2019年

重庆市第六批

  • 秀山花灯

秀山花灯流传于重庆市秀山县,它起源于唐宋,延续于元明,兴盛于清代,发展于民国,辉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是一种集歌、舞、戏剧和民间吹打于一体的以歌舞表演为主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秀山花灯有两人表演的单花灯、四人表演的双花灯、多人表演的群花灯,音乐包括曲调和打击乐两部分,曲调有“正调”“杂调”之分,传统曲目有“黄杨扁担”等五百余首,打击乐曲牌有《懒龙过江》《猛虎下山》等四十余个,花灯戏又名单边戏,有《花子醉酒》等三十多个剧目。秀山花灯表演从正月初二开始,至正月十五结束,十六以后叫“厚脸灯”。表演花灯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包括祭灯、启灯、开财门、观灯、送寿月、闹红灯、拜年祝贺、谢主、辞神、烧灯等。

2006年,秀山花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秀山民歌

秀山民歌流传于秀山县,其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历史十分悠久。秀山民歌在发展过程中直接孕育了秀山花灯歌舞音乐,经初步普查,秀山民歌数量上千,单是秀山花灯歌曲就有二十四大调一千余首曲子。 

秀山民歌可分为劳动歌、山歌、风俗歌、生活歌四大品类,以山歌《黄杨扁担》为突出代表。劳动歌包括薅草歌、船工号子、石工号子、农事歌,如《上田号》、《划船调》等;山歌包括对歌、盘歌、情歌等;风俗歌分为孝歌和婚嫁歌,如反映青年对封建包办婚姻不满情绪的《黄花草》等;生活时政歌包括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如控诉旧社会抓兵罪恶的《抓壮丁》等。

2008年,秀山民歌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阳戏

阳戏,是秀山县最具特色的民间地方剧种之一,因其主要流传于县内洪安镇溜沙村,故名溜沙阳戏。阳戏原流行于湘西周边地区,后逐渐在重庆、湖南、贵州等省市农村广泛流传。湘西自古为楚地边陲,楚文化的许多精彩积淀都在那些僻远的崇山峻岭之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溜沙阳戏流布于土家族、苗族聚居地,融入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地域特征明显。演出时舞台布景较简单,视表演场合不同,有的还要举行祭祀仪式。其唱腔、曲牌简洁明朗,表演随意、质朴,有鲜明的简朴性特征。

2007年,秀山阳戏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秀山阳戏被列入秀山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文物

截至2021年末,秀山县有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石堤卷洞门

石堤卷洞门,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秀山县石堤镇石堤居委会下码头,坐西北朝东南,是石堤古城门之一。初建于元代,用青石砌成,呈拱形。洞门高3米多,宽2米多;城墙高4米多,墙基长200余米。城门上原有门楼文昌宫,因火灾三建三废,现仅存卷洞门及一段约13米的古城墙。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 客寨风雨桥

客寨风雨桥,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秀山县清溪场镇,该桥横跨平江河,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是秀山县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之一。客寨桥南北走向,为桥楼式六孔石木结构平桥,长58.2米,高8.95米,宽6.25米,桥架三穿七柱,由93块青石板铺成通道。它是以前重庆到贵州遵义的必经之地,贺龙红军经黔入川,走的也是这座桥。

  • 溪口天生桥

溪口天生桥,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秀山县溪口镇,长55.65米,宽7.35米,高8.5米,修建于清代。该桥为桥楼结构平桥,桥两头有砖墙门洞,上有彩绘人物、花鸟图案和“天生桥”题刻及石刻楹联。除两端桥头石墩外,桥身下部有4个菱形石桥墩,全由方石垒砌。桥面上搭建着木瓦桥廊,结构为双重檐硬山式,梁架为当地传统的穿逗式,三穿四柱,共21间。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地方特产

秀山特色产品较多,涉及食品、刺绣、工艺品、家禽几大类。

  • 秀山金银花

金银花原名忍冬,又名银花、双花、二宝花。主要以花蕾入药,为常用中药。山银花是喜阳植物,亦能耐阴、耐寒、耐干旱,对地形、气候、土壤适应性强。秀山适宜于金银花生长,且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品种多,产量高,质量名列全国之冠。2010年,农业农村部授予秀山金银花“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称号。

