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佐秦始皇平定天下,吕不韦却为何背负千古骂名?

新农商网 全部 1234

辅佐秦始皇平定天下,吕不韦却为何背负千古骂名?

回复

共5条回复 我来回复
  • 方圆论坛
    方圆论坛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方圆论坛观点

    辅助秦始皇平定天下?这种说法简直扯的不能再扯了。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秦始皇嬴政在继位之时只有13岁。当时整个秦国的大权全都掌握在吕不韦等一些大臣手中。直到九年后也就是前238年,22岁的秦始皇嬴政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之后,嬴政才开始除掉吕不韦这个大权臣。也就是说秦始皇真正掌权的时候就干掉了吕不韦。所以说哪来的吕不韦辅助秦始皇平定天下?荒谬!


    评价吕不韦这个人并不能单纯的评价他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首先吕不韦不论是智谋还是口才都是相当了得的。而且他的政治眼光也极为独到。虽然只是一个低贱的商人出身。但是其精准的判断力和大魄力这是常人所不敢想象的。可以说吕不韦也开创了一个先例,那就是贩卖“国君”!吕不韦通过结识落魄在赵国当人质的秦异人一步步的把他推上了秦王的宝座。秦异人之所以能从一个落魄的人质变成秦国的国君也全靠吕不韦的运作。所以说,是吕不韦造就了秦异人这个后来的秦国国君也不为过。顺便说一嘴秦异人的夫人秦始皇嬴政的母亲最早就是吕不韦的一个侍妾。后来被吕不韦献给秦异人才生出了后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


    后来秦异人继承了秦国的王位也就是是后来的秦庄襄王。秦庄襄王继位后对于自己的恩人吕不韦那可是大加的提拔。先是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后来又封侯赐爵。吕不韦从一个社会地位低贱的商贾摇身一变成为了秦国最顶尖的人群之一。当时吕不韦封地十万户,家奴上万人。可谓是权倾一时了。三年后秦庄襄王去世,太子嬴政继位,当时嬴政年进13岁,所以吕不韦实际上就是掌握了秦国的实际权利,而且还被尊为“仲父”。这个时候的吕不韦开始肆无忌惮起来。时常与嬴政的母后也就是太后通奸。这个时候的吕不韦和东汉末年的董卓也没什么两样。


    吕不韦真正做的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就是编纂了《吕氏春秋》这部巨著。最初吕不韦编纂这部巨著并不是出于什么特别高大上的目的。当时战国四君子各自拉拢门客在七国之间具有很高的声望。而吕不韦自认为不比他们差。所以也召集门客命他们采百家之所长著书立传。实际是为了面子。而“一字千金”的典故也是因此书而来。虽然吕不韦著书的出使原因是想争口气。但实际上《吕氏春秋》在后来也成为了他治国纲领的导向。但这部奇书比较悲剧。刚一诞生就被搁置一旁。因为吕不韦的关系。所以秦始皇掌权执政之后并没有采纳书中的一些观点主张。而《吕氏春秋》的更多作用是后人通过该著作了解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研究资料。所以说在这方面吕不韦确实是有功劳的。


    但吕不韦的死可以说是必然结果。淫乱后宫,把持朝政,压制嬴政。哪一条都够秦始皇要了他命了。后来秦始皇嬴政一方面不愿意亲手杀吕不韦,但是又担心权倾朝野的吕不韦造反。所以就暗示吕不韦子杀我。并且表示肯定不会让过他的。你自杀的话双方面子上都好看。所以最后吕不韦自己饮鸠自杀了。历朝历代的权臣要么造反要么自杀。这就是权臣的宿命。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2019-06-15 18:22:57 0条评论
  • 一根黑木头
    一根黑木头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吕不韦,战国末年的卫国人,虽说年轻的时候从事贱业,是一介地位低下的商人。但是出身来历可是一点儿出不凡的,姜姓,吕氏,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有一点儿似曾相识的感觉呢,没错,他就是大名鼎鼎愿者上钩的姜太公,姜子牙的后裔,是姜子牙的23世孙。关于其的历史典故也是流传悠久的,像奇货可居,一字千金,以色侍人者,色衰而爱弛,等等。


    作为封建时期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帝国的丞相,商人出身的吕不韦,称得上是一代奇人了,其谋略和口才在历史人物中都是一流的,堪称是古代版的战略忽悠局局长。根据其施政治国思想编写的《吕氏春秋》,在当时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先进思想,对于缓和阶级矛盾,恢复国民经济是有积极地意义的。


