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选择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是最好的时机吗?
德国选择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是最好的时机吗?
-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及轴心同盟蝈发动代号为“巴巴罗萨行动”的侵苏战争,部署于德国占领的波兰、芬兰和罗马尼亚的约450万军队发起了闪电战。“巴巴罗萨行动”拉开了二战苏德战争的序幕。德军沿用之前在西欧大获全胜的闪击战术,横扫了大半的东欧平原、歼灭数百万计苏军,战果辉煌,最后在莫斯科战役中受阻,导致巴巴罗萨计划全盘失败。
巴巴罗萨计划本身没有缺陷,缺陷在寒冷天气和泥泞路面,德军士气和机械化发挥都受到严重影响,而这些问题对苏方来说至少是有利的。由于巴巴罗萨计划的每一个步骤都是连贯性的,是一个整体,德无法临时改变莫斯科战役时间,只能如期进行-硬着头皮上,其实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注定德军要失败。如果德军适应这种天气(棉衣也供得上),冻土层能承受德起机械重量,苏军再顽强也阻挡不了德军进入莫斯科。
2023-06-09 05:03:10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1941年确实是比较好的时机,我们一点点来看。
第一,1941年参战可以避免两线作战。
在1939年希特勒稳住了苏联以后,首先打垮了东面的百万波兰大军,除去了东面的威胁。
随后德国立即向西攻击法国,到1940年6月法国投降,英军狼狈败退回本土。
随后的不列颠空战虽然没有消灭英国空军,也让英国受到重大损失:德国空军的夜袭使英国防空陷入了很大的被动,至1941年2月,德军共出动飞机24000余架次,被击落156架;而伦敦则遭受了惨重损失,市民死亡近万人,市区1/5的房屋被炸毁,超过100万幢,无辜平民死伤达14.7万,占英国在战争中死伤人数的20%。交通和公共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每天从伦敦开出的火车由轰炸前的60次减至4次。附近其他城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航空工业中心考文垂,德军向那里投了16000余吨炸弹,整个城市几乎被毁,12家飞机零件工厂也遭到严重毁坏。
此时英国只能勉强自保,无力在西线单独对德国发动反攻。
那么,在1941年2月,德国在西线的威胁基本没有了。
第二,美国还没有介入战争。
虽然美国总统罗斯福早在1939年欧战爆发开始,就试图介入战争,但美国国会并不同意。
到了1940年,罗斯福开始设法援助苏联 ,尤其在1941年3月11日,国会通过的租借法案(总统有权将武器装备租借给与美国安全有关的国家)经总统签署而生效。话虽如此,美国对英国甚至苏联的全面援助还没有开始。
尤其重要的是,即便军事援助开始了,美国也没有正式参战。
当时德意日三国的工业实力,同英国和苏联大体相当,是可以正面对抗的。
但是,美国则是巨无霸的存在,该国工业产值占世界50%,经济总量占世界60%,钢产量占世界63.92%,生产了全球70%的石油。
也就是说,美国一旦加入英国和苏联的联盟,德国必将战败。
所以,德国必须赶在美国参战之前,尽快打败苏联,消除东线的危险,然后集中轴心国力量同英美拼一拼,或许有一些胜利的机会。
那么,显然德国在1941年2月刚刚大体结束对英国的空战,就要立即开始准备进攻苏联。
第三,苏联正在大规模扩军备战,还有着大清洗的阴影。
此时的苏军恰好是战斗力的一个谷底。
1941年之前,苏军连续遭遇了几件事。首先是1940年3月结束的苏芬战争中,由于苏联过于轻敌,面对弹丸小国芬兰竟然伤亡70多万人(一说90万);
其次是1938年的大清洗中,苏军是重灾区:大清洗几乎整个消灭了苏联红军的中高层军官,总计有4万余红军各级军官被清洗,其中1.5万人被枪决。被清洗的军人中,包括5名元帅中的3人、4名一级集团军级将领中的3人、12名二级集团军级将领的全部、67名军长中的60人、199名师长中的136人、397名旅长中的221人。
希特勒见状兴奋的对部下说:斯大林杀光了自己的将军,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
1941年苏军军官存在严重的问题,就是指挥能力能力不足,严重缺乏经验,魄力不足。
战争爆发时,很多苏军团长、旅长是从营长、团长破格直接提拔而来。以往这种提拔需要花费多年的时间,还要军官参加战争立下战功和积累丰富经验以后才可以。现在因为军官被枪毙的太多,只能打破常规破格提拔。
人家说兵怂怂一个,将熊熊一窝,战争开始时苏军军官拙劣的指挥,断送了大量苏军官兵的生命。
最后就是苏军扩军备战刚刚开始。
斯大林固执的认为在英国彻底投降之前,德军不会进攻苏联。所以到了1941年苏军才开始扩军备战,速度并不快。以苏军性能卓越的T34中型坦克为例,本可以轻松碾压同时代德军所有坦克。
然而战争爆发时苏军高达2万多辆坦克中,只有1000多辆T34坦克,其他都是不堪一击的老式轻型坦克。而1944年,苏军就制造了1万1000辆T34。
显然,此时苏军的备战还不充分。但如果再给苏联1年的时间,苏军的战斗力就会大为增强。即便坦克这一项来说,T34总数可能超过1万辆。要知道,苏德战争爆发时,入侵的德军坦克只有3800多辆坦克,关键它们还难以同T34正面对抗。
第四,德军士气高涨,战斗力处于顶峰。
从欧战爆发以来,德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轻松击败老对手英法,全军士气提升到顶点。
