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孩子最好由父母自己带养?

新农商网 全部 1015

为什么说孩子最好由父母自己带养?

回复

共14条回复 我来回复
  • 生活的修行者
    生活的修行者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关于孩子的抚养问题该由父母带还是自己带,各派有各派的说法,职业妈妈边要工作边带孩子,的确是辛苦,而全职妈妈为了孩子舍弃工作在家全心带孩子也实属不易。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而且0-6岁是培养孩子安全感的最佳时期,孩子从小跟着父母一起生活,心里会感觉很踏实,由父母陪伴长大的孩子,安全感也建立的比较牢固,这为他们以后健康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习惯方面,由于观念的不同,一般由父母自己带大的孩子,各种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培养的也比较好,现在年轻的爸爸妈妈们都很重视孩子的精神教育,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则更多的关注孩子的身体及物质方面的问题,比如温饱问题。

    在动作方面,父母会给孩子更多的自由,他们会和孩子一起深入研究探讨某个问题,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体验而获得更多的内在知识,而长辈们则更多的是无意识的限制孩子的自由,他们常担心孩子的完全,而不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探索。

    在情绪方面,由于隔代教养的原因,老一辈的人更害怕孩子哭闹,有时孩子一哭一闹他们就会无条件的妥协,完全无原则的满足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这无形中就会把孩子宠坏、溺坏,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是非观念比较薄弱,而且不懂得感恩,孩子很容易就会被养成白眼狼。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老年人很害怕孩子哭闹,只要孩子一哭他们就会想办法控制孩子转移注意力,孩子的情绪很难正常的发泄出来,长期压抑在心里的不良情绪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我家姑娘年龄比较小,她虽然伶牙俐齿,但是情绪不好的时候也喜欢用哭泣眼泪来发泄,只要孩子的奶奶一看到孩子哭,就会批评指责孩子,要求孩子不要哭,孩子只要一看到奶奶经常说自己,委屈的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心里的不良情绪不仅没能及时发泄出去,还填了一肚子的委屈,如果经常这样被遏制的话,孩子心里怎么可能健康呢?

    所以,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父母自己带孩子远比其他任何人帮着带孩子有利的多,即使是职业妈妈也尽量让孩子待在自己身边,让孩子每天晚上可以看到你,对孩子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2017-10-29 11:54:55 0条评论
  • 林洁20
    林洁20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一代带一代,本来带孩子是父母的责任。再说我们做父母的不会那么溺爱自己孩子,老人家带觉得是任务怕把孩子带不好了,被我们责怪,所以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还有一点就是老人家年轻时说不定也没怎么带我们,所以老了把以前亏欠我们的爱转移到孙子孙女,外孙女身上。自己观点。

    2017-01-12 14:56:20 0条评论
  • 理财寿险规划
    理财寿险规划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孩子最好又父母自己带?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由别人带存在的问题:

    1. 孩子长大后是要和自己长期相处的,而最初的启蒙是很关键的,如果没培育好,轻者,孩子跟自己不亲,重者感觉不是自己孩子

    2. 自己的亲生骨肉,总希望陪着他慢慢成长,不错过他的点滴和瞬间

    3.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陪伴,可以给他们信心和幸福感,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身心健康

    4. 自己带,给与他最好的教育投入,这样成长的孩子有目标,有责任,懂礼貌。与他人交往及人际关系都会比较好。

    5. 在带孩子的过程中也是相互成长的过程,有体验了一次儿童时代,而孩子从你身上汲取成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017-09-24 22:54:52 0条评论
  • 悠闲星球f3
    悠闲星球f3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我家是四川农村的,我见过好多是这种情况就好比我二叔家就一个独生子然后我这个堂哥也是个独生子条件不允许所以孩子断奶后我哥哥他们没办法就出来打工挣钱,孩子爷爷奶奶带。我那个堂嫂生孩子的时候剖腹产的,就因为这个事情跟我二婶闹不愉快,婆媳关系就慢慢变不好了。二婶一直觉得顺产好,剖腹产的孩子不好所以她们关系就不好了,孩子1岁后一直都是奶奶在带,每次一说孩子妈妈她都说一些不好的话灌输给孩子,现在我侄子10岁了他都不认他妈妈,每次在外面妈妈打电话他从来不接只接他爸爸的电话。孩子妈妈在外面打工10年为孩子,到头来孩子根本不认她。所以婆媳关系不好真的不敢给他们带,还有就是有代沟。反正我的孩子我自己带什么样起码是自己孩子。像他们那样反正我不要。我是觉得婆媳关系好的还好,这个不好的直接影响下一代。还是自己的孩子自己带好