    然而由于其品格的缺失,对其人生添加了不可抹去的污点,以至于留下了千古的骂名。首先,出于利益将自己的女人献给秦异人,也就是秦始皇他爹,古代没有处女情结这也不算啥,问题是十个月后嬴政降生了,这让秦始皇的身份来历产生了纠缠不清的千古谜团。其次,庄襄王死后即位的嬴政还是个小屁孩,而赵姬处在如狼似虎的年纪,又和吕不韦勾勾搭搭的淫乱后宫。随着嬴政的长大,吕不韦想摆脱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于是献了一个巨根人嫪毐与赵姬,在后宫淫乱还搞出了人命,这是王室的巨大耻辱。嫪毐被秦始皇抄家灭族之后,事件的始作俑者吕不韦也畏罪自杀了。

    2019-06-12 19:56:24 0条评论
  • 看遍这人间秋色
    看遍这人间秋色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在这里想说一下

    秦始皇并不是在吕不韦的辅佐下统一的六国。

    吕不韦也没有背负千古的骂名。

    公元前235年,吕不韦畏罪服毒自杀,时年秦始皇嬴政24岁,而秦始皇是在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历经十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六国的。所以说吕不韦并没有辅佐嬴政统一六国,但给秦始皇灭掉六国打下了基础,是毋庸置疑的。

    吕不韦在担任秦国丞相期间,忠实履行了应侯范雎“远交近攻”的对外发展策略。并灭掉东周,对赵、韩、魏三晋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进一步巩固了秦的统治区域。派遣蒙骜攻打韩国,迫使韩国献出成皋、荥阳两城,设置三川郡,将国界逼近魏国都城大梁。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庄襄王(也就是异人)在位三年就撒手人间,而秦始皇当时年幼,作为秦国丞相的吕不韦可以说两肩担起了秦国历代君王统一六国的重任。

    吕不韦之所以如此让人津津乐道,也可以说是一代“传奇相国”,这应该从他的出身说起。吕不韦原先是买卖珠宝的商人,商人在春秋战国时期身份低微,在仕、农、工、商中,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吕不韦因为这重身份也多为人所鄙。

    故事从吕不韦在邯郸遇到在赵国做人质的异人(庄襄王)开始,吕不韦认为异人是奇货可居,可以光大自己的门楣。前提是帮异人成为秦国的继承人,因为当时秦国王室内部继承人关系问题,让吕不韦觉得有很大的操控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吕不韦成功和异人结盟,出钱出力的同时还投其所好,献出了自己的姬妾赵姬,(赵姬是吕不韦的姬妾只是一种说法,但后来吕不韦能与她私通,应该比较准确)。

    在吕不韦的运作下,异人成功地成为了秦国继承人,吕不韦也顺理成章地成了秦国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比较有意思的是,从嬴政的祖父孝文王赢柱正式即位三天驾奔,到他的父亲庄襄王子楚即位三年就病逝,好像上天都眷顾着嬴政,要让他完成统一六国的伟大历史使命。也许天子,天子,真的是上天垂眷之人。

    吕不韦把异人作为一件商品来看,他是以商人的角度和眼光来度量的。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商人行径,在吕不韦的身上表现到了极致。吕不韦以他运筹帷幄的智慧和千金之财就成功拥有了当时最强大帝国的丞相之位。而他在担任秦国丞相期间所取得的政治成就和个人魅力也让他真正为秦人所接纳。秦国人都以有这样的丞相而自豪。

    古往今来,应该没有人有吕不韦这样的超凡手段和博大眼光可以做这样的投资,而且是这样特殊,回报如此巨大的期货投资。就算陶朱公(范蠡)也不能够吧,胡雪岩就更不用说了。

    吕不韦的失败并不在于和赵太后私通。而在于权力的交接。嬴政十三岁即位秦王,一直由吕不韦把持朝政,吕不韦才是整个大秦帝国的最高决策者。嫪毐事件只是嬴政剪除嫪毐集团和吕不韦集团的导火索,当时嬴政已经成年,加强君权和提高君主威望成了迫不及待之事。嫪毐淫乱后宫,有污王室血脉,并有取秦王而代之的造反之心,灭亡是必然的。

    在吕不韦被嬴政罢免相位,又牵扯嫪毐事件的前提下,秦王嬴政都没有杀吕不韦之心。毕竟吕不韦是两朝丞相,对秦国有重大的功劳,对嬴政父子两人有大恩。但好像吕不韦在卸职后并不安分,各国名士都前来拜访,日日座无虚席。其实这个举动就是在挑动帝王们敏感的神经,吕不韦号称门客三千人,曾编撰《吕氏春秋》,在政治上吕不韦的影响毋庸置疑,各国对吕不韦的任职邀请更是像吕不韦的一剂催命剂。于是在迁往蜀地的路途中吕不韦收到了秦王的一封信,至今读来仍然能感受到其中语句的苛责、无情和严厉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