尤其重要的是,德军的损失并不大,波兰战役德军损失3万多人(100万波兰军队被歼灭),法兰西战役德军损失10多万(220万英法军队被歼灭),希腊战役德军伤亡1万多人(30多万英军和希腊军队被歼灭),巴尔干战役更是夸张,德军伤亡558人,就占领了南斯拉夫全境,俘虏了34万多人。
德军的连续胜利尚且其次,关键当时各国并没有把握对付德军两翼合围的装甲闪电战。
希特勒认为,必须赶在德军战斗力顶峰时期入侵苏联,这是德军最有利的时机。
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在1941年进攻苏联几乎是希特勒唯一的选择。
如果1942年进攻,苏联全面扩军备战提高战斗力尚且其次,关键1941年底日本空袭珍珠港,美国就会正式参战,对德国只能更为不利。
但如果在1940年参战,1940年6月法国刚刚投降,英军主力退回本土,又掌握制海权,空军也颇为强大,德军是不能置之不理的。如果不将英国空军歼灭或者打残,英军随时可能趁着德军主力在苏联作战的有利时机,在西线任何一点登陆。
要知道,1941年英军已经紧急扩充到近600万规模。而且英国毕竟是老牌工业强国,仅二战期间,英国就生产了47862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24877门火炮、46万辆汽车。
可见,英国是有能力独自反攻的。
所以,希特勒必须在1940年下半年,彻底将英国空军歼灭至少也是重创。英国空军只要无法掌握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也就不能在西线大规模登陆作战。
而不列颠空战刚刚结束,希特勒就马不停蹄的部署入侵苏联。
就时间点来说,希特勒并没有什么问题。
2023-06-09 21:23:43 -
从最后的结局来看,不是最好时机,如果再晚一年即1942年发动巴巴罗萨,德国就可能统治世界了,因为德国投降时还差半年德国原子弹就爆炸成功了,所以晚一年发动巴巴罗萨德国当时就是无敌与天下了[大笑]
2023-06-15 07:46:06 -
谢邀答!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发动战争不存在最好的时机,就如中国的一句俗话"好打架的狗,没一张好皮。"失败后的总结都是事后诸葛亮,其实,侵略者为侵略行径强词夺理必是心神不定的,他明知侵略行为肯定会被口诛笔伐,其理怎么都不会被认可。没有哪次战争最后的胜利者是侵略者,侵略者都是为偶然的攻城掠地沾沾自喜,而结果最后都是鸡飞蛋打,得不偿失。
由战争,我发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就是国内战争,多是弱者不服输,而世界战争,多是强者为称霸,谁胜谁负必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最终,正义必然战胜邪恶。有了这样的认识,什么时间是发动"巴巴罗萨"的最好时机,就好理解了,那就是非正义的一方,无论选择什么时机,都有可能顾此失彼,最终功败垂成,折戟沉沙,这不是选择的问题,是天意不可违。
和平年代,白鸽飞舞,风平浪静,到处是欢声笑语,人在这种环境里休养生息韬光养晦不好吗,为什么总有那么些人,想临驾别人之上呢。就拿美国人来说,在《独立宣言》中就向世人广而告之人人生而平等,而范围不是仅适用对你本国的民众,在他国你就可滥杀无辜,不服就棍棒相加。曾经法西斯到地下洗身求洗心革面去了,相信新的法西斯再找发动"巴巴罗萨"的时机,一样是自陷火海。
2023-06-12 08:04:47 -
我认为德国入侵苏联的时机是选错的,如果希特勒在美国没有参战之前就入侵苏联的话,我认为成功率基本上是百分百的,因为这个时候就没有美国向苏联拱火,递刀子,火上加油,也就是说没有美国的大量军援及经援,那么苏联的所谓卫国战争就必败无疑。
2023-06-14 07:26:59 -
抛开战争的性质不论……
个人认为,时机并非最好……
其一:虽然说是占领了欧洲的大片地方……但法国只占领一半(南部为贝当的傀儡政府)……英国仅仅是轰炸其本土……
其二:如果德国重视北非战役,赢得胜利,携其余威,加上充足的物资(主要是油料)保障,极有可能避免后来分兵进攻莫斯科主力南下,去急于侵略高加索地区油田而最终受阻于斯大林格勒的战略错误……
当然,历史就是历史……任何时候,都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2023-06-09 23:31:15 -
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进攻前苏联的时间修改过几次,1941年决定四月份进攻前苏联,
由于南斯拉夫的事件希特勒临时修改作战计划,决定进攻南斯拉夫,大约半个月拿下南斯拉夫,本计划随后进攻前苏联,又由于希腊事件希特勒震怒再次推迟进攻前苏联的计划,临时改为进攻希腊,大约两个月拿下希腊,
然后六月开始闪电攻击前苏联,当时德军已经打到莫斯科郊外距离莫斯科市区大约还有十五公里,已经能看到冬宫的塔尖了,突然天气聚变,气温骤降,雨雪交加,道路泥泞不堪,柴油标号低机动部队发动不了军事装备,都处于趴窝状态,士兵来不及换装,饥寒交迫非战斗减员急剧增加,闪电战变成了毫无准备的持久战。
希特勒为了解决能源粮食问题,又临时改变主攻的方向,由莫斯科改为基辅,从此德国在前苏联境内的闪电战变成持久战,消耗战,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阵营不断发展壮大,所谓第三帝国的丧钟敲响,就此走向灭亡。
如果希特勒不临时改变进攻前苏联的作战计划,当误二个月的时间,可能在天气聚变前攻下莫斯科,二战的历史就要改写了,历史不能假设。
由于希特勒的狂妄自大和刚愎自用将进攻前苏联的时间推迟了大约两个月,从而改变了战争的走向,使前苏联赢得了走向胜利的时间,也使希特勒走向了灭亡的深渊。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天作孽尚为,人作孽不可活。举头三尺有神明,苍天饶过谁!
