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英文:Beijing Film Academy),简称北电、北影,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共建高校。北京电影学院位于北京市,由海淀校区(又称蓟门桥校区)和怀柔校区两部分所组成,海淀校区(蓟门桥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4号,怀柔校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怀柔新城08街区东南部。北京电影学院获批“国家电影智库”等6个研究基地。

北京电影学院创办于1950年,前身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1951年改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由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改名为北京电影学校,1956年完成改制并改名为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共有16个教学院系,建设有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3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8个,具备艺术、公共管理两个专业学位类别。

截至2022年12月,北京电影学院拥有在校生3653人,其中本科生2378人。全校拥有包括345名专任教师在内的在编教职工共计617人,外聘教师61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北京电影学院的:历史沿革、学校规模、学术研究、校园文化、行政管理、校区情况、校友情况、校园风貌、所获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北京电影学院

英文名

Beijing Film Academy

别名

北电、北影

成立日期

1950年

所属地区

北京市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4号

办学性质

公办

占地面积

总占地面积:约为538.8亩

学生人数

全日制在校生3653人

教师人数

教职工617人,专任教师345人、外聘教师61人

现任领导

钱军(党委书记)

创办者

陈波儿

知名校友

张艺谋、陈凯歌等

校训

尊师重道,薪火相传

校歌

《光影之梦》

主要院系

16个院系、研究生院、人文学部、思政部

院校代码

10050

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级一流专业:摄影、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等

专业数量

本科专业23个

机构类型

艺术类

博士点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个(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美术学)

硕士点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

历史沿革

中央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时期

1950年6月,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电影文化事业急需一批专业人才进行规划与建设,在东北电影制片厂党总支书记陈波儿组织筹备下,经中宣部、文化部、周恩来总理的批准,中央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正式创立,陈波儿担任所长,设址于北京市西城区石老娘胡同4号院。

北京电影学院

1950年7月,中央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开始招收首批学生,招生地点为北京、上海、南京等地。

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时期

1951年5月,中央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改名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白大方担任校长并兼任支部书记。

北京电影学院

1952年,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进行院系调整。苏南文化教育学院电化教育专修科、南京金陵大学电影播音专修科、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动画专修科的师生与专业设备调来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这些专修科的调入标志着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成为具有艺术系科和技术系科的综合学校。院系调整结束后,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进行了全国高校统一招生,新开设新闻摄影专修科、洗印专修科、动画专修科三个两年制的大专班、洗印中专班。

北京电影学校时期

1953年3月,学校改名为北京电影学校。白大方担任校长,卢梦担任副校长兼党的支部支记。

1955年11月,北京电影学校开设了导演、演员、摄影、制片四个学制二年专修班,引进苏联专家进行指导与协助。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时期

1956年6月,在国务院的批准之下,北京电影学校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学校迁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25号。学校改制后由王阑西担任院长。改制后,北京电影学院拥有了新中国电影队伍中的第一支本科系,包括电影导演系、电影演员系、电影摄影系,均为四年制本科系。

北京电影学院

1958年8月,经文化部批准,北京电影学院实验电影制片厂建立。

1959年。北京电影学院增设本科五年制电影美术系。

1960年。经文化部决定,北京电影工程学院的电声、化工、机械三个专业班学生转入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工程系。同年,学校接受了来自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留学生入校学习电影摄影。

1970年,在文革影响之下,北京电影学院全体教职工下放进行劳动学习,北京电影学院一度被撤销,电影事业陷入停顿。

恢复办学

1977年,北京电影学院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建制,由表演系教师排练表演的大型话剧《最后一幕》受到邓颖超同志的高度赞扬。

1978年3月,王阑西、卢梦、 钟敬之、申伸等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开始进行学校办学重建,当年北京电影学院恢复表演导演、录音、摄影、美术、表演五个系本科的招生。同年,为补充电影教育师资,北京电影学院举办了表演师资进修班,该进修班学员包括唐国强、寇振海、郭凯敏、宋春丽等。同年9月18日,北京电影学院全面招收各系新生。

1981年,北京电影学院招收内蒙古、新疆等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成立表演、美术、摄影、录音四个专业本科班。

1982年,北京电影学院恢复学术委员会并创办了《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电影理论研究室。同年7月,罗光达、周传基前往澳大利亚参加CILECT会议并对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电影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先后邀请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的专家入校进行授课教学。