    2017-07-16 22:18:49 0条评论
  • 教师妈妈的修行
    教师妈妈的修行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现在我身边孩子由自己带的还真不多,大都是爷爷奶奶帮忙带,可是带出来的孩子还真是有很多的问题。一是爷爷奶奶因为怕孩子父母埋怨,大都不怎么管孩子,都是要怎么样就怎么样,生怕孩子不懂事给父母告状说爷爷奶奶对自己不好。二是孩子金钱管理观念差,因为父母在外打工能挣钱,再加上补偿的心理,孩子对金钱没有概念,对父母辛苦也没有感受,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劳动叫苦连天的习惯。三是是非观,世界观无法正确形成,爷爷奶奶平时在家不仅要带孩子还有许多活要干,所以很少有时间跟孩子交流,更不太关注教育孩子,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行,导致孩子受不良影响太大。四是亲情淡漠,跟养大自己的爷爷奶奶缺少交流感情不多,跟亲生父母感情更少的可怜,因为没感情,所以长大了更不容易听从父母的教导。所以,既然决定要孩子就要对他负责,父母还是亲自带他吧。至于挣钱,等孩子大一些再出去挣也不迟,或者父母至少留一个在家。

    2017-09-16 16:58:17 0条评论
  • 小yan同學
    小yan同學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只从一个方面讲,现在大多数的老一辈带孩子,可是带着带着把做父母的还有的那种家庭责任感和担当都给带走了,尤其是做父亲的,老一辈总觉得男人就只负责赚钱,家务孩子都交给妻子和老人!这就是一种家庭病态!所以现在的男人确实家庭责任感和担当,就是因为他觉得有爸妈在,不用我!

    2017-01-11 18:05:38 0条评论
  • 妞儿妈妈
    妞儿妈妈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自己的娃,自己养应该的啊?难道是为父母生的娃?

    再说了,身边一个又一个现实的例子,告诉我们,生而不养,父母老了孩子跟他们不亲。

    小区里,于大爷和于大妈,年轻的时候,忙于工作,没时间管孩子,于是于大妈产假休完,就回去上班那时候都是正式工作,如果辞了,就很难在找到工作。于是他们的爱女就交由婆婆帮忙照看,后来习惯了,一直到孩子读小学都是跟着奶奶生活,于大爷,于大妈两人生活的也比较惬意,不用操心孩子的吃喝拉撒,不用管孩子的每天接送问题,知道孩子小学毕业,看到孩子和自己不亲,想去修护和孩子的关系,接孩子孩子也不肯回自己家,她跟奶奶家住习惯了,压根不想回家。见到她爸妈,直呼名字。

    如今于大爷于大妈,年纪大了,提起女儿就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是女儿不管他俩,只会使唤她俩。生病了,跟女儿说后,女儿就不出现了。等他们老两口身体好了,继续把外孙子送过来让他俩看着。

    其实,未必所有的孩子都这样,子女幼年时,父母不管孩子,就错过了亲子关系建立的最佳时期。你在孩子需要你,离不开你的时候,没有情感的付出,没有情感互动,就不要怪孩子大了和你不亲。

    如果你想通了,觉得亲情不重要,那就无所谓把孩子交给谁看管,你出钱就好。

    2017-11-22 11:15:39 0条评论
  • 勇鹤大叔
    勇鹤大叔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感谢邀请。我非常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孩子到底是父母带,还是老人带?抑或是早教班的老师带呢?答案是一定的,父母带孩子是最优的方案,虽然家家都有实施起来的难处。