2023-06-09 05:29:51 -
巴巴罗萨计划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发起侵略苏联的代号。发生于1941年6月22日一一1942年1月苏联及东欧地区。该计划由时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第一军需部长保卢斯起草和指导,1940年8月底制定完毕。
“巴巴罗萨计划”原名为“奥托计划”,后于1940年12月改为“巴巴罗萨计划”。
战争发生地点,苏联及东欧地区;参战方,苏联,德国及其附庸国;参战方兵力,轴心国550万,苏联430万。
2023-06-09 05:02:30 -
德国在西欧还没有完全被拿下,英国还在顽强抵抗的情况下,在一九四一年准备尚不充分的条件下,冒然发动两线开战的模式。乃取死之路。
2023-06-10 06:01:01 -
呵呵!真的好佩服提问者给出的题目哈:你说这么大的一个军事领域的且80多年前的一场战役,而又是纳粹法西斯德国的战争狂魔希特勒主导领衔的一干战争罪犯80多年前发动的巴巴罗萨是否最好时机成功与否?让我等一众非军事领域的草民来探讨那个久远年代的靠着掠夺他国资源以强势的武力强大的武器装备弱肉强食等一干罪恶滔天的罪行和狂妄的思维模式及军事的部署规划等,结合我们现有或无的军事理论知识能分析出一二吗?希特勒那狂妄狂犬式的大脑思维我等探窬出啥门道吗,再说我们对军事领域的认知我想绝大部分还是盲点吧,又怎样将这么久远这么军事化认知说出一二。我个人看法军事上的大事要事就交给军事领域的专业人才解读,既能涨知识又能学到很多有趣很多难解的你不懂得且很深奥的知识,我们就要做一个好的有修养的观众就是了。另多些百姓关心爱看又喜欢参与的问答吧!军事领域[祈祷]专业人解剖解答最好的。
2023-06-13 15:35:09 -
这个不是非专业人士就可以评论的啦。一个强大的作战计划与实施,靠几个将帅在办公室桌上划条线很容易。但是实际上战场的事情变化是很玄幻的。就像目前的俄乌战争,进攻一方本来设想是72小时拿下首都基埔,从而达到战略目标。但是,战事经过一年多的绞杀,攻击方现在转守方,而弱小的一方,则显示出强大的反击能力,世事无常,一此东西发出反转,看似偶然,但是又是必然。
2023-06-13 08:11:24 -
是的。对德而言,41年不仅是发动对苏战争的最佳时间,而且是是唯一窗口期。
首先,在登陆英国短期内没有时间表的情况下,强盛的德陆军能几乎全部投入一次大的作战的能力,而且对手不仅处于最弱和最混乱的整顿期内,且对于即将来临的灾难处于几乎一无所知或一厢情愿之中。
其次,40年6月下旬,希特勒在法国战役最后阶段就开始闭门冷静地预判了将来世界各国的走向,决定对苏开战,而且他完全意识到了此战是相当的急迫的,对于德国的将来处境是具有决定性的。
因为对于崛起的德国即将改变世界各国利益和次序,美英法等国是天然的阻碍者,在英国顽强的战争意志下,美国较快速走入战场是可以肯定的,只是时间,方式和影响待解。欧洲大陆二大陆权国家苏和德,爆发战争是迟早的事,而且在苏军羽翼丰满前就开始了到处毕露锋芒,希特勒对比没有存半点幼稚的幻想。
要打破即将形成的对德敌对势力,显然此时是有相对较好的先手时机。击败苏联方有广大的战略空间和资源与美英等国抗衡。
要求在当年秋季完成准备,当然对于这次大行动这么短时间准备是远远不够的,接着推迟到年底,再推迟到42年4~5月初,最后由于巴尔干地区的新情况推迟至6月22日。
2023-06-11 09:57:46 -
事后我们来看,纳粹德国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应该是一个计划完美周全的军事策划。于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实施发起对苏联规模强大的进攻,选择的时机也是恰当其时。自一九三九年希特勒率先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军凭强大的装甲突击,空地配合作战,优秀的战术和众多优秀将领指挥,呑并波兰,一九四零年闪击西欧,击垮英法联军,占领欧州大部。此时纳粹势力实力军力达到了顶峰。下一个最大的威胁对手苏联,就成为纳粹德国的进攻目标。当时苏联国内斯大林对军界进行了大清洗,数以万计的苏军将领被清除,红军实力遭到了巨大损失,也是卫国战争初期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迷惑苏联,希特勒又同斯大林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使斯大林不相信德国能这么快进攻自己。因此乘苏联人不备,于一九四一年实施了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也是选择了成熟时机。至于最终由于莫斯科战役的失利,致巴巴罗萨计划彻底失败,究其原因是因为当初计划实施巴巴罗萨计划本应于四一年春天行动,但因巴尔干小国南斯拉夫发生了反纳粹行动的政变,新政府反抗德国将其成为纳粹傀儡的地位。希特勒岂能容忍南斯拉夫人的背叛,即出兵进攻南斯拉夫,至四月底,德军摧毁了南斯拉夫人的抵抗,后进军希腊,至五月底占领征服了东南欧。虽然德军一路进攻,在东南欧没费太大力气取得了胜利。但却耽误了宝贵的时间,推迟了对苏联的进攻。正是推迟进攻直到六月才实施巴巴罗萨计划,使德军没有获得足够的时间在冬季到来之前取得彻底歼灭苏军,占领莫斯科。致使计划完备的巴巴罗萨计划最终没能成功。计划虽然不错,但由于推迟行动而丧失了时间时机,这是希特勒战争期间最大的失误之一。
2023-06-09 15:35:52 -
时机不是主要问题,希特勒在西线的连续胜利证明了以德军的实力击败苏军不成问题。后来的确在战争前四个月围歼了苏联五百万军队,光俘虏就抓了三百多万。充分说明当时的苏军完全不是德军的对手。但是苏联国土面积辽阔,战略纵深大,而且美国英国此时已经将政治制度分岐搁置一旁,尽量援助苏联,将打败德国的希望寄托在苏联加盟的基础上。而且苏联的最高统帅部及时撤消了一枇老迈无能的将领,启用了以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等人为代表的优秀年轻将领为前线各方面军司令员,这一点非常重要!
2023-06-09 05:53:29 -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德国发动闪电突袭的成效非常好,苏联红军节节败退。但是苏联拥有极长的战略纵深,强如工业帝国的德国也很难一下把苏联打趴。在这么一个前提下,是1941年还是1942年突袭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所谓最好时机和最好结果是两个概念,1941年苏联还处于麻痹状态,认为德国不会进攻苏联,是基于当时的战势。等苏联自己回过味来,德国再突袭,就没有这么好的开局了,能够一路势如破竹。