改革发展

1984年,北京电影学院被国际电影电视高等院校联合会CILECT吸收为会员学校。同年,北京电影学院被授予“电影艺术与技术”、“电影导演艺术与技术”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当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6年9月,北京电影学院全体师生迁址蓟门桥新校舍。

1988年,北京电影学院被国际电影电视高等院校联合会CILECT选为理事学校。1989年,北京电影学院建立国际培训中心,吸引来自多国留学生进入学习表演、摄影等专业。1991年6月,受到CILECT委托,北京电影学院主持召开了"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电影、电视培训研讨会",会议决定在建立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影视培训基地。

1992年,北京电影学院建立“金烛奖”以奖励在校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和职工;建立"北京电影学院奖"以奖励学院师生、历届校友当中所取得突出成绩的电影作品。同年5月,“金烛奖”“北京电影学院奖”首届颁奖大会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1993年,北京电影学院被广播电影电视部授予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称号。1994年,北京电影学院推进教学改革深化,开始进行研究生扩招。

1994年,北京电影学院夜大学更名为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教育中心,面向全国招生。

1995年,北京电影学院设立研究生部。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北京电影学院董事会成立。

1996年,为适应电影事业的数字化发展,北京电影学院成立数字艺术与技术研究中心。并于1997年开始招收数字电影技术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1月,北京电影学院与中国电影技术学会联合举办了“电影后期制作中的数字技术研讨会”。2002年,北京电影学院成为国际电影电视高等院校联合会CILECT亚太地区执行主席。

甲子周年校庆

2010年10月,北京电影学院举办60周年校庆仪式,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发来亲笔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领导向学校发来贺信,肯定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办学特色与各项成果。校庆纪念大会向部分教师与毕业生颁发了“中国电影教育开拓奖”“中国电影教育贡献奖”等。

一流电影学院建设

2013年,北京电影学院被批准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学科、专业为电影学。同年,北京电影学院成为教育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2014年,“美术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被批准为新增硕士点,学校开始招收电影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同年,学校在研究生部的基础上成立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

2016年9月,北京市发改委对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新校区前期工作函进行批复,要求以学院建设为主体,做好施工、规划相关工作。

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成立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电影学院基地,这也是首批经北京市批准成立的18个基地之一。同年,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当中,北京电影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位列A档,“美术学”和 “艺术学理论”位列B档。同年9月,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一期工程正式开工。

2018年2月,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新校区一期工程正式封顶,怀柔区区委书记常卫出席封顶仪式。

2021年,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正式投入使用,首批院系部门约1400名师生入住。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学校规模

院系情况

北京电影学院下设16个院系、研究生院、人文学部、思政部。截止2022年12月,北京电影学院拥有本科专业23个。

序号

院系

专业设置

1

文学系

本科层次:电影剧本创作、电影创意与策划

研究生层次:国际电影文化传播、电视剧剧本创作研究方向、电影创意与策划研究方向

2

导演系

戏剧影视导演专业

3

摄影系

摄影

4

表演学院

表演专业

5

声音学院

艺术与科技、录音艺术(电影录音方向)、录音艺术(音乐录音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6

美术学院

环境设计、新媒体艺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产品设计

7

管理学院

电影学(制片与市场)、文化产业管理

8

电影学系

电影学(电影评论)

9

摄影学院

摄影

10

动画学院

本科专业:动画专业、漫画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动漫策划)

高职(专科)专业:影视动画专业

11

影视技术系

影视技术、数字媒体技术

12

视听传媒学院

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网络与新媒体

13

数字媒体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

14

高等职业教育学院

高职(专科)专业:戏剧影视表演、表演艺术

15

人文学部

/

16

思政部

/

17

研究生院

/

师资情况

截止2022年12月,北京电影学院共有专任教师34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12人,外聘教师61人。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2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79人当选省级高层次人才、5人入选省级教学名师,北京电影学院现建设有6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多位教授在国内外电影(电视)节担任评委、专家。

类别

姓名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胡智峰、谢晓晶

新世纪优秀人才(部分)

刘军

百千万人才工程

胡智峰、孙立军

省级教学名师

谭慧、黄丹、陈山、张辉、童雷

学科建设

截止2022年11月,北京电影学院有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美术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和美术学三个硕士学位授予权,8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艺术1个专业学位类别。