    这封信真正的让吕不韦面如死灰,愧生于世,于此一代传奇相国陨落。

    也许吕不韦并没有管仲,范蠡,文种,诸葛亮的这种扶龙之功,也可以说他是走了巧,但不可否认的是,吕不韦所推行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眼光在当时可以说是无人能及,他推崇“杂家”,“兼儒墨,合名法”,采百家之众长。他所组织门人编撰的《吕氏春秋》也是一大瑰宝,可惜的是秦始皇嬴政虽然是吕不韦的学生,但因为吕不韦的原因,弃之不用,也没有继承吕不韦的这种思想,而转推崇于法家,任用李斯,崇拜韩非等人。如果秦始皇继承了吕不韦的“杂家”思想,或许秦统一六国后就不会有那么多残酷的暴政了吧,秦的命运有所不同也说不定。

    人家对吕不韦的贬损,更多的是他私通赵后,品行不端,还有他的这种投机行为。毕竟把君王都当成一种商品和棋子来使用,也是一种忌讳。但要说他背负千古骂名却是不适合的,也不正确。他所做出的灿烂成就足以掩盖这些细小的灰点和尘埃。

    2019-06-12 22:36:25 0条评论
  • L虫虫飞L
    L虫虫飞L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吕不韦是否背负千古骂名是个主观存疑的问题,就好像讨论秦王嬴政是不是吕不韦的私生子一样。

    但吕不韦是个伟大的生意人却是不错的,把政治当生意做,其思想和情节足以让许多商战人士汗颜。

    一手扶植了两个帝王,创造了“奇货可居”和“一字千金”两个成语,组织人编纂了《吕氏春秋》。

    吕不韦是个很优秀的商人,在他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或许为了挑战自我,他决定做一笔惊天动地的生意。他找到了秦国派往赵国的人质,安国君的儿子异人。异人由于不受安国君重视,在赵国过得很落魄,吕不韦表示他能帮助异人登上太子之位。

    吕不韦是怎么操作的呢?两个字而已:行贿。别小看行贿的学问,行贿的对象和手法是很考验一个人的眼光和对人性的了解的。吕不韦行贿的对象是安国君最宠爱的妃子华阳夫人,最重要的一点是华阳夫人没有子嗣。吕不韦看准了华阳夫人怕年老色衰失宠后没有子嗣做靠山的弱点,可谓一针见血。

    吕不韦如果冒失的去见华阳夫人的话估计会碰一鼻子灰,较大的可能会让华阳夫人恼羞成怒。所以他先贿赂了华阳夫人的弟弟和姐姐,让他们去游说,一句话顶吕不韦一万句。华阳夫人在安国君枕边的一句又顶别的任何人的一万句。吕不韦对人性的了解不可谓不深刻,懂的敌人的堡垒是从内部攻破的,更懂的借势的力量。

    经过吕不韦的操盘,安国君死后异人被立为国君,拜吕不韦为相。

    如果你认为这就是吕不韦的策划,那太小看他了。吕不韦曾献给异人一个美女,并生了一个儿子,这个美女就是被后世茶余饭后认为淫奢无比的赵姬,生的儿子乃千古一帝秦王嬴政。据司马迁《史记》中说,赵姬在进献给异人之前就怀孕了,推断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

    把这一切联系起来,你是否对吕不韦有全新的认识呢?吕不韦是早已全盘策划好这一切的,所以吕不韦在见到异人后大喜,说:“异人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

    秦王嬴政因年幼,拜吕不韦为相父,此时吕不韦膨胀了,认为自己不属于战国四公子,也开始养起了门客,并组织门客编纂了《吕氏春秋》。还将成书的内容挂于城墙上,悬赏若有人能改动其中一字,赏千金。这就是成语“一字千金”的来由。且不论吕不韦编纂此书是不是好面子,此书确实为一部伟大的著作,为后世保留了古时很好的学问。

    认为吕不韦膨胀的另一个理由是他和赵姬旧情复燃了,这也为吕不韦之死埋下了伏笔。虽然吕不韦早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他最后的生意失败了。

    吕不韦为了摆脱赵姬,介绍嫪毐给赵姬,还生了两个孩子。秦王发现后嫪毐为自保造反,吕不韦也受牵连。

    秦王怎会容忍这两个弟弟,秦王又会容忍自己这个不是秦国国君的爹吗?