德国先发制人的思路很正确:虽然苏联偏在欧洲一隅,但它始终以欧洲国家自居。德国要称霸欧洲,就绕不过苏联,早打晚打都得打,时机的选择只能帮助德国占据开局优势。再往后还是拼国力和人力,两强相争拼得就是谁剩最后一口气。选择在那个时候对苏联下手是基于当时局势下最为有利的判断。
今天我们认为德国的选择不是那么明智是因为我们获得了更多讯息,知道了结果,判断的目光放得更远了。条件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
2023-06-08 21:50:36 -
不是最好时机,但是因为实在没办法!对英国的战争久拖不决,陷入僵持阶段,如果德国再不进攻苏联,苏联就会进攻德国!到时候更被动!苏联之所以在战争初期吃了大亏,就是因为当时它们根本没做防御性的准备,所有的军事准备都是用于进攻方面的!
2023-06-09 07:58:28 -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虽然距今不远算,但是存在一定的争论。
德国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计划进攻苏联是非正义的,属于突然袭击的侵略。当时苏联斯大林统治时期,也攻占过一些地盘。
至于说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是最好的时机吗?
有人认为德国应该解决完英国后再进攻苏联稳妥。也有人不同意此观点,认为德国进攻苏联能获得许多资源来支持战争。从苏德战争初期来看,德国还是较成功,把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都迷惑了,只是后来希特勒指挥不断出现失误,才加上意大利、日本等轴心国配合不好,而且对苏联国土辽阔,冬季气温寒冷,强大的战争潜力认识不足,而且美国参战,才导致德国失败。
2023-06-10 21:13:42 -
德国选择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是基于多种因素考虑的,但是否是最好的时机则存在争议。
从德国的角度来看,他们认为苏联已经被德国的经济封锁和侵略战争打得支离破碎,政治体制也非常不稳定,这时候发动战争可以迅速击败苏联。此外,德国还希望尽早获取苏联的资源和领土,以支持自己的战争努力。
然而,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德国选择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是错误的,因为苏联在几年前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改革和现代化进程,建立了庞大的军事机器,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领土。此外,德国在西方的侵略行动和英国的顽强抵抗已耗费了大量精力和资源,能否同时面对苏联的挑战也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无论是从德国还是苏联的角度来看,都有人认为德国选择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并不是最好的时机。
2023-06-08 13:17:47 -
谢头条邀请。一、没有文化生命力,或断了生命力的国家。二、缺乏凝聚力,内部撕裂严重且有内奸向外部勾连的国家。三、贫穷落后而不思进取的国家。四、不注意双边或多边关系,没有国际合作共同发展的大胸怀,蛮不讲理以强凌弱,成为众失之的国家。只要具备了以上条件或其一,就有被灭国或被殖民的可能。上世纪四十年代初,苏联是这样的国家吗?不是。尽管当时德国有欧洲的雄霸之气,但相对于苏联,还是地寡人稀(千里作战纵心,多线作战,胃口太大,真是闻所未闻),而苏联还是刚崛起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壮芽,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历史是一面镜子,二战告诉人们称霸有着极大的风险,还是和平共处好。
2023-06-10 13:48:59 -
德国选择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是否是最佳时机呢?这个问题牵涉到二战历史中的复杂因素和不同观点。以下是一些相关的观点供参考:
军事因素:从军事角度来看,德国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的确具备一定的优势。当时苏联正处于军事重组和整备的阶段,军队的实力和指挥结构并不完善,苏联内部也存在一些军事上的问题。德国希望在苏联军队尚未完全准备好的时机迅速取得胜利,从而改变战局。
政治因素:在政治层面上,德国选择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也有一定的考量。德国领导层认为苏联是他们的主要敌人之一,而苏联在1941年仍未与德国直接开战。德国希望通过在战争初期快速攻占苏联领土,削弱苏联的实力,为德国争取更多的战略优势。
经济因素:德国在选择巴巴罗萨行动时也考虑到了经济因素。他们希望通过占领苏联的资源丰富的地区,获取更多的战略资源,以支持他们的战争经济和扩张计划。然而,这个预期并没有完全实现,苏联采取了烧地政策,破坏了许多资源,使德国未能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需要指出的是,德国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由于计划和执行上的一系列问题,德军未能在最初阶段迅速击溃苏联,而是卷入了一场长期而艰苦的战斗。苏联的顽强抵抗和苏联军队的逐渐整备使得德国最终未能实现其战略目标,巴巴罗萨行动也成为了德国战略进攻的转折点。
因此,是否德国在1941年选择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是最佳时机,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争议。这个问题需要考虑到众多的历史因素和背景,包括军事、政治和经济等多个层面的因素。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能因个人观点和立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023-06-14 11:08:40 -
