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如何走向平庸的?
-
人就像大浪里的石头,开始锋芒毕露,到处碰壁之后越来越圆滑,再后来就随波逐流了,最后被拍在沙滩上,变成跟别的石头一样的一枚安静的没有脾气的卵石。结局是要么被哪个山峦挡住,加入了阵营,发挥石头该发挥的作用;要么半路就石沉了海底,永无出头之日;要么跟大家一起滚来沙滩上,跟大家一起晒太阳……选择了卵石之路,也就顺理成章的平庸下来了。
2019-05-29 12:00:49 -
大多数人是平凡的出生,最后也将平庸的逝去;
少数人是不平凡的出生,最后也将平庸的逝去;
更少数人是不平凡的出生,最后不平庸的逝去;
极少数人是平凡的出生,最后不平庸的逝去。
出生于什么样的“阶层”;
接受过什么样的“教育”;
立定过什么样的“志向”;
作出过什么样的“奋斗”;
最后会决定每个人生命的高度。
大部分普通人,我说的是那种阶层普通、教育普通的群众。要想不平庸,只有后三者可以做出适当的改变,所以简单的以百分比来看每个人的命运,大概有20-30%是天注定的。
如果先天注定了比人少30%,
你至少也要在后天作出别人130%的努力,恐怕才有机会不向“平庸”沦落。
这大概意味着:
-30% 玩游戏、看电影、吹逼、泡妞的时间;
+30% 看书、学习、锻炼技能、额外工作的时间;
假设大家都是每天工作8小时,休息8小时,然后有8小时其他的时间支配;
一周有7天,你大概每天至少要投入2.4小时的时间,用来学习、提高和锻炼自己;
你做到了吗?
你做到了吗?
你做到了吗?
@做天文的老头 在他的朋友圈里面感慨自己每天花好几个小时推算公式不断学习,而他认识很多知乎的年轻朋友每天从不学习进步,我学的比较杂,每天开车听1小时左右的《庄子》《周易》讲座,晚上跑步听半小时到1小时左右的《滴天髓》、《沙漠绿洲讲八字》、《道德经》等,就这样而已,还达不到比别人+30%的学习时间。
不是要帮吹逼,只是他的事业成就已经是普通人比较难以达到的高度了,我更差一些,无非是,年薪百万左右,城市中产而已。
就这样,也只不过在通往平庸的道路上,稍微延迟一两步罢了。
毕竟,人类文明历史上能够留下名字的,那才是真正不平庸的人。
谅尔等腐草之荧光,怎可比天空之皓月? -- by 王司徒
马未都:什么读书人生意人,说白了把这几点做好,开窍了一通百通 (可搜索视频)
马未都人品且先不论,但是这番道理没有讲错,碰到问题是“迎难而上”还是“绕道而走”,是“持之以恒“还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往往会影响到一个人最终能不能“开窍”,能不能“触类旁通”,能不能活出“智慧”,能不能让“平庸”的人生变得“不那么平庸”。
以我有限的人生经验而谈:
认识自己的命格
立什么样的志向
能否持之以恒
最终决定一人是走向平庸还是走向不平庸。
我认识很多人,过度自信,以为自己拥有特别的天赋,一定要成就什么样的事业,但并没有客观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从而作出错误的努力,这样的人最后会因为社会和他的期望不一致而走向愤世嫉俗或者消极遁世
还有一部分人,胸无大志,混吃等死,没有长远的眼光,沉溺于眼前的享受,最后随波逐流,逐渐被社会所淘汰,也就逐渐的走向平庸;
周易下经第二卦叫做《恒》卦,
上卦是震雷、下卦是巽风,风和雷,风飘忽不定,雷瞬间而逝,而古人却特地将风和雷的组合,命名为“恒”卦,这何尝不是对后来者的告诫。
天地之间,持之以恒,本来就是十分十分困难的。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平庸的人多,而不平庸的人之所以这么少的原因吧。
共勉。
2018-02-28 17:37:05 -
辩证看,当我们一步步走向平庸,也是我们回归现实、走的平实、展现真实的时候。
我们可以说是苦难和挫折让我们走向平庸,也可是说是岁月和风雨让我们走向平庸,但真正经受苦难和风雨的人,既使生活卑微也坦然从容。
吃山珍海味还是吃清水白菜,和尊贵还是平庸没有半毛钱关系。
一个真正努力的人,可能生活简单,但大概率不会平庸。
一个假装努力的人,可能鲜花怒马,但平庸几乎是肯定的。
当然,你要用物质的拥有来衡量,我的回答则风马牛不相及了!