    最后吕不韦被贬到蜀地,吕不韦选择喝毒酒而亡。是被逼还是自愿,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如文首所提的问题一样。

    2019-06-12 20:14:58 0条评论
  • 通贯影视
    通贯影视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战国末年,在秦国历史上第二个重要任务粉墨登场了。接下来我们聊聊吕不韦。嬴政和吕不韦的关系很复杂,先说说血缘关系吧!两个人似乎有那么一点血缘,毕竟嬴政的母亲赵姬最开始时是吕不韦的小三,书上虽然没有这么说,但基本情况应该差不多。吕不韦是大老板,有的是钱,身边有几个美女相好也很正常。就像现在很多大老板,有钱了就开始泡妹子,撩明星,搞私生子,乱七八糟的胡搞。

    吕不韦的时代虽然没有娱乐圈,没有微信,但也有一些社交活动。所以说,历史上吕不韦和赵姬的关系应该是真实的。当吕不韦发展秦异人这个“奇货”以后,就把已经怀了娃的赵姬送给了嬴异人,而且还倒送黄金珠宝。那个时候的嬴异人看见有人给自己送美女送黄金,当然很高兴了,笑纳了赵姬,迫不及待的想着和赵姬滚床单。所以说嬴政是吕不韦的亲儿子应该没错。吕不韦运作嬴政当上秦王之后,也显露出治国理政的本领,就像美国总统特朗普一样,虽说是个生意人,但管理起国家来,也是一套一套。嬴政登基当秦王到亲政那段时间,吕不韦作为嬴政“仲父”兼相国,吕不韦大权在握,推动秦国不断向东发展,取得了出色的业绩。

    可以说,秦国在吕不韦当丞相的那二十多年时间里,国力更加强盛,比商鞅时期更有过之。吕不韦后来因为嫪毐的问题受到牵连,被嬴政罢黜相国职位,并逐出咸阳,让他回到老家养老。最后又亲笔一封信,让吕不韦自己解决自己。真是伴君如伴虎。如果嬴政真是吕不韦的亲儿子,不知道吕不韦死的时候心里到底是怎样的感受呢?

    秦始皇让吕不韦去死,与李斯的出现也有一定关系。李斯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也是秦国政府里难得的几个才能见识、学历经历都非常高的人才。李斯的出场非常有意思,他20岁时还是一个小乡镇的粮库保管员,往返于粮库、宿舍、厨房、厕所这几个点,有一条看到偷吃粮仓的仓鼠和在厕所里吃粪便的厕鼠之间命运居然这么大,于是就悟出了人是靠环境成长的道理,于是潜心学习几年,取得了大学本科学历。毕业后,经过思考,决定前往秦国发展,扬名立万,书写不朽人生。

    说实话,在我看来李斯是个悲剧人物。李斯出身并不高贵,是一个从草根成长起来的政治家。李斯来到秦国首都咸阳之后,挖空心思的投靠在吕不韦门下,成为吕不韦的门生。在吕不韦的带领下,李斯逐渐由书生过渡到一个队政治有浓厚兴趣的青年人,并不断向上爬,逐渐得到秦始皇的重用。可以说李斯是踩着吕不韦的肩膀踏上去的。

    吕不韦因嫪毐一事被秦始皇罢黜,这里面有李斯推波助澜的作用,他的内心戏很重,要取代吕不韦。所有对吕不韦有威胁的人,他都会不动声色的予以消灭,像韩非子,就是死在自己同学李斯的手里。但不可否认,李斯很有才能,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吞并中,李斯承担起了艰苦的任务,一些列重大政策、制度文件都是在李斯的亲自参与下出台。统一之后,李斯陪同嬴政巡视全国,在稳定社会,促进发展方面贡献卓著。

    在秦始皇沙丘死后,李斯在政治上的“两面性”就暴露无遗,他的贪欲被赵高看的清清楚楚,也就一步步掉进了赵高设计的“死坑”之中,最后落了一个全家被抄斩的下场,也是因为他没有原则的参与沙丘政变,好端端的大秦帝国也被他快速推倒了。沙丘政变,不仅是秦国由盛而衰的转折,也是李斯一生从最辉煌掉进万丈深渊的转折,是他一生从高光到至暗时刻的转折。

    商鞅、吕不韦、李斯三人是大秦帝国崛起的关键人物,他们对秦国统一六国均作出不同重要贡献,但三个人的命运却是殊路同归,下场一个比一个惨。商鞅、吕不韦虽然死的可惜,死的冤枉,但李斯的死却不能赢得后人一丝可怜,背上了断送大秦帝国前途的千古骂名。

    2019-06-12 17:54:11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