德国选择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是基于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考虑做出的决策。从军事角度来看,德国在1941年拥有了足够的兵力和装备,可以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此外,苏联在1939年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使得苏联在西方国家的压力减小,德国认为苏联此时可能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因此选择在这个时机发动进攻。从政治和经济角度来看,德国需要更多的资源和领土来支持其战争努力,而苏联的领土和资源对德国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此外,德国还希望通过进攻苏联来扩大其在欧洲的影响力和地位。因此,从多个方面考虑,德国选择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可以说是当时最好的时机之一。然而,最终结果表明,德国并没有取得最终胜利,这也说明了战争胜负不仅取决于时机,还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2023-06-14 23:42:18 -
对于德国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是否选择了最好的时机,依然存在不同的历史学家和分析师之间的不同看法和争议。
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等历史学家认为,德国选择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的时机,是因为苏联尚未完全恢复,同时德军的战斗力在此时也达到了最高水平,因此,这是最好的时机。约翰·埃利奥特(John Erickson)等历史学家则认为,德国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并不是“最好的时机”,德国在该行动中同化了更多的空间,得到了许多财富和资源,但这迫使德军增加了在极端气候环境下作战的风险和成本。克劳斯·希格尔(Klaus Hildebrand)等历史学家指出,巴巴罗萨战役的成功或失败不仅取决于德国的攻击时机,更取决于德军的具体实施计划,包括人员、物资、运输和后勤保障等。
总体而言,虽然有不同的看法,但能够确定的是,德国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是一个高风险和高回报的战略选择,德国在该军事行动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也为德军带来了许多的资源和收益,但同样也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未来的发展和结果也是不可预知的。
2023-06-13 19:34:13 -
当然不是!
其实苏联也有入侵德国的计划,并且只比“巴巴罗萨”行动晚半个月。
如果希特勒再晚点儿动手,那么就会受到苏联入侵。双方在波兰交战,初期可能打的挺艰难,迅速失去整个波兰……
如此,只要同意给法国以绝对的自治、停止迫害屠杀犹太人。美英就会同意与希特勒签订和平条约。
如此,美英对德国经年累月的大轰炸,就不会发生。其大量军工厂、两座重水工厂,也将得以保存。原子弹就可以研制完成……
此时,再展开反攻。甚至会得到美英的支援……
如此,即便希特勒在后面犯了分兵攻斯大林格勒的错误。第六集团军覆灭……也仍有余力重整旗鼓!
而苏联,则会得不到美英援助,必败无疑……
2023-06-10 10:35:11 -
我认为德国选择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计划战争,是为了征服欧州及世界而实行了一种冒险的战争行为。
在当时,苏联及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德国凭着强大的军事力量横扫及征服了欧洲及非州的许多国家,离征服欧州及世界就差那么一点点了,为了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德国统帅部制订和实施征服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可是,苏联不同于其它欧州等国家那么好对付,在入侵苏联时,遭到了苏联军民顽强的抵抗,使德军损失惨重。
所以,我认为德国制订和实行巴巴罗萨计划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德国在错误的时间、选择战争对象上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
2023-06-09 16:06:03 -
哈哈……也许[what]
[点亮平安灯]纳粹德国的目标苏联……自始至终坚信……问题在于:其低估了苏联
[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苏联预防德进攻……自始至终坚信……问题在于:其军事理论
2023-06-09 08:15:48 -
德国在1941年6月22日发动的巴巴罗萨行动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这个行动的目的是为了征服苏联,以便德国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来支持其战争努力。然而,这个行动并不是最好的时机。
首先,德国在1941年的军事实力并不是最强的。虽然德国在战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它仍然面临着来自英国和美国的强烈反击。此外,德国在1941年的经济也非常脆弱。由于战争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德国经济正在遭受重创。
其次,苏联并不是一个容易攻打的目标。苏联有着庞大的军队和强大的军事工业能力。此外,苏联还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因此,德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征服苏联。
最后,德国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时并没有考虑到苏联可能会采取反击措施。事实上,苏联很快就对德国采取了反击措施,并最终赢得了战争。
2023-06-09 05:33:07 -
德国选择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是最好的时机吗?