2020-06-15 21:09:33 -
从优秀到平庸这是必然
2020-05-07 14:08:33 -
天下汹汹、红尘滚滚。人生匆匆,不平庸、其奈何、其奈何?
2020-07-07 16:11:11 -
我们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平庸的?
我想大概是在我们一次次丢掉想象力,一次次向现实妥协之后。
在很小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就是全世界,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觉得这个世界所有好的东西都该被赋予自己。
那时的我们闪闪放光,可以天马行空,可以童言无忌,可以有无数种可能。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发现了自己的局限性,我们知道原来很多事情不过是自己的痴心妄想,自己没有含着金汤匙出生,没有惊人的才华,更没有惊人的美貌。
曾经想要征服宇宙的自己,结果连一张小小的试卷都征服不了。然后我们不再披上床单,做超级英雄。至此我们终于丢掉了英雄梦,然后平庸慢慢滋生。
然后,我们看到了身边的人,知道自己也不过是众生中的一个。可是那时,我们也许还处在青春期,我们想着即使做不了世界的英雄,做个小霸王也不错。
也许我们可以在一群人中,显得不那么一样。因而我们开始叛逆,装着大人的模样,抽烟,喝酒,烫头;或者涂上口红,踩上高跟鞋……希望自己可以标新立异,成为不一样的人。
但是我们突然就成年了,曾经标榜自己的一切,变成了平常。有一天突然发现,不一样的我们,都有了同样的模样,那个模样统称为成年人。
我们终于丢掉了对成年人全部的想象,也丢掉了对人生的全部想象。最终我们开始放弃成长,任凭自己化入人群中,成了真正平庸的人。
其实平庸似乎也没什么,就像人们说的那样,大部分的我们拼尽全力也不过成了一个普通人。但是我还是希望人生能多一点想象力。
但当我们推翻重看,其实会发现,也许并不是生活让我们走向平庸,即便我们确实曾做出妥协。
是我们生活的现实面前,失去了对抗的勇气,是我们不再愿意成长,才让我们变得平庸。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做不好数学题,写不好作文,不适合从事这样那样的职业……但这本身并没有什么,认识到自己并非无所不能,其实也是一种进步。
但问题是,因为这样的局限,让我们不敢再相信可能性,好像我们的冲劲,随着被裁剪的枝丫一并失去了。但其实排除掉了很多错误答案,我们依然对自己当前的事项抱有最大的权限。
舞台所剩不多,但是依然足够我们大展拳脚。但是我们却执着于失去的一切,并将那些失败投射到当前的情景中,觉得自己现在只能这样了。
而也就是这样的认知,让我们不愿意去学习,不愿去突破,最终沦为平庸。
但是反过来讲,生活并不会强迫我们变得平庸,只要我们保持生长,坚持思考,坚持学习,平庸的标签也自然不会落到我们头上。
如果我们擅长的不多,那就把擅长的东西做到极致。
如果我们遇到了瓶颈,就去学一些新东西,跳出来再寻求突破。
如果我们正处在舒适圈,陷入纠结,不愿离开,那就找人踢自己一把,先行动再考虑其他……
平庸并非唯一归处,我们应该给自己更多的选择。
2019-12-25 20:11:55 -
如果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这个问题,那么请看:
(1),外因的熏陶和制约所致。
人有旦夕祸福,天有时刻阴晴。随着外因的作用而发生变故,导致有人飞黄腾达了;有人身陷囹圄了;有人走向成功了;有人腐败堕落了。
(2),内因的蜕变和放纵所致。
一个人若想不平庸,就必须永远不忘初心,坚持牢记使命。不能放松自律,不能放松学习,不能放纵私欲。即使无人监管的时候,也要自我约束,自觉奉公守法,方保无虞。
(3),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中,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朋友可以变成敌人,敌人也能变成朋友;好事能变成坏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沙漠能变成绿洲,农田也能变成荒野;平凡能够孕育伟大,伟大也能蜕变为反动;穷人能够脱贫致富,富翁也能败家返贫;如果说有人一步步走向平庸,肯定也有人一步步走向辉煌!有果必有因,因人而异,不可一概而论!