  • 秀山土鸡

秀山土鸡鸡冠鲜红、脚黑细小、个头偏小且好斗,集中或分散在林地、果园、荒山、荒坡自然放养,运动量大,肌纤维细长,肌肉间脂肪含量丰富,口感特好,汤香鲜不腻,肉质嫩爽,营养丰富,有滋补养身之效用,属鸡中极品。2010年,重庆市工商局授予秀山土鸡“重庆市地理标志农产品”称号。

  • 秀山竹编

秀山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工艺品。竹编所用竹丝断面全为矩形,在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宽,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花背篼、竹凉席、细筛等是著名的竹编产品。

  • 秀山金珠苗绣

秀山金珠苗绣作为一门古老的刺绣技艺,传承已历经700余年之久。苗族刺绣与其他绣种最为本质的区别,即不同于湘绣、蜀绣、苏绣,它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构图美观和夸张、造型独特和丰富色彩等特点,直接应用于苗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之中,直接服务于吃穿住行等方方面面。

传统村落

截至2021年末,秀山县有中国传统村落22个。2022年3月3日,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组织专家评审并向社会公示,确定了全国40个县(市、区)为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秀山县入选。

秀山县根据秀山22个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现状,将其细分为抢救保护型、整治提升型和融合发展型三类。针对不同类型的村落,制定“差异化”保护利用规划方案,实现“一村一思路,村村各不同”。同时依据区域区位、地理条件、分布形态和文化特色,将全县22个中国传统村落划分为“一轴四区”,使各个村落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最终实现县域集中连片保护利用。

秀山县中国传统村落

第一批

梅江镇民族村

第一批

清溪场镇大寨村(现属龙凤坝镇)、清溪场镇两河村(现属龙凤坝镇),洪安镇边城村、猛董村大沟组,梅江镇凯干村,钟灵镇凯堡村陈家坝,海洋乡岩院村

第三批:

第五批:平凯街道贵贤村大野山寨村、隘口镇富裕村、隘口镇岑龙村、隘口镇东坪村、溶溪镇红光社区曹家沟村、官庄镇鸳鸯村、石堤镇水坝村、梅江镇财塘村、膏田镇茅坡社区熊家坡组、溪口镇黄杨扁担村、孝溪乡中心村大溪乡前进村、涌洞乡新农村

  • 民族村

民族村位于梅江镇南部,紧靠省道304线,距秀山县城27公里。地处湘黔交界地带,属于典型山区村寨,村内有一条小河流经全村,村民沿河而居。主要由花香、三大坪、金珠、民族4个自然寨组成。民族村保存着大量四合院式和吊脚楼式的传统木质建筑,据统计,民族村有共计2.4万平方米的传统建筑,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70%,其中花香、油坊共有木房40幢,金珠刘家大院木房有70多幢,大部分为上世纪50年代修建。2012年,民族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 大寨村

大寨村位于秀山县西南部,距离县城14公里,幅员面积4平方公里,255户人家,1031人,耕地面积1200亩。森林覆盖率56%。村内保留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是武陵山区土家传统建筑的活标本,颇有西江苗寨之势。该村原名“鬼板溪”,后改名为“黑虎寨”,清末更名为“大寨”,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现有30年历史以上的土家民居建筑222幢,其中,有4幢建于清末时期。2014年,大寨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截至20021年末,秀山县共有9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4年9月,国家民委公布第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秀山县海洋乡岩院古寨列入名录。2017年3月,国家民委公布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秀山县6处村落列入名录,分别是:里仁镇南庄村、梅江镇民族村、清溪场镇大寨村(现属龙凤坝镇)、溪口镇中和村、雅江镇雅江居委会、钟灵镇凯堡村。2020年1月,国家民委公布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秀山县2处村落列入名录,分别是:中平乡地岑村、孝溪乡中心村。

  • 海洋乡岩院古寨

海洋乡岩院村位于秀山县城东北边陲,境内山清水秀,风光秀美,保存着完整的土家文化,是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其中土家族占全村总人口的90%。岩院村历史悠久,古村落格局保存完整是200多年村落形成发展的历史见证,延续了百年的土家建筑建造传统,是土家传统建筑的活标本。

重庆历史文化名镇、村

截至2021年末,秀山县有重庆历史文化名镇2个,分别是:石堤古镇、洪安古镇;重庆历史文化名村5个,分别是:海洋乡岩院村、梅江镇民族村、清溪场镇大寨村(现属龙凤坝镇)、宋农镇凤凰寨村、清溪场镇司城村(现属龙凤坝镇)。