    1、母子一体化与第一依恋期。0-2岁的时候,母亲与孩子在身体上成为独立的个体,在心理上却是藕断丝连。孩子在早期很难理解和父母,主要是与母亲的关系分离。所谓第一依恋期是我在前些年提出的依恋曲线理论,0-2岁这一阶段,孩子在生理、心理方面充分依恋母亲,缺失会严重影响安全感与归属感,造成胆怯、自卑甚至恐惧的个性特征。

    2、服从期与权威角色。0-3岁是早期社会化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本应该向第一权威角色母亲学习日常生活行为与行为规范。任何其他家庭成员不能代替母亲担任权威角色,也不能当面否定或质疑母亲的教育口令。当教育发生分歧时,需要在孩子不在时进行沟通交流。儿童在这个阶段完全服从母亲的要求,以实现快速融入家庭成活。

    3、父亲角色。育儿有分工,父母都轻松。父亲在亲子教育中扮演口令解读者、行为示范者、关系协调者。一方面捍卫母亲的教育权威角色,另一方面积极配合母亲进行高质量陪伴。如亲子阅读、亲子游戏或亲子运动。

    4、早教回归家庭,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4岁之前没有必要给孩子报早教机构,因为最好的机构就是家庭,最好的早教老师就是父母。另外,手机、电脑、ipad的使用并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亲子互动,只能叫人机互动,人际互动真正让孩子获得良好的情绪、社会交往的经验技巧,提升其他早期能力。(via“亲子游戏大王”刘勇赫)

    2017-10-16 17:49:25 0条评论
  • 笔尖写出的幸福
    笔尖写出的幸福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我是一名全职妈妈。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不是说爷爷奶奶或者保姆带的孩子一定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看过很多书籍和案例。都建议孩子要自己带。出生的第一年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妈妈的躯体抚慰和精神关注将促进孩子和妈妈形成信任、安全、温暖的关系。这种母子依恋的感情一般取决于孩子出生最初的几年,如果这段时间里照顾孩子的不是母亲,而是其他人,那么孩子将依恋那个照顾她的人。而错过这段母子依恋最佳时期,那么在以后的30年里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妈妈可能难以弥补这份亲密感情。对于有母子依恋的孩子,他们能正确的理解妈妈教育的行为,不会因为妈妈的教训而记恨妈妈。而让孩子产生抵触和反抗的情绪。

    2017-09-27 11:17:42 0条评论
  • 鸡蛋壳里的蜗牛
    鸡蛋壳里的蜗牛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父母自己带孩子有几大好处,如下:

    一:亲情圆满,身心健康(当然,这也决定于父母的性格是否温和有爱)

    二:能获得接近前沿的教育理念(如果父母爱学习的话)

    三:自己带出来的孩子无论怎样,不至于开罪于别人。

    四:可以较好的辅导孩子的学业,有意识让孩子学一些适合他们个性的才艺

    五:不至于因为太过于溺爱(个别家长也存在溺爱)造成孩子的蛮横无理,或者不自信。

    六:管教孩子时不至于向老人一样产生拿捏不好的顾虑。

    七:穿衣打扮有时代感(有的家长潮流感也不是太好),不会清一色“奶奶式”格调。

    2017-10-27 19:03:07 0条评论
  • 勇鹤大叔
    勇鹤大叔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感谢邀请。我非常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孩子到底是父母带,还是老人带?抑或是早教班的老师带呢?答案是一定的,父母带孩子是最优的方案,虽然家家都有实施起来的难处。

    1、母子一体化与第一依恋期。0-2岁的时候,母亲与孩子在身体上成为独立的个体,在心理上却是藕断丝连。孩子在早期很难理解和父母,主要是与母亲的关系分离。所谓第一依恋期是我在前些年提出的依恋曲线理论,0-2岁这一阶段,孩子在生理、心理方面充分依恋母亲,缺失会严重影响安全感与归属感,造成胆怯、自卑甚至恐惧的个性特征。

    2、服从期与权威角色。0-3岁是早期社会化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本应该向第一权威角色母亲学习日常生活行为与行为规范。任何其他家庭成员不能代替母亲担任权威角色,也不能当面否定或质疑母亲的教育口令。当教育发生分歧时,需要在孩子不在时进行沟通交流。儿童在这个阶段完全服从母亲的要求,以实现快速融入家庭成活。

