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林散之的书法艺术及其美学地位?
如何评价林散之的书法艺术及其美学地位?
-
中国美术评论家马鸿增说:"草书发展史上堪称里程碑式的大书法家当推东汉张芝、东晋王羲之、唐代怀素、明代王铎、当代林散之。″
林散之先生在1973年1月5曰,《人民中国》杂志第一期刊出《清平乐.会昌》草书条幅,震动国内外书坛,之后,曰本书道界的访华团来中国,都以能拜会林散之为荣,推崇至极。
林散之先生草书瘦劲挺拨、疏密恰当、奇正相生,墨色淋漓。下图草书七言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选自毛泽东主席诗词《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二。
七律二首.送瘟神
毛泽东
读六月三十曰《人民曰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七律《送瘟神》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曰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七律《送瘟神》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林散之草书七言联,内容选自毛泽东主席《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二)
(林散之草书)
(林散之草书)
2020-03-21 18:19:05 -
我是一人。林散之有个称号“当代草圣”。
不要把书法,简单图像化
说在前面,书法是写字,不是绘画。不要以绘画的标准,更不要以西方绘画的一套标准,来评判和分析书法。
美学,美学地位。用在书法,书法家身上非常不合适。
如果书法简单的从出现“书圣王羲之”算起,王羲之出生在公元303年,或者321年。书法的历史已经有1700年。
不要拿西方的理论中的一些词,套用在书法中。
绝对不要把书法,简单的图像化。一旦把书法完全看成图像绘画,书法就没有法了,想怎么胡来就怎么胡来。
情绪有点激动,说到书法史公认的“书圣王羲之”,而林散之是我们当代有一部分人推的“当代草圣”。
林散之,“当代草圣”
先介绍一下,林散之先生
林散之(1898.11.20-1989.12.6)
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
林散之早年并不出名,或者说比较平凡。
直到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其书法作品《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自那以后也有人称“当代草圣”。
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与李志敏并称“南林北李” ,被誉为“草圣” ,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
大器晚成,或者说晚年暴得大名。
林散之有些人称他“当代草圣",也是一种不得罪人的话。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林散之的字,没有到圣的地步,也没有第一草书,冠绝当代。
书法水平是后人评,历史评
书法水平高低,历史是最公正。谁的字后人评价高,后人会学,时间会给出答案。
这个时候就很有趣的一条就是,一个人的书法水平和谁放在一起,相提并论。
比如说,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
王献之的字好不好,他是和王羲之经常放在一起说的人。
再比如,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
后人将他们并列,说明他们各有所长,能够并列,都写得非常的好。
一个人的水平,看他的对手和朋友,可以看出来。
那么林散之,经常说的“南林北李”。
南林北李,这个“组合”论点亮点,能够并列的原因是,引碑入草。
我们先看看,北李:李志敏。我们看看李志敏先生的字。
左侧是李志敏的字,右侧是沈鹏的字。
我们再看看林散之的字。
林散之先生和李志敏先生,并列南林北李。
他们并列的原因是水平差不多。
书法是个很神奇的东西,无中生有的吹捧,汉字优美的词,玄而又玄的词很多,可以把听得人说的一愣一愣的。
如果练过,或者研究过,而且又敢说实话。林散之和李志敏,他们的字并列是正常的,他们的水平相当。
一人有感
为什么现在书法变得莫名其妙,出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现象。
有一个原因是,西方艺术评论的介入。误导了很多人对书法的理解。
书法说到底是写字,千万不要把书法当成画画。
林散之是个幸运的人,他的运气比他的字好。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的客观求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2018-06-10 16:34:54 -
散翁书深得宾翁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旨,极大的丰富了草书的表现能力,于当今书坛当是翘楚,与适翁互为伯仲。他人誉为草圣亦只可当草书写得好写得优秀来看吧。
2018-11-04 21:33:37 -
对林公書作的认识确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初识,一前辈人的《草書》,再识,一前辈人有法的《草書》,后识,一前辈養法,守法,护法的《草書》,在宝山小住7年,虽拖病体,也读识两江几位文人書作,小史:林公書中的学识才是认识的重点。
2018-06-10 05:21:28 -
严重程式化的书写,还有对某中种个人趣味的过分强调都是弊病,草圣是过誉的,但对其作品真正深刻挖掘还不够。
2018-11-04 08: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