德国选择1941年发动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我以为是最好的时机。
德国选择的闪电战术也很熟练、很老练,当时打得苏联惊慌失措、节节败退,德国进展前期非常顺利、非常成功的。
最大的败笔是德国与盟友国缺少沟通、缺少协调、缺少统一步骤、更缺少统一指挥。
德国的盟友日本,他千不该万不该去招惹美国,美国当时并未参战,他是一支非常强大的生力军。美国的参战直接导致了战争的走向!
冬季的严寒对德军来说是困难,但对苏联军队同样也是困难的,但苏军有美国的资金、武器、冻装棉衣、棉裤的源源不断的支持补给,而日军受到了牵扯,从而无睱顾及德军,无暇帮助德军了。美军参战整个战场态势失去了平衡。
德军的盟友不帮忙,而帮了倒忙了!
现在的俄乌战争,俄罗斯出兵时机有点不妥,因为普京恰巧遇到了年富力强的克星泽连斯基;同时俄军此时,千万不能招惹美国、英国或德国等,因为他们虽然支持乌克兰,但永远是在暗处,始终没有“宣战”,没有直接参战。一旦走火,落下参战的托辞,俄军或许是和当年的德军差不多吧。
2023-06-11 00:53:34 -
德国选择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是在当时的政治和军事形势下做出的决策。在考虑这个问题时,需要考虑苏联和德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当时的国际局势。
德国在1941年之前已经占领了大部分欧洲国家,但是其与苏联之间的关系并不友好。苏德条约签订后,苏联仍然对德国保持警惕,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自身的防御。同时,苏联国内的工业生产也在迅速扩张,这让德国感到了威胁。
此外,国际局势也是德国选择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的重要因素。多个国家已经加入了抗战阵营,德国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需要寻找新的战略选择。与此同时,英国仍然在坚持,给德国制造了很大的压力。
因此,从当时的政治和军事形势来看,德国选择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可能是最好的时机。但是,从长远来看,德国的这个决策最终导致了其失败和战争的结束。
2023-06-09 08:44:39 -
德国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是其在东线战场上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可以说是德国选择的相对较好的时机。
首先,德国在1941年之前在欧洲的战争已经相对稳定,战线较为平静。这给德国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可以将大量的兵力和物资调往东线作战。
其次,苏联在1941年之前正处于政治和军事上的动荡期。斯大林在1939年与希特勒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为苏联提供了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军事准备。然而,在1941年之前,苏联内部还存在着政治上的派系斗争和军队内部的整顿问题,苏联的军事实力并没有完全恢复。因此,德国选择在这个时期发动巴巴罗萨行动,可以有效地打击苏联的军事力量,获得更多的胜利。
再次,德国在1941年之前已经积累了相当的作战经验和军事物资,这为其在东线战场上作战提供了一定的优势。此外,德国在1940年击败了法国,使其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地理优势,这也有利于德国在东线战场的作战。
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在东线战场上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苏联虽然在1941年之前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其军事实力仍然相当强大,其在战争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此外,德国在东线战场上也面临着物资短缺、后勤困难等问题。因此,虽然德国在1941年选择了相对较好的时机发动巴巴罗萨行动,但其在东线战场上的战争仍然是艰苦卓绝的。
2023-06-14 08:59:25 -
可以肯定的是,德国决定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
第一,德国认为苏联是德国的主要敌人,需要攻击苏联来确保德国的安全。在希特勒的决策和思想中,苏联是“布尔什维克野兽”和“共产主义世界革命的中心”,德国必须消除这个威胁。此外,德国也意识到苏联的工业和人口规模的优势,如果不在适当的时候打败苏联,德国有可能永远无法实现其目标。
第二,德国认为苏联在冬季的战争中比夏季更容易攻击。希特勒曾经指示,必须在1941年夏季之前打败苏联,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冬季天气和道路条件的恶劣影响,使德军在更好的战斗环境中作战。
第三,德国认为苏联在1939年袭击芬兰时,表现出了其军事和政治的弱点,这激发了德国决策者攻击苏联的信心。此外,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的快速征服也增强了德国对苏联的自信心。
然而,也有些因素可能在德国决定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方面起到了负面作用,例如:
第一,德国军队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来打击苏联。尽管德国拥有强大的武器和战斗经验,但德国军队在物资和后勤方面缺乏足够的准备,这可能导致德军的失败。
第二,德国军队面临了极其艰苦而残酷的战斗环境。苏联的地形条件非常复杂,天气极为恶劣,这会使德国军队的作战举措受到极大的限制和困扰,也可能导致德军的失败。
综合来说,德国选择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也存在某些因素可能导致行动失败,但德国当年的决策者最终还是决定采取这个战略,并且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2023-06-08 12:51:57 -
德国参谋总部计算规划好了进攻苏俄的一切,按照原计划,德军在冬季来临之前将苏俄武装力量消灭个干净,应该不是大问题。
凭借当时纳粹德军的旺盛战斗力,完全能够赶在冬天之前使红军力量枯竭。
为此德国参谋总部还预留了大约四个星期的时间余量。
