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的人写流字少写一点,德字少写一横?这样符合中国汉字吗?
请问有的人写流字少写一点,德字少写一横?这样符合中国汉字吗?
-
此类事好像一只有“书法”才允许的,多一点少一横似乎很有范
2019-07-25 08:34:48 -
汉字在历史上存在很多异体字。1956年文字改革,进行规范化。在正式文件、课本、出版物中,不再承认异体字。但是,异体字,是文字的一部分,仍承认他们的历史地位,在各种大字典中,仍收入他们,大概有四万个以上,据说是康熙字典达到了十万个。书法,是祖辈流传下来的艺术,是容许书写异体字的。这和文字规范化没有关系。在书法艺术品中,出现异体字很正常,不能认为是错字。如果,动不动就说是错字,显得自己的知识面太狭窄了。
2019-07-25 07:55:41 -
中国现在不是都在用简体字吗?他们也在书写简体字。他们是在创新。
2019-07-27 14:42:42 -
中国现在不是都在用简体字吗?他们也在书写简体字。他们是在创新。
2019-07-27 14:42:42 -
流少写一点,主要出现在神榜上,俗称家仙,即天地君亲师位上的横批:祖德流芳。流,流传之意。流芳即留芳。此芳谓德,流字少一点未写,留下家训:人生在世,需留一点德于后世,故流字保留了一点未写。德,初字无横。彳为行为。罒为横写目。心为思想。目上有十,意思是对德的看法,必需是思想与行为综合起来统一,方为有德。所以,后人在徳(无横之德)中加了一横,表达了人们的意愿。
2020-02-29 09:45:28 -
中国文字,源远流长。文字的记载是有规有矩,其的字形具有象征意义的。不能随意增一点,少一撇。如果这样那就成了错字!往往有些广告就形成了这样!
2019-07-21 15:12:39 -
我主要是在有的写宋休(流)字少写一点,还有的写行书道德的(德字少写一横),他的不同意义在什么地方?所以我请教一下各位书法老师。
2019-07-21 13:05:29 -
中华民族好的传统,“流”传到现在少了,现在人的道 “ 德 ” 缺了!
2019-07-22 17:47:18 -
汉字规范化的是人民的心愿!几千年来,汉字由象形字甲骨文钟鼎文进化到战国时代,李斯弄出了个小篆,意图规范统一文字书写。
但小篆太繁太慢,人民就自创了隶书,便于学认书写。
隶书流行后,仍觉不规范不快速:便又弄出了个楷书,行草,草书,狂草。在需要规范时,写正楷。在需要速度时:写行书草书。
但是,古人还没对每个字进行规范。
加之古人不是人人都是饱学之士没有错别字,反而是几乎人人或多或少都有错别字,因此,在流传到如今的字贴中,我们会看到有的字多一点或少一点,多一横或少一横的情况。
今人对古人崇拜至极,便明知多一划或少一笔,也不计较,何潜心临暮,便把这种残疾字学会并流传下来了而且还经常用在书法作品中!
在规范化汉字的今天,当然对这些残疾字要视为错别字!右正式出版物上是不允许出现的!
但伟大的中华书画艺术却不然。书画家们仍照自己掌握的书法范字来写字题字卖钱而且还价值不菲!
这里就有一个包容问题!
我们在给学生讲解书法作品中的异体字时,讲明历史渊源,以及书法作品与正式印刷出版物字体及笔划的差异,宣传书法,同时尊重汉字规范,标准体与异体共存,合谐发展,又多么好啊!
不必教条主义对待异体字!要允许异体字发展!毛笔书法中,标准体与异体并行不悖!不必大惊小怪!何况,在多次书展中,人们发现:千遍一律的标准体只是整齐美,缺少变化美!而异体字在书法作品中,有时会有惊天动地的艺术效应!
才疏学浅,啰嗦几句,仅供参考!