截止2022年12月,北京电影学院共有国家级一流专业10个,省级一流专业15个。

类别

专业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美术学

硕士学位授予权

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和美术学

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

艺术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制作学、表演学、影视管理学、动画学、美术学

专业学位类别

艺术

国家级一流专业

戏剧影视导演、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表演、戏剧影视文学、录音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摄影、数字媒体艺术

省级一流专业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戏剧影视文学、录音艺术、电影学、广播电视编导、摄影、文化产业管理、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影视技术、跨媒体艺术、漫画、艺术与科技、新媒体艺术、戏剧影视导演、表演

以上资料来源

教学情况

北京电影学院建设有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影视实验中心、青年电影制片厂、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声音创作与工程中心等教学创作平台。

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成立于2016年7月,成立以来承接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服务包括2019年北京世园会开幕式、国庆70周年阅兵等在内的国际级重大活动。影视实验中心服务于学校各层次学生实验、实习的需求,协助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为学生创造、科研创作、毕业实习等提供了场地、技术支持。青年电影制片厂是学院师生的艺术创作实践基地,师生在此创作了包括各类电影作品约180部,创作作品曾在柏林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华表奖等多项赛事中获奖超100余次。

学校交流

北京电影学院是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CILECT)理事单位学校代表,担任亚太地区执委会副主席。北京电影学院设有“表演本科国际班”“电影制作国际班”,招收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留学生。2016年、2018年北京电影学院承办了第三届和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评奖工作;2018年,北京电影学院入选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2019年5月,北京电影学院举办了“‘亚洲影视周’之北京电影学院学术沙龙”。2009年以来,北京电影学院与韩国艺术综合大学、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多伦多电影学院等国际院校签订交流协议、合作谅解备忘录,同多所国际艺术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学科创新等合作。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北京电影学院拥有国家级研究机构1个,省部级研究机构6个,校级研究机构13个。此外,北京电影学院还建设有“国家电影智库”“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电影学院基地”等科研平台。国家电影智库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2017年9月在北京电影学院挂牌成立,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常设学术机构。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电影学院基地于2018年1月正式成立,北京电影学院是首批成立的19个研究基地之一。

级别

名称

国家级研究机构

中国文艺评论基地

省部级研究机构

数字影视动画创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数字电影技术与艺术重点实验室

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

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

中国电影高新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动画新媒体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校级研究机构

中国电影视觉艺术研究院

中国动画研究院

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

当代艺术研究院

中国电影衍生产业研究院

中国电影音乐研究院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研究院

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戏剧艺术研究院

中国民族文化影像传承研究中心

中国电影影像研究院

中国电影高新技术研究院

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

科研资源

学术期刊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创办于1984年,其主管单位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单位是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北京大学核心期刊入选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2018年)核心期刊。

《当代动画》

《当代动画》创刊于2018年,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北京电影学院主办。《当代动画》刊登栏目包括动画史、技术前沿、人物等。

名称

创刊日期

主管单位与主办单位

备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1984年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北京电影学院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北京大学核心期刊入选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2018年)核心期刊

当代动画

2018年

主管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北京电影学院

馆藏资源

截止2022年9月,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总面积为24421.31平方米,纸质藏书达到53.69万册,拥有电子期刊79.4万册。截止2022年12月,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拥有中文纸质图书6252种,共计23727册;外文(含港台)纸质图书共1554册种,共计2552册;中文期刊150种,共计338册;中文报纸8种,共计16份。拥有各类电子数据库资源19个,包括超星读秀、世界艺术鉴赏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电影与电视文学艺术全文数据库等。

获奖成果

科研成果

截止2022年,北京电影学院近期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3项。截止2021年12月,北京电影学院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学校教师获5项部级奖项、14项地市级奖项。

2022年11月,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技术系科研项目获第十五届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学校影视技术系赵建军副教授获2022年度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青年科技奖。

获奖作品

2022年3月,美术学院教学实践片《异星救援》获迈阿密国际科幻电影节最佳视觉效果奖。

2022年7月,北京电影学院在北京市教委评审的教育教学成果奖当中,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2022年7月,北京电影学院毕业校友李嘉的作品《回家》获新加坡华文微电影比赛最佳导演奖。