    3、父亲角色。育儿有分工,父母都轻松。父亲在亲子教育中扮演口令解读者、行为示范者、关系协调者。一方面捍卫母亲的教育权威角色,另一方面积极配合母亲进行高质量陪伴。如亲子阅读、亲子游戏或亲子运动。

    4、早教回归家庭,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4岁之前没有必要给孩子报早教机构,因为最好的机构就是家庭,最好的早教老师就是父母。另外,手机、电脑、ipad的使用并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亲子互动,只能叫人机互动,人际互动真正让孩子获得良好的情绪、社会交往的经验技巧,提升其他早期能力。(via“亲子游戏大王”刘勇赫)

    2017-10-16 17:49:25 0条评论
  • 有料家庭教育
    有料家庭教育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谁带取决于孩子需要什么,什么人能最好的满足这些需要。

    孩子,尤其在儿童阶段,他们需要建立安全感、懂得合适的表达情绪、掌握一些社会规则、对社会常识有基本认知。这些能最大程度给予的是自己的父母,如果祖辈或者其他抚养人也能比较好给予,自己父母没有条件自己带养,当然可以考虑。

    1、建立安全感,需要高质量的陪伴,这里面不仅是时间的投入,更多的是感情的投入。父母和孩子之间这种温暖和无条件的爱是天然的,别人不可替代的;另外,建立更好的安全感,需要抚养人及时、准确的满足孩子的需要,这一点哪怕爷爷奶奶能无微不至照顾他们的生活,在情感上的心有灵犀和敏感性上还是差很多的。

    2、表达情绪的能力。如果父母自己有很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也能很好的学习;如果没有,需要父母自身去学习。换成是别人,他可能不会为你的孩子去学习这个能力。我有一个朋友,一个知名企业高管,因为夫妻很忙,老人年迈,请人照顾孩子。请的人是老家的,约40岁,有一定的知识文化,还去做过尽职调查,了解其祖上还是书香门第。这个孩子晚上父母还是会回家,其余时间保姆带,现在刚上幼儿园,状态很不好,时不时不去上。妈妈跟我说,孩子既很黏保姆又很怕保姆,情绪不好,与同龄幼儿交际也比较差.......后来我们细聊其实发现很大的原因是父母陪伴很少,而保姆带养孩子的方式不恰当,尤其缺乏情感沟通造成的。

    3、对社会规则和良好习惯的掌握。我想这一点祖辈们是很难做好的。因为他们总是希望把最好的给孩子,希望什么都替孩子做好(这样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造成了溺爱。所以孩子需要培养独立自主、动手能力、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时间等各方面能力就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反倒是会培养出不能经历挫折、不能吃亏、受不得批评的孩子。

    所以,具体谁带最好,还得根据孩子需要和根据自己家庭情况而定。

    2017-11-10 11:37:03 0条评论
  • 不畏将来不念过去222024499
    不畏将来不念过去222024499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如果放手让婆婆照顾,宝宝的世界就会缺失这部分爱,那么小孩的世界就是不完整的。父母的言传身教胜过一切,老人对孩子会过分宠溺,什么事情都会顺从孩子,会对他造成不良影响。当代年轻人有新的教育观念,老人一些陈旧观念已经不适合现在的育儿了。

    这样难免会与老人产生冲突,为了避免矛盾恶化还是自己带孩子好。最重要的是自己带孩子有利于增进同孩子的感情,生活中好多老人张贴孩子的情况,最终的结果就是孩子在发生情况时第一想到的是奶奶而不是妈妈,不利于父母和孩子感情的培养。

    2017-10-01 08:57:20 0条评论
  • 伊宁玄雪
    伊宁玄雪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我觉得有几点理由吧,首先父母接受了新的养育方式,而爷爷奶奶大部分都是以前的方式。第二就是如果爸爸妈妈亲自带孩子,才会体会到育儿过程,感受成为父母的变化。第三就是自己带孩子,孩子才会信任父母,才会爱父母。

    2017-01-11 17:05:25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