  • 石堤古镇

石堤古镇处于酉水与梅江交汇处,临水依山而建,距秀山县城47公里。自古两江交汇之地便是筑城安家的好地域,近临的酉水千岩竞秀,两岸青山碧绿,在澄清水波粼粼之中形成倒影,使山与水融为一体,石堤镇的古街,古色古香,青瓦灰墙、飞檐吊角的古建筑错落有致。除此外,石堤镇还有始建于宋元的卷洞门、九溪十八洞起义遗址、书厢宝剑匣等景点。

民风民俗

  • 服装

解放前,秀山县土家族和苗族多穿本民族特色的服饰,解放后,衣料花色品种增多,自织的土粗布逐渐减少,土家族、苗族的服装有了改变,除节日老年人着本民族服饰外,一般均以中山服、学生装为主要服饰。七十年代后期,服装款式均已与汉族相同,有西服、牛仔裤、春秋衫、羽绒服、连衣裙、旗袍,服装面料也很少差别。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 饮食

清代及民国时期,秀山县土家族的饮食多以稻米、包谷、洋芋、红苕为主食,每日两餐。喜干食,饭菜分煮;喜酸辣味,烹调菜肴均以酸辣为最佳品。几乎户户都有泡菜。凡逢年过节,习惯做糯米粑团,煮糯米甜酒,熏火炕腊肉。山区土家人嗜好赶野猪活动,往往一人打猎,众人帮忙,获猎物后,见者有份,名曰“赶仗”。

苗族也以稻米、包谷等为主食。善饮酒,以酒为礼的习俗世代相传。凡遇红白喜事或来亲朋好友,均以大碗酒相待,往往一醉方休。苗族群众还擅长加工储藏采猎的山珍野味,以作款待佳宾之用。通常用烟熏腊肉待客,笑称“用火柴块打人”(精瘦腊肉的颜色像烧红的栗块)。

解放后,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城镇居民均食大米、面粉,农村粗细粮兼食。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副产品逐日丰富,鱼肉禽蛋用量大大增加,食物构成发生较大变化。包谷、红苕、洋芋等杂粮,已主要用作饲料和酿酒原料。

  • 建房

建房为大喜大庆之事。凡建房上大梁时,亲朋好友均来祝贺,户主热情款待。建房前要请“阴阳”先生择地基,选开工吉日。竖房时,由“鲁班”师傅点梁,在梁木正中画红黑色太极圈,太极圈两头写上乾、坤二字,放上茶叶、红米和阴阳历书,用红布包好,曰“包粱”;待天明“竖房”时,由主盘木匠喊吉祥语上梁,边喊边上;接着娘家、舅家或姐、妹夫家悬挂红绸布,曰 “缠梁”;继后即扔抛梁粑,鸣放鞭炮,酒席庆贺3天。在农村,此种风俗至今仍然流行。

  • 三月三

“三月三”兴起于土家族,之后秀山县各族人民都兴吃“三月三”粑粑,传说吃后可以避免蛇咬。这一天苗族还有“赶坳”、“踏青”和“踩花山”活动,男女青年一起唱歌跳舞。

  • 四月八

“四月八”又称“牛王节”,为秀山县各民族共同的节日。其中,苗族青年男女对歌,进行社交活动,俗称“跳月”。

  • 六月六

“六月六”为秀山县各族人民的晒衣节。有“六月六晒龙袍”的传说。苗族称“六月六”为太阳节,是祭天的日子。

方言

秀山县方言为重庆方言。重庆方言,是指重庆直辖市所属38个区县的人们使用的属于北方方言下属的西南官话的方言总和。重庆方言是重庆全境人民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通用语言。少数民族和各方言岛的其他方言使用者也主要以重庆方言作为交际语言。在重庆方言中,又分为三个大的方言片:灌赤片、黔北片、成渝片,秀山县归属黔北片。

宗教

截至2021年末,秀山县宗教有基督教和佛教,基督教活动场所2处(中和街道福音堂和梅江传教点),佛教活动场所1处(凤凰山传灯寺)。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1年末,秀山县共有各类学校273所,其中:教育部门办学校156所,民办学校117所。教育部门办学校中:幼儿园79所,小学53所,普通中学21所,职业高中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师进修校1所。民办学校中:民办幼儿园113所,民办中学4所。全县各类学校中共有在职职工8825人,其中:教育部门办学在职职工6477人;民办学校教职工2348人。全县共有各类在校学生105925人,其中:学前教育学生21499人,在校小学生45911人,初中学生24209人,普通高中生9686人,职业高中学生4519人,特殊教育学生101人。全县中小学有微机13403台,图书藏量190.72万册。