2022年11月,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本科大戏《风雪漫过那座山》获“戏剧中国”优秀剧目。

2022年12月,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学生郭依菲、杨一欣编剧作品获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校园文化

校训

北京电影学院的校训是“尊师重道,薪火相传”,由季羡林先生在2001年题写。“尊师”寓意学校对在中国电影教育事业当中耕耘的师长的尊重和师承;“重道”寓意电影教育与发展要坚持为国为民、弘扬正义与真理;“薪火相传”代表了北京电影学院在历史当中的传承。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学院主色

北京电影学院

学校精神

立德 立言 立行 求是 求美 求新

立德:电影人要首先具备思想道德与人文关切

立言:艺术感悟要从感性提升至理性,电影艺术探讨要平等交流

立行:电影艺术来源于生活,也能陶冶生活

求是:艺术的真理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表达生活

求美:理解“美”,关注“美”、表达“美”、弘扬“美”是艺术的使命与境界

求新:艺术要在内容与形式上共同创新

北京电影学院

校歌

《光影之梦》

朱海 作词

王黎光 作曲

总想生命有一束光

能把未来照亮

渴望青春梦想里程

比岁月更久长

走进光影 光影的世界

看梦想无限绽放

哪怕发出最弱的光亮

也要为生命注入希望

光影之梦 青春的梦

梦想缔造 缔造荣光

缔造荣光

光影之梦 我们的梦

梦想扬帆 扬帆起航

扬帆起航

相信世上有一束光

已把美好珍藏

期待生活更新色彩

由我雕刻辉煌

追逐光影 光影的神奇

让梦想驾驭方向

感动爱与被爱的温暖

我们与世界共同分享

光影之梦 青春的梦

梦想缔造 缔造荣光

缔造荣光

光影之梦 我们的梦

梦想扬帆 扬帆起航

扬帆起航

光影之梦 青春的梦

梦想缔造 缔造荣光

缔造荣光

光影之梦 我们的梦

梦想扬帆 扬帆起航

扬帆起航

梦想扬帆

扬帆起航

北京电影学院

行政管理

历任领导

姓名

在任时期

陈波儿

1950年-1951年任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所长

谢铁骊

1950年-1951年任表演艺术研究所党支部书记

白大方

1951年-1956年任中央电影局电影学校校长

章泯

1956年后,先后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院长、党委书记

卢梦

1952年后任北京电影学校副院长、副院长、党委副书记。1978年任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1978-1982年间代行院长职务)

王阑西

1956年9月-1959年12月任北京电影学院院长

钟敬之

1956年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1964年兼任党委书记

吴印咸

1956年后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兼摄影系主任

罗光达

1979年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

李牧

1978年后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

张客

1955年调北京电影学校任教。1956年以来曾担任过表演系主任、导演系主任

成荫

1980年-1984年任北京电影学院院长

孙月枝

1953年5月-1972年5月先后任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办公室秘书、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委员职务。

1979年12月-1983年9月任电影学院表演系主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

1983年9月-1991年8月任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

沈嵩生

1983年7月至1992年12月任北京电影学院院长

王伟国

1988年4月任命为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

宋洪荣

1964年后曾任教务处长、副院长、院务委员

王凤生

1991年9月-2001年7月任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院务委员会主任、学院董事会副董事长

刘国典

1992年12月任北京电影学院院长

倪少康

1987年8月后在北京电影学院先后任人事处副处长、处长、院长助理。1994年8月任北京电影学院行政副院长

张五洲

1995年8月调入北京电影学院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等职

陈宇锴

1997年月1月-2001年6月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

侯克明

1996年-2006年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

郝维平

1978年后在北京电影学院先后担任学院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工会主席、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等职

籍之伟

2001年-2011年10月任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

贺岩

2006年11月先后担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

刘波

2000年11月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院党委委员

现任领导

姓名

职务

钱军

党委书记

支宏伟

党委副书记

孙立军

党委常委、副院长

俞剑红

党委常委、副院长

扈强

党委常委、副院长

刘新军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统计时间截止2023年5月

校区情况

海淀校区(蓟门桥校区)