可是谁成想,那边法西斯事业的祖师爷——意大利,在小小希腊面前被揍的鼻青脸肿,而南斯拉夫乘势也闹腾起来。
希特勒不得不抽调精锐机动打击兵力和得力大将去把那一头摆平先。
别的还不在话下,要命的是白白耽误了那么多的时间——正好四周,导致进攻苏俄的时间余量完全没有了。
元首没有做任何的休整和调整,他实在忍斯大林很久了,于是急吼吼的冲进苏联境内。
这才发现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比如说美英真心实意帮助苏联,比如说“T-34坦克危机”,比如说红军“血量”惊人之厚……
这一点一点的新问题耗干了一点一点的时间,而德军这时已经没有时间了跟冬天赛跑了……
2023-06-09 02:00:37 -
特意查了一下,这个计划执行的有些仓促。
德国选择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并不是一个最好的时机。在当时,德国面临着许多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如经济问题、军事问题以及与其他国家的紧张关系等。此外,德国还需要面对苏联的强大军事实力和技术优势,以及在冬季作战的困难。因此,德国选择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2023-06-08 22:17:15 -
这个问题,问到节骨眼上了。战争的结局并不代表战争策划的水平,同样的,战争策划的水平与战争结局也没有必然联系。甚至,战争的过程中,原有策划也在无数次地修正当中。淮海战役,最初并没有做南线决战的策划。后来演变为逐鹿中原的总决战,是在战争过程中逐渐演变的。
苏德战争也是如此。希特勒批准实施(鲍罗斯主持制定的)“巴巴罗萨计划”,选择的并非最佳时机,而是无奈之举。众所周知,德国其实非常怕两线作战——希特勒也不愿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覆辄。可无法取胜英国的希特勒,还是无奈的选择了与拿破仑一样的命运,即不得不在两线作战的条件下,对苏开战。事实上,德军的这种做法,只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对苏进行战略欺骗——但这种欺骗的效果,其实并不那么理想。因为从德国本土和日本方面,苏军的谍报员都准确地将德国入侵苏联的情报传回了国内。当然,斯大林不相信(这些海外谍报员及其收集的情报)是另一回事。他更不相信来自英国、瑞士和意大利方向传来的同样内容的情报。
这些都充分说明,希特勒在发起战争这件事上只是比较走运罢了,这并不代表他的战争计划及其时机是好的。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德国发起战争不仅是错的,而且时机也并不好。别的不说,单单希特勒选择和拿破仑一样的季节(时间只差两天),就显得很愚蠢。当然,希特勒也是没办法。本来,如果不是南斯拉夫发生政变,推翻了亲德的保罗二世,惹得希特勒大为光火,发起侵南战争,从而耽误了六个星期,战争发起时机也不会是六月二十二日。如果是在五月初(原定时间)发起战争,还不知道战争走向会怎么样呢。
至于说,希特勒在侵苏战争爆发后就接二连三地犯迷糊、出昏招,我只能说,也许老天就是这么安排的。譬如说在七月间,他死命地要求古德里安和霍特的坦克装甲集群南下,增援南方战线。最后,虽然拿下了基辅,全歼了几乎整个苏联西南方面军,然而却失去了向莫斯科直接突进的最佳时机。我不认为如果莫斯科失陷,苏联也就完了。但如果莫斯科失陷,整个苏联将会成为互不联气的分割状态。基辅肯定不保,列宁格勒能不能保住也不好说。要是那样,战争会怎么发展,就真的不好说了。总之,没能取得莫斯科的胜利,就是希特勒战争集团的失败。而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时间。而时间从手中的流逝,都和希特勒有关。因此,可以这么说:希特勒是错误地选择了战争的时机、战场、对手,打了一场从一开始就注定是错误的战争!
2023-06-09 20:19:24 -
德国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是二战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这场战争的意义在于,它决定了二战欧洲战场的走向。德国选择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是基于德国当时的军事与政治情况所做出的选择。下面从军事和政治角度分别进行探讨。
从军事角度来看,德国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是一个非常有利的选择。二战初期,德国已经在欧洲大陆上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地位,西线也已经安全。德国的军队经过多年的扩张与训练,拥有了极为精良的装备和卓越的作战能力。此外,在苏联东线,苏联的军事实力同样在不断增强,如果耽误太久,德国可能难以承受苏联日益壮大的压力。因此,德国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于东线战争,以期在最短时间内取得胜利。
然而,德国在军事上占据有利地位并不意味着就无往而不利。在发动巴巴罗萨行动的时候,德国军队在物资上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比如在汽油、部队装备等方面仍有缺口,这给战争的后期打下了难以克服的突出弱点。此外,苏联的军队在冬季对德军实行了战略反攻,而德军经过了长时间的大规模攻势,机动能力受到很大影响,寒冷和苏联军队的抵挡给德军带来了巨大挑战,这也与当时的不确定战争目标、缺乏革命型作战思想等因素有关。
从政治角度来看,对于德国政府来说,战争越早结束越好。因此,德国可能会选择在更早的时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从而避免战争拖延。但这会对德国来说是非常不切实际的。第一,如前所述,苏联的军事实力在不断增强,如果耽误时间,德军可能会难以承受苏联的巨大压力。第二,在二战初期,德国掌管战争的核心人物阿道夫·希特勒并不愿意对苏联发动战争,因为他一直将精力放在对西方的扩张,暴露着希特勒对斯大林的迁延战略和“德俄友好同盟”究竟是真心还是假意表态的问题。这种独立性和霸权主义的行为方式使得德国的军事策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误判性。
总的来说,德国选择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是基于当时的军事和政治情况所做出的选择。从军事上来看,德国在巴巴罗萨行动中早期向东进军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胜利,但最终由于
2023-06-14 14:01:32 -