医疗

截至2021年末,秀山县拥有卫生机构35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0个。卫生机构床位3758张,医院、卫生院病床3633张。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347人,其中医生1130人。

截至2021年末,秀山县有二甲医院3所,分别为:秀山县人民医院、秀山县中医院、秀山县妇幼保健院。

文体

截至2021年末,秀山全县共有文化馆(站)28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9.85万册,广播电视台1个,电视人口覆盖率99.97%,每百户农村家庭拥有电视机101台。举办群众运动会123次,群众运动会参加人数达1.50万人次,全县共有体育场馆2个。

2019年,秀山县举办了重庆秀山首届“金山银山”文化旅游节;2020年,秀山县“边城杯”武术比赛在县体育馆举行,来自县内的7支代表队175名武术爱好者参加比赛;2022年4月,秀山县举办了2022年“全民健身月”羽毛球、门球、太极拳比赛,来自该县的300余名运动员参赛。

社会保障

  • 社会保险

截至2021年末,秀山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2%,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04551人。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4914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5575人, 被征地农转非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1204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共有参保企业2559家,新增扩面参保企业378家,新增参保人数8085人。征收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3.93亿元,征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1626万元,征收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费4519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金发放率100%,为101841人社会化发放养老金13.22亿元。全县共有61.41万人参加医疗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7.55%。

  • 扶贫工作

秀山县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986年被确定为国家定点贫困县,1998年通过重庆市越温达标验收,2002年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5以来,秀山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17年11月正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8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在2017年脱贫摘帽以后,秀山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深化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截至2020年9月5日,全县16800户70530名建卡贫困人口现行标准下均已达到脱贫标准。

截至2021年末,秀山县132亿元投向广大农村,实施扶贫项目5400余个,6137人搬出大山、住进新居,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产业发展步伐加快,7万余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成为武陵山区首批摘帽区县。县电商办、农行秀山支行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 养老服务

截至2021年末,秀山县有养老服务设施达285处,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旅游

综述

秀山县是大文豪沈从文笔下《边城》的原型地,是武陵山区重要的民俗文化生态景观带的重要一节,地处大仙女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与张家界、梵净山、凤凰等知名景点的旅游线上。主要风景有洪安边城、酉水风光、川河奇观、天下第一洞漂等。此外,还有丰富的地热旅游资源,境内有石耶、肖塘、峨溶温泉。民俗民风、民族文化是秀山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

截至2021年12月,秀山县共有3家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根据规划,秀山将把洪安边城打造成为中国初恋之城、古镇开发示范、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川河盖打造成为休闲避暑、户外运动之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西街打造成为文化会客厅、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创建婆婆山、妙泉湖等一批国家A级旅游景区,

秀山县A级景区

序号

景 区 名 称

地址

质量等级

1

重庆秀山西街民俗文化景区

重庆市秀山县中和街道站前新区2号楼3-22

4A

2

重庆秀山凤凰山花灯民俗文化旅游区

秀山物流园区武陵副食品批发市场A栋三楼

4A

3

重庆秀山洪安边城景区

秀山县洪安镇

4A

4

重庆秀山大溪酉水风景区

秀山县大溪乡丰联村下坪组

3A

参考资料:

川河盖景区

“川河盖,盖天下”,被业界人士誉为“躲在云端上的花园”,位于秀山县城东北38公里,幅员面积28.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30米,全年平均气温12.1℃,依托天然的四季植被景观、独具特色的石头茅草建筑,开阔的平坝地形,春赏双色杜鹃,夏可避暑纳凉,秋品芭茅飞雪,冬现北国风光。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边城洪安景区

国家4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沈从文小说《边城》原型地,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的第一站。距县城28公里,有保存完好的大小四合院、风火墙、青石板老街、毛主席语录塔、洪安茶洞拉拉渡、鸡鸣三省(一脚踏三省)、“三不管”岛等景点。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凤凰山花灯民俗文化旅游区

国家4A级景区,位于秀山县东南郊1.5公里,海拔638米,因宛如展翅欲飞的凤凰而得名。凤凰山脚,建于晚唐的传灯寺,信徒众多,香火鼎盛,终年晨钟暮鼓,是武陵山区有名的道场。