北京电影学院海淀校区占地面积约为105亩,通讯地址是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4号。北京电影学院海淀校区内部建筑包括教学主楼、动画楼、操场、标准放映厅、国际交流中心、摄影棚综合楼等建筑设施。海淀校区东北角为学生生活区域,主要为食堂、公寓、操场等;校园中部及西部区域为办公教学场所,主要为教学主楼、表演楼、图书馆、摄影棚综合楼等。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怀柔校区

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总占地面积约为667亩,地址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怀柔新城08街区东南部。2021年9月,怀柔校区正式投入使用,人文学院、管理学院、动漫学院等9个院系整体迁入怀柔校区。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校园内部建筑装饰整体色调以红、黑为主,这与北京电影学院校徽颜色相呼应,建设有学生活动中心、教学区、图书馆、人工湖、影院、剧场、中心广场、风雨体育场等功能设施。其中教学区A区主要为院系专业教室、办公室、实验用房、电影博物馆、美术展览馆、动画摄影棚等,B区包括院系专业教室、办公室、银盐暗房等设施。图书馆建筑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影院包括8个电影放映厅,剧场包括北侧400座黑匣子剧场以及南侧1200座大剧场。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校友情况

北京电影学院部分优秀校友

姓名

院系

荣誉

张艺谋

摄影系

中国著名电影导演,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总导演

郭帆

管理学院

执导影片《流浪地球》获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黄晓明

表演学院

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

周冬雨

表演学院

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女角

申奥

导演系

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

张一博

摄影系

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剪辑奖

吴玉芳

表演学院

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

王小帅

导演系

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吴江

声音学院

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录音奖

曹郁

摄影系

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

王丹戎

声音学院

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录音奖

祝岩峰

声音学院

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录音奖

刘旭

声音学院

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录音奖

朱利赟

导演系

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剪辑奖

刘苗苗

导演系

执导影片《红花绿叶》获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

文牧野

导演系

执导影片《我不是药神》获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

王千源

导演系

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

管虎

导演系

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陈凯歌

导演系

执导影片《长津湖》获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朱一龙

表演学院

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

邵艺辉

文学系

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赵小丁

摄影系

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

赵楠

录音系

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录音奖

王好为

导演系

在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当中获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荣誉

黄蜀芹

导演系

在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当中获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荣誉

郭宝昌

导演系

电视剧《大宅门》、《日落紫禁城》导演

王志文

表演系

1999年获第9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最佳男演员、2003年获得第2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2014年获得第2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演员

贾樟柯

文学系

2015年获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终身成就“金马车奖” 。2016年获孟买电影节 “杰出艺术成就奖”,开罗电影节“杰出艺术成就奖”

黄渤

高等职业教育学院

2015年获得第19届华鼎奖最佳男主角奖;2017年获得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男演员奖

刘亦菲

表演系

2014年获第5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宁浩

摄影系

导演电影《无人区》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唐国强

表演学院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曾获第22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

陈坤

表演系

2007年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2010年获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2016年获第八届澳大利亚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男演员

校园风貌

北京电影学院

图为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影剧院内的千人大剧院,千人大剧院能够满足学校内部大型综艺演出、话剧、戏曲、歌舞剧及大型学生活动。影剧院采用了中国电影放映厅的最高技术标准LED银幕的Onyx厅,影厅画质能够达到4K标准,此外还建设有杜比厅、Cinity厅等。

北京电影学院

图为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风雨体育场,风雨体育场看台使用膜结构雨棚打造,塑胶跑道长度为400米,配备人工草皮田径场、体育照明设施、扩声系统,可承办丙级体育赛事。

北京电影学院

图为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共四层,内部设置有单人隔音仓、隔音影音舱。图书馆大厅顶部的弧形观景井能够将阳光直射进地面,在地面形成正圆形,寓意阅读即阳光,将会引导同学们的精神世界。

所获荣誉

2023年2月,北京电影学院被评为北京市2022年度市级交通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2022年,在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评选中,北京电影学院作品《偷时间的表》获最佳动画短片奖;《贵客》、《我只能走十步》获最具潜力奖;《红石榴》获潜力动画短片入围。

2021年12月,北京电影学院获北京市高校港澳台侨学生活动“优秀组织奖”。

2018年5月,北京电影学院团委获北京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2015年3月,北京电影学院获首都文明单位称号。

1993年,北京电影学院被广播电影电视部授予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