2020-07-07 13:49:03 -
人生的磨难磨光了你的锋芒,冒掉了你的锐气,磨掉了你的自信。
2020-07-08 10:51:21 -
在我们一点点的
选择舒服的方式去生活时。
如药成瘾,不能自持的时候。
当我们,选择放纵自己时。
2019-05-29 11:50:01 -
人生短短几十秋,趁着青壮年,能优秀就尽量优秀,能辉煌就尽量辉煌。
只不过任你再优秀,算你再辉煌,所有的雄心万丈很快都将归于平庸,无人例外。
不认就认\"不甘\"与\"无奈\"去吧。。
2020-07-08 06:58:49 -
平时做任何事情,如果我们从未有经验和知识!那么我们做事情总是有所为而为!
2020-07-01 12:28:15 -
美国著名的战略思想家布热津斯基,提出一个“Tittytainment战略”,被翻译成“奶头乐理论”,真是太形象了。
婴儿淘气的时候往嘴里塞个奶嘴,马上就不哭了,开始不停的吸吮。
这个理论到底在说什么呢?
1995年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个集合全球500多名经济、政治界精英的会议,会上一致认为全球化的发展,会加剧全球贫富差距,二八法则,20%的人会快速发展,而80%的人会被边缘化。
为了让80%被边缘化的人接受自己的命运,减少阶级冲突,维护世界和平,需要为这部分边缘化的人提供一种低成本但影响力大的“满足”,就像往他们嘴里放个“奶嘴”,停止抱怨和不满。
这种“满足”一种是发泄性娱乐,比如色情、赌博、娱乐口水战等,将多余的精力发泄出来,一种是满足性游戏,比如娱乐新闻、短音视频、网综娱乐节目、消费优惠活动等,大部分人的时间沉浸其中。
占用人们大量时间,让其在不知不觉中丧失思考的能力,失去上进心,逐步成为安于现状,平庸的大部分人。
下班了,写一篇2000字的稿子,看一个偶像的新电影,这两件事你更愿意做哪项?
火车上,看一本书,玩游戏,这两件事你更愿意做哪项?
大部分人都选择后者吧?每次很小的选择积累在一起,就形成了差距,差距的大小,由你的选择决定。
本来想查一下奶头乐理论的出处,结果翻到一篇质疑这个理论的文章,作者查遍中文网没有找到一手资料处,又从外网查询,最后也没找到特别的证据证明是布热津斯基亲口说的。
最后作者得出:其实,有清醒头脑和思考能力的人,在玩游戏和追娱乐节目的时候,也能获得很多;而没有清醒头脑和思考能力的人,在读有营养的文章时,也像在吸奶嘴。
这篇质疑文章标题是《为什么说“奶头乐”是一个不值得重视的“理论”》,为了回答正常发表这里就不放链接了。
看,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为了奶头乐理论,不知不觉我的一个小时也过去了。
这篇回答对有些人来说可能也是个“奶嘴”,但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为了不娱乐至死,至少希望能提醒一部分人,在网上冲浪时,思考下自己是不是在“吸奶嘴”。
@职场技能官,在职场大陆和你一起向前(钱)披荆斩棘,在职场海洋和你一起环游跃迁成长!
2019-12-26 21:38:45 -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王丽霞(头条号 王丽霞):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界定一下何为平庸?平庸:庸碌、普通、寻常而不突出,碌碌无为,贬义词。
我也看到了你的描述:很多人年少时有很多梦想,但是中年后好像提不起干劲了。
所以,你把“有梦想、肯追求”当成“不平庸”,把“无梦想、不追求”当成“平庸”,很有可能,你也将平常人、平凡人看作了平庸之人。
然而,平庸与非凡是互生的一对儿,就像阴与阳一样。当你界定非凡之时 ,平庸便已诞生,它就藏在你内心深处不被你所知之处。当你追求非凡之时,平庸便也在紧紧跟随,成为你永远无法逃脱的阴影。所以,与其说我们在一步步走向平庸,不如说从追求非凡之始,平庸便从内在一点点地显化出来。
而当你排斥平庸、抗拒平庸之时,你便也推开了非凡。年轻人想要有所作为,这很好,然而,只有接受平庸之处,才会成就非凡。这点很好理解,你不可能样样杰出,一定有某些方面,甚至大多方面你是平庸的,唯有如此,才会突显出你的优异之处,唯有如此,你才有可能专注于你的优异之处,从而成就非凡。所以,大多拼搏之后没有收获的人,可能往往是因为太抗拒自己的平庸之处,想要弥补自己的平庸之处了,反而远离了非凡。
另外,很多的人在中年提不起干劲,也不全是沦为平庸。有时候,恰恰是经历了多年的拼搏之后,反而看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其实是平平凡凡的生活,然后,以一种淡然的心态回归了。你看到的是平庸,但你岂知他人心中的舒适和感恩所在?
