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差异,谁能举更多的例子呢?比如:饮食、文化习俗、思想、追求、见解等?
南北差异,谁能举更多的例子呢?比如:饮食、文化习俗、思想、追求、见解等?
-
我们通常对于南北方的定义是以秦岭——淮河作为分界线区分的,秦淮线以北成为北方,秦淮线以南为南方。这条分界线不但划分了气候,而且造成了很多南北方的差异。
以饮食方面为例,南方人以米食为主,北方人以面食为主,这也是因为气候所形成的的差异,南北方的降水量、温度以及土壤等差异因素造成了两地所种植的农作物不同,间接的导致了饮食的差异。当然这是大范畴的差异,细小的差异更是多不胜数:甜豆花与咸豆花、蜜粽与肉粽、元宵与汤圆这些都是常见的争端问题!以口味来说,北方人偏向于味道咸重,而南方人偏向于清淡香甜。
再者以文化习俗来看,其实自唐朝后期开始,中国的经济重心就普遍开始往南方转移,这也是得益于南方的适宜的气候因素和地理位置因素(远离战火)。至于高考的录取率,南方毕竟比北方人数多,所以南方高考的竞争相对比较大,也有流传有南方的秀才北方的将这句话,也是在说南方的文人墨客的比重较大;红白喜事这块不仅是南北方的差异,即使是南方或者北方任意的一个县区都会存在着差异,就拿彩礼钱来说,全国各地都存在差异,南方有要得少的,但是也有要得很离谱的地区,这点不是南北方的差异,而是全国地区的差异。
也有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到了广东不知道谁是有钱人,到了东北不知道谁是没钱人。诚然广东人是比较务实,街道上大裤衩拖鞋的往往都是身价百千万的,而东北到处是皮衣皮貂,乍眼一看全是有钱人。当然这也是南北方各别地区的特别反映,追求面子是中国人的通病,大多的北方人还是比较务实的,当然南方也不缺那些脖子上挂大金链子的。
至于遇到事物想问题的方式,两地是有些区别的,南方人擅长做生意,脑子相对灵活一点,遇到事情可能先考虑自身的利益;而北方人大多比较豪气,往往是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愿落人话柄。再者南方人喜欢饮茶,北方人喜欢喝酒,有道是千秋大业一壶茶,万丈红尘一杯酒,认为喝茶越来越清醒,聊的都是生财之道;而北方人几杯酒下肚就开始天南地北的乱吹了。
其实造成这些方面差距的因素,也是和长期所生长的环境有关系,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正是有了这些不同,才有了我们五彩斑斓的国家,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彼此尊重各自的习俗、文化,求同存异。
2019-07-07 15:07:34 -
生活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地方,和全国各地的人接触多了,觉得各省的人之间差异真的很大。
北方人爱讲大话,爱吹牛,要面子。钱多钱少,身上一件貂皮大衣少不了。见人就是兄弟,都是自家人,一说话就是咱家的。认识的人都是朋友,喝过一顿酒那是好朋友,別过两顿以上的酒,那就是铁哥们儿了。
南方人比较低调务实,说话实在,行就行不行就不行。钱多钱少,身上就是那几年普通的衣服。不轻易和人称兄道弟,把工作和朋友分得很清楚。知道饭桌上都是酒肉朋友,不会当真。从做生意的角度,南方人更容易把生意做大。北方人更适合去从政。
2019-07-09 22:56:10 -
感谢头条官方的邀请,今天我们隆重邀请玩界荟®特约评论员电鳗哥聊聊这个话题
电鳗哥: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南北差异是个蛮大的话题!今天我们从玩界竞技场®武术竞技这个点切入,聊聊差异性。
中国古代武术素有南拳北腿之分,风格迥异,特点鲜明。日出于泰山之巅,空旷间,大开大合,蹿纵跳跃,舒展大方,这是北派武术的特点;月悬于小桥之上,竹林间,短桥寸劲,阔幅沉马,迅疾紧凑,此乃南派武术的特点。这里要先明确一点,即此篇所谈的武术主要指拳脚功夫。 中国古代武术风格的差异可以用地域来区分,但造成这差异的关键在于体格上的差距,正是由于身体条件上的差距才造成了南北流派在武术风格上的差异。