秀山西街民俗文化景区

国家4A级风景区,西街是老城的记忆,城市的名片、会客厅。曾是秀山老城的经济文化中心,现仍保存部分明清时期古老建筑,有著名的八卦井、天后宫等遗址。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人物

  • 糜奇瑜

糜奇瑜(1762~1827年),字象舆,一字朗峰。清朝时期秀山中和镇人,曾任清廷台湾兵备道兼提督学政、福建按察使、河南布政使、贵州布政使、太仆寺卿等职,是秀山土家苗寨民族地区杰出的英雄人物之一,因其在台湾治理有方,被称为“治台第一人”。

  • 文成郁

文成郁(1879~1926年),字章伯,一字伯子,号倦游子,清末四川秀山(今重庆秀山)人,龙门派书体开创者。文先生一生致力传播书业,他设馆课徒,身体力行,前后有生徒数百人,造就了许多杰出的书法家,成为民国时期陕南书风的主流,著有《书法辑要》,后世广为流传。然而先生作为秀山本土书法巨擘,史料记载寥寥,事迹鲜为人知。

  • 王兆荣

王兆荣(1887~1968年),字宏实,秀山中和镇人。曾留学日本,组织“留日学生救国团”,担任干事长。回到上海,创办《救国时报》。五四运动爆发,联合北平学生成立全国学生联合会,加入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发起的“民权运动大同盟”,为中华民族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1922年,王兆荣任安徽省教育厅厅长。1925年,任上海学艺大学校长。1932年任四川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王兆荣历任四川省中苏友好协会副总干事、四川省科普协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参事室副主任,以及四川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常委、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等职。

  • 张绍武

张绍武(1908~1989),土家族,秀山县涌图乡(今中和镇)贵图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张绍武戎马一生,几十年浴血奋战,身先士卒,出生入死,无私无畏,多次负伤,在历次战斗中屡立战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红星功勋荣誉章”等勋功章。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 吴毓江

吴毓江(1898~1977),苗族,秀山雅江人,著名学者。1925年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本科毕业。1928年被四川大学聘为教授,是20世纪苗族第一位教授。1935年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1937年回国。三、四十年代历任四川大学、北京中法大学、四川省立教育学院教授。1950年后一直任西南师范大学教授。其重要著作15卷《墨子校注》和《公孙龙子校释》近年由中华书局重新向国内外出版发行。

主要荣誉

2013年6月,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农业委员会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称号。

2014年8月,秀山县被纳入“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范围。

2013年6月,秀山县获得了“中国书法之乡”称号。

2015年10月,秀山县成功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

2017年7月,秀山县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乡镇)”。

2018年12月,秀山县入选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2019年1月,秀山县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2019年10月 ,秀山县入选“2019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2020年8月,秀山县入选2018-2020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20年9月,秀山县入选“2020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注释

[a]

其中,水田23957.44公顷(359361.6亩),占42%;旱地33094.82公顷(496422.3 亩),占58%。

[b]

其中,果园3271.28公顷(49069.2亩),占48.68%;茶园1027.32公顷(15409.8亩),占15.29%;其他园地2421.06公顷(36315.9 亩),占36.03%。

[c]

其中,乔木林地116345.23公顷(1745178.45亩),占77.20%;竹林地3780.31公顷(56704.65亩),占2.50%;灌木林地25916.3公顷(388744.5亩),占17.20%;其他林地4672.58公顷(70088.7 亩),占3.10%。

[d]

其中,建制镇用地2333.09公顷(34996.35亩),占16.9%;村庄用地10600.72公顷(159010.8亩),占76.8%;采矿用地556.9公顷(8353.5亩),占4%;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309.08公顷(4636.2亩),占2.3%。

[e]

其中,铁路用地246.65公顷(3699.75亩),占7.31%;公路用地1073.96公顷(16109.4亩),占31.85%;农村道路2049.53公顷(30742.95 亩),占60.79%;港口码头用地1.19公顷(17.85亩),占0.04%;管道运输用地0.25公顷(3.75亩),占0.01%。

[f]

其中,河流水面1571.82公顷(23577.3亩),占41.6%;水库水面990.76公顷(14861.4亩),占26.2%;坑塘水面434.12公顷(6511.8亩),占11.5%;沟渠726.32公顷(10894.8 亩),占19.2%;水工建筑用地56.69公顷(850.35亩),占1.5%。

[g]

2021~2025年

[h]

十四五指的是2021-2025年。

[i]

分别是:铜仁凤凰机场、黔江武陵山机场、张家界荷花机场、在建湘西花垣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