2019-07-26 11:56:30 -
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1、 从汉字的渊源说起,现代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甲骨文是象形为主体的记录方式,也就是说,从绘画发展而成文字。这样说就非常明白了,绘画只求形似,多一笔少一笔是没有关系的。虽然一步步发展到现代汉字,笔画非常严谨,但其本源还是简笔画,多一笔少一笔也不会引起误读。
2、 书画一脉相承,能作之人统称书画家,中华传统文化中从来没有明确的界限,为了整体美感,单纯的书法作品中也常多一画少一画的情况,大家习以为常了。
3、 在印刷术出现之前,中华传承都是靠手书。手书总免不了失误,别说多一画少一画了,多一字少一字都经常出现。特别当书法成为艺术以后,由于某个书法家的影响力太大,有时出点差错,看起来一样美甚至在有些狂热者眼中还会更美,后人有样学样,就习惯成自然了。
2019-07-21 13:49:09 -
在书法艺术中是可以的,在作为规范字教学方面就不行。
2019-07-25 08:19:15 -
这个在书法上面是符合的。因为书法有的在行书上会有简写笔画以求字的整体结构、章法。还在在草书上也有这样简写情况。总体来说字少一点,多一点要看在那种情况下。
2019-07-21 12:14:56 -
古典书法中多一笔少一笔是可以的,注意了,是可以,不是提倡。现在,除临帖外,书法创作时,尽量不搞怪异,特殊情况下,也尽量要慎之又慎,以免造成歧义。
2019-07-24 20:06:00 -
中国文字的基本字是象形字,再从象形字衍生出形声字和会意字。由字及句,古人创造了会意句。例如:\"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利用\"若\"与\"苦”、“各\"与“名\"字形的细微差别,推演出极具形象的人生哲理。又如:有人故意在\"在\"字的\"土\"边多写一\"丶\",在\"流\"字的\"云“上少写一\"丶\",以劝人\"多点实在,少点风流\",含蓄而得体。这就是汉字的特殊功能与魅力,是其它文字难以超越的地方。这是汉字书法的一大特点,并不影响汉字标准化的推广。
2019-07-25 10:30:34 -
既然是书法,那么就应该遵守汉字书写法则,否则何谓“书法”?缺少笔划即为不严谨!草书尚可因字而异,行楷、正楷如少笔、多笔,无论古今都是错字!
2019-07-21 15:31:01 -
是异体字,“德\"可少写“心”上的一横,“德”还可写为“惪\"。在书法和匾额中用异体字无可非议,但一般情况下应用正字。
2019-07-25 09:19:21 -
对于挥墨弄笔之人。多横少点就是书法!在老师讲台下,它就是错别字!
2019-07-25 13:48:51 -
有一些所谓的书法大家,随意改变字的结构,是最另人生厌的事情。人为的制造认识障碍,此种做法有孛于书法的初衷。
2020-03-12 18:54:15 -
知字只语自文讲,说笑谈话句须爱。旬喻教数算速术,村直值叉的禾苗。绿陆色彩系色景,影视频环境保护。
生实话常长联系,物地自然太阳晒。里离厘利息湿温,柔度的得德旱贵。汉叹子男父子情,虽然女泪奔水还。旨黑启示名个位,一十家百就千岁。万寿无疆万万岁
2019-07-25 12:14:22 -
此类少画或多画的均为异体字,原因一是来自古代多国文字不同成异体,二是避尊者讳而来的,如皇帝名字,直系上辈人名讳。所以可于古籍中每见添笔或减笔字。当然,识者当以正字为宗,于书法创作中偶然采用,亦可接受。此类异体字于赵之谦书法中常见。
2020-02-28 02:19:42 -
那只是用在书法上的,我现临帖写颜体,德字确实少一横,明、京…多一横,我感觉平时书写这按国家教育大纲写标准的字,繁体字也不是随便用的,不要乱写弄不好自己吃亏。
2020-03-10 23:48:29 -
名人怎么弄都是对的。因为普通人都会效仿名人,没有名人效仿无名之辈。名人说他放出来的屁是香的,其他绝对不会说是臭的。
2019-07-25 06:36:33 -
古代大家惯用技法!
2019-12-19 00:26:35 -
德字和您字一样,德少一横表示,其德不全,用法是德高望重之人,对德行稍低或者长辈对晚辈的写法,表示其德还不完美。
2020-02-27 07:43:36 -
这么跟你说吧,这些字古代就是这样写的,现在是简化版,繁体字才是祖宗,所以不要用现代字来评价书法
2020-03-31 12:09:49 -
汉字不能少笔划
2019-07-23 18:16:45 -
流字少写一定主要是不想同流合污,偵字少写一横,人在世间修行,难以功德圆满。,大概就这意思了。
2019-07-21 17: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