时机是一个最好的时机。西线基本没有威胁。苏联经历了大清洗,严重缺乏有经验的军事指挥官。斯大林不相信德国会进攻苏联,没有准备。但是苏联的综合国力远远大于德国,战略纵深很大。进入冬季,酷寒+泥泞道路对德国很不利。最大的一个不利是希特勒想要先打垮苏联,然后集中轴心国的力量对付美国。但是美国人显然没有这么傻,对苏联提供了大量的紧急支援,武器装备,机枪大炮飞机,工业生产的支援,数几十亿计的子弹,经济贷款。。所以德国失败的概率很大,胜利的概率很小。
2023-06-10 11:07:39 -
最大的误判,过高的估计军事打击能力,如果攻占莫斯科,就解决整个欧洲的战略思想,从进攻敦刻尔克,就存留了战略缺陷,英帝国未投降,战略同盟日本和意大利形同虚设。英美同盟,大后方是整个被美洲。
巴巴罗萨计划和太平洋战争一样,都是为获取战争资源,敲响了失败的殇钟。
2023-06-13 15:07:21 -
德国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对苏联的侵略)的时机可以说是一个复杂而具有争议的决策。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因素和观点:
1.军事考虑:从军事角度来看,1941年对苏联发动进攻具备一些优势。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的军队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点,如指挥系统的混乱和军事技术的落后。此外,1941年之前,苏联的一部分军队被派往与日本进行边境冲突,这减弱了其在西部边界的实力。
2.政治动机:纳粹德国的领导人希特勒认为苏联是纳粹德国的主要敌人之一,并且希望通过迅速击败苏联来确保东线的战略胜利。此外,希特勒认为苏联的资源和领土将对德国的扩张计划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他希望尽早消灭苏联。
3.战略风险:然而,发动巴巴罗萨行动也存在战略风险。德国在西线和北非都还在进行战争,而向东方发动进攻可能分散了德军的力量。此外,德国未能充分考虑到苏联的军事潜力和其采取的防御措施,导致了后来苏联的反击和持久的战争。
总的来说,对于德国而言,选择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有其军事和政治的考虑,但也面临战略风险。历史证明,这次决策最终对德国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导致了长期而艰苦的战争。
2023-06-14 10:08:24 -
从历史的角度看,无论是1941年还是前后的各个年份,所谓的巴巴罗萨计划,都不应该作为对苏联的主动进攻行动付诸实施。
原因无他,德国对苏联的要求其实很低,低到只要苏联人不主动干预欧洲局势,其他德国人都可以容忍的地步。
从德国人的历史角度看,在德国的两线作战过程中,一个是必须击败的英法等国,一个是不得不维持的东线稳定。也可以说,随着德国人的实力不断增强,只需要东线的大帝国不干涉,那么德国人一统西欧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出于德国人对东西两线作战的需求完全不同,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如果东线的作战计划只是防御和惩罚为目的,那么德国人都有一个解决东线之后德胜利窗口期出现,反之,如果德国人想在大陆争夺中一劳永逸,那么在西线作战开始前,一个冒险进攻,让东线对手丧失威胁能力的选战行动,才是应该最先发动的。
2023-06-13 09:14:05 -
本人认为不是最好的时机,具体分析为德国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是对苏联发动的大规模军事进攻。关于这个问题,历史学家们有各种观点和解释。有些人认为,德国选择在1941年发动进攻的时机是基于他们对苏联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进行了评估,并认为苏联的军事准备尚未完全就绪,从而希望能够在此时取得快速胜利。
然而,其他历史学家认为,德国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的时机并不理想。他们指出,德国军队在准备和物资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并且战争持续时间的延长可能对德国造成困难。此外,一些历史学家还提到了苏联冬季的严寒对德国军队的不利影响。
总的来说,关于德国选择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的时机是否最佳,历史学家们有不同的观点。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因素和考量。
2023-06-09 07:46:36 -
巴巴罗萨计划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的一场军事行动,该计划于1941年6月22日开始实施。在这场行动中,德国及其盟国试图通过迅速占领苏联的领土来获得战争的胜利。
关于德国选择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是否是最好的时机,历史学家和评论家有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认为,德国在1941年发动的巴巴罗萨并不是最好的时机。他们认为,德国在1941年之前没有充分准备,也没有足够的军事和经济资源来支持这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此外,德国在1941年发动的巴巴罗萨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苏联的强大军事实力和恶劣的天气条件。
然而,另一些人认为,尽管德国在1941年之前没有充分的准备,但是巴巴罗萨计划的实施确实是在当时情况下最好的选择。他们认为,德国在1941年发动的巴巴罗萨是为了迅速占领苏联的领土,以避免苏联军队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此外,他们还认为,德国在1941年之前面临了许多国内问题和困难,包括经济衰退、军队内部的问题以及需要保持与同盟国的合作。因此,他们认为德国在1941年发动的巴巴罗萨是当时情况下最好的选择。
总之,德国选择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是否是最好的时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根据历史背景和相关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2023-06-09 17: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