基于身体上的差距,电鳗哥以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北派武术都处在一个强势地位。一力压十巧,看待这一观点,请先把武侠小说的气功概念去掉,气功当然存在,但是它绝对抵消不了身体上的差距,而且它的作用也远不及身体优势明显。因为生存环境寒冷的原因,相比于南方人,北方人更加身高腿长,而且体格健壮,在力量上优势突出,其武术也更突出了这些特点。比如拳法上常用砸、崩、捶,出手也强调抡、冲、撞等,这些技巧的建立基础在于力量上的优势。至于腿法的运用及技巧上,南派更是远远不如。
在这段时期内,南派武术和北派武术最大的差距体现在攻击范围及攻击力量上,尤其是后者。南派武术虽然可以利用灵活、快速的特色,然而这只能抵消在攻击范围上的差距,无法弥补在力量上的绝对差距。如果强调力量上的锻炼,那势必又会影响身体的灵活性,如此一来攻击范围上的缺陷又会暴露出来。可以说南派武术整个发展的核心就是在保持身体灵活的前提下增加攻击力度,而当这一点实现的时候就是南派武术赶上北派的时候。将时间定格在明朝,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武术全面大发展的时代,无论南北流派都在这个阶段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也就是说南派武术在明朝已经赶上的北派。玩界观察:武学界也认定南派武术的特点就是在这段时期形成的,关于这点电鳗哥有自己的看法,南派武术在明朝赶上北派这没有错,但不能就此来认定南派武术特点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在短短200多年的时间里,南派武术不但要形成自己的特点,而且要扩散到整个南方衍生出诸多的分系,另外还要对北派武术理念产生重大的影响,从时间上来很难做到。由此,电鳗哥以为,南派武术在特点应该是在宋朝初步形成的,其中南宋时期岳家散手的出现就是一个转折点。
岳家散手
先来看岳家散手的一些特点:以快制胜,出手凶猛,对指的用法很讲究,搏击时强调见缝插针,贴身进步,手法上注重环环相扣。岳家散手的最大贡献在于搏击时强调见缝插针,贴身进步,这直接形成了南派武术贴身短打的特点,同时也为寸劲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另外讲究指的运用,这个变化也及其重要,可以说它改变了南派武术的某些理念:即不追求在力量上胜过对手,但注重击打瞬间的攻击力度。
电鳗哥:指尖时代新媒体怎么玩?或许可以借鉴一下岳家散手的融荟以及“寸劲”的打法
在宋朝南派武术的特点在民间已经初步形成,但却分散各处,岳家散手就像是一根丝绳,将散落四处的珍珠统统串了起来,这就为南派武术赶上北派奠定了技巧上的基础,同时也打下了民间基础(这点是因为岳家散手凶狠毒辣,讲究实效,再加上当时的历史背景,遂有此说)。如此之后,南派武术才能在明朝与北派平分秋色。源于身体上的差距可以靠智慧弥补,而智慧的体现则在于技巧的发展变化上。南派武术最终赶上北派,其关键就在于对技巧的革新,尤其是在发力方面。从某种程度而言,中国古代北派武术的发展核心在于最大限度的发挥身体优势,而南派武术的发展核心则在于如何去运用技巧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南拳北腿
这一称法可以看作是在某一时段中,南派武术强于拳,而北派武术盛于腿。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派武术在吸收了南派的技巧之后,必定会再次赶超。不过那时已不再重要,因为无论是内在的理念还是外在的技巧,南派武术对于中国古代武术发展的影响都远远大于北派武术。从身体的较量到技巧的比拼,在南派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后人看到了智慧的力量,这就是南派武术最大的贡献,而且这一点对于中国古代武术的发展具有及其关键的意义,因为它提升了武术的层次与境界。南拳北腿的说法南拳指的是太祖拳,北腿指的是潭腿
据《武备志》记载,宋初,在长沙举行全国武术大会。赵匡胤所创“太祖拳”因具政治优势为第一,称之为十八家之首,第二名便是昆仑大师在龙潭寺所创的“临清潭腿”,被称为十八家之尊。因“太祖拳”的发源地在黄河以南;“临清潭腿”的发源地在黄河以北;从此“南拳北腿”的说法便在中华大地流传开来。2019-07-07 23: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