最后,还是回到自己,看看自己在纠结的是什么?自己想要的又是什么?自己需要做的是什么?然后,JUST DO IT!(只是去做!)
2017-07-21 16:12:46 -
不知道,你所理解的平庸是褒义还是贬义。
贬义的话,那就是生活的规律被打破,如果你按照正常的规律,一直坚持下去,不久就会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而一旦打破这种规律,你就从顶点跌入下去。
褒义的话,你安于平庸的时候,有什么东西刺激你,所以你不愿意在过这种你以为的平庸生活,向往另一种生活。
但其实每个人都是平庸的,只是你在无限夸大你所羡慕的人。你只是没有看到他们经历的痛苦和他们羡慕的人。
2018-09-02 11:52:29 -
不知不觉的,慢慢的妥协,突然回头一看,哦,我们已经这样了
2019-12-18 18:21:49 -
向往的生活就不是平庸
2020-07-07 12:51:24 -
“顶部很孤单。99%的人确信他们无法实现伟大的事物,所以他们的目标是平庸。因此,竞争水平对于“现实”目标来说是最激烈的,矛盾的是它们使它们最具竞争力。“
- 大多数人永远不会真正成功。
- 平庸的拉力太大了。正如大卫施瓦茨曾经写过的那样,“你周围的环境正试图把你拉到二级街。”
- 大多数人永远无法摆脱困境。
1.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失败
- 马克曼森曾说:“只有在我们愿意失败的事情上,我们才能真正成功。”
- 大多数人都讨厌失败。他们从中逃脱。
- 在他们看来,如果他们去做某些东西,就意味着他们会去完成它。由于他们的自我价值与他们的表现直接相关,任何失败都证明他们不够好。
- 但这正是他们保持平庸的原因。如果他们不愿意失败,他们就无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如果他们永远不会学习,他们将永远不会成长并发展成更多的东西。
- 当我第一次开始写文章时,我特别害怕一件事 - 负面反馈。
- 到目前为止,我还记得早期文章中的一篇评论:“这是我读过的最糟糕的文章。”我好几个月都被打破了。
- 在那之后,我把所有文章都尽可能地作为香草和无争议的文章。
- 在我发表“发表”之前,我会问自己:“没有人可以批评这个,对吧?”
- 我害怕失败和拒绝。结果,我的写作保持平庸和平均多年,直到我终于开始接受失败的可能性。
- 本杰明哈迪还这样说:“不要寻求赞美,寻求批评。”
- 如果您接受失败的可能性,那么您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功。
2.平庸的多数人不重视学习
- 斯科特亚当斯曾说:“你获得的每项技能都会使你成功的几率翻倍。” -
- 大多数人会选择娱乐和分心,而不是学习和成长。
- 这并不奇怪。学习很难。去问问,你身边的人,不断失败并不好玩。
- 用哈尔埃尔罗德的话来说:“重复可能是无聊或乏味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少有人掌握任何东西的原因。”
- 不过,这对我们其他人来说是个好 消息。
- 优秀成功的企业家Darren Hardy曾经说过,“当事情困难时,他总是很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大多数人都不会这样做。竞争总是很低。”
- 优先考虑学习和自我教育对大家来说可能是最好的办法:
- 每天你读一本书,百分之八十人做不到。
- 每天早上,你早早醒来创造和生产,数百万其他人睡觉。
- 对于你继续前进的每一天,数百万人辞职。
-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激烈的竞争是获得二等奖。
- 一旦你选择学习,你就会意识到1%的机会真正改变了生活。更重要的是 - 这些机会的竞争非常激烈!
- 大多数人将继续以“平庸的大多数”为方式而战。这是一场你不想赢的比赛。
- 相反,完全退出游戏。离开人群。选择学习和自我教育而不是娱乐和分心。
- 因为本杰明哈迪也说:“普通人寻求娱乐。非凡的人寻求教育和学习。”
3.你花费更多时间嫉妒
- “你嫉妒他人成功的时间是他们工作的时间。猜猜哪一个更有价值。“ - Jon Westenberg
- 你嫉妒的每一刻都浪费了一刻。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太多时间。最成功和最有名的人经常在以后的生活中评论它的惊人速度。 你没有时间嫉妒。
- 如果你经常关注他人的行为,你很少像自己那样行事。你的价值观和行为更难以调整,让你不快乐和空虚。
- 而不是在玩比较游戏的平庸中浪费,而是选择花时间在自己身上工作。 我曾经听说过嫉妒和怨恨就像喝毒药一样,期待着对方的死亡。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准确的描述。
2019-08-17 12:36:19 -
“顶部很孤单。99%的人确信他们无法实现伟大的事物,所以他们的目标是平庸。因此,竞争水平对于“现实”目标来说是最激烈的,矛盾的是它们使它们最具竞争力。“
大多数人永远不会真正成功。
平庸的拉力太大了。正如大卫施瓦茨曾经写过的那样,“你周围的环境正试图把你拉到二级街。”
大多数人永远无法摆脱困境。
1.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失败
马克曼森曾说:“只有在我们愿意失败的事情上,我们才能真正成功。”
大多数人都讨厌失败。他们从中逃脱。
在他们看来,如果他们去做某些东西,就意味着他们会去完成它。由于他们的自我价值与他们的表现直接相关,任何失败都证明他们不够好。
但这正是他们保持平庸的原因。如果他们不愿意失败,他们就无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如果他们永远不会学习,他们将永远不会成长并发展成更多的东西。
当我第一次开始写文章时,我特别害怕一件事 - 负面反馈。
到目前为止,我还记得早期文章中的一篇评论:“这是我读过的最糟糕的文章。”我好几个月都被打破了。
在那之后,我把所有文章都尽可能地作为香草和无争议的文章。
在我发表“发表”之前,我会问自己:“没有人可以批评这个,对吧?”
我害怕失败和拒绝。结果,我的写作保持平庸和平均多年,直到我终于开始接受失败的可能性。
本杰明哈迪还这样说:“不要寻求赞美,寻求批评。”
如果您接受失败的可能性,那么您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功。
2.平庸的多数人不重视学习
斯科特亚当斯曾说:“你获得的每项技能都会使你成功的几率翻倍。” -
大多数人会选择娱乐和分心,而不是学习和成长。
这并不奇怪。学习很难。去问问,你身边的人,不断失败并不好玩。
用哈尔埃尔罗德的话来说:“重复可能是无聊或乏味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少有人掌握任何东西的原因。”
不过,这对我们其他人来说是个好 消息。
优秀成功的企业家Darren Hardy曾经说过,“当事情困难时,他总是很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大多数人都不会这样做。竞争总是很低。”
优先考虑学习和自我教育对大家来说可能是最好的办法:
每天你读一本书,百分之八十人做不到。
每天早上,你早早醒来创造和生产,数百万其他人睡觉。
对于你继续前进的每一天,数百万人辞职。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激烈的竞争是获得二等奖。
一旦你选择学习,你就会意识到1%的机会真正改变了生活。更重要的是 - 这些机会的竞争非常激烈!
大多数人将继续以“平庸的大多数”为方式而战。这是一场你不想赢的比赛。
相反,完全退出游戏。离开人群。选择学习和自我教育而不是娱乐和分心。
因为本杰明哈迪也说:“普通人寻求娱乐。非凡的人寻求教育和学习。”
3.你花费更多时间嫉妒
“你嫉妒他人成功的时间是他们工作的时间。猜猜哪一个更有价值。“ - Jon Westenberg
你嫉妒的每一刻都浪费了一刻。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太多时间。最成功和最有名的人经常在以后的生活中评论它的惊人速度。 你没有时间嫉妒。
如果你经常关注他人的行为,你很少像自己那样行事。你的价值观和行为更难以调整,让你不快乐和空虚。
而不是在玩比较游戏的平庸中浪费,而是选择花时间在自己身上工作。 我曾经听说过嫉妒和怨恨就像喝毒药一样,期待着对方的死亡。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准确的描述。
2019-08-17 12:36:19 -
因为优秀是暂时的!不是长久的!平庸是长期的,也是平凡的!也是正常的人必须走的路!
2020-05-07 13:34:10 -
激情 奋斗 生活 现实 为了活着 为了照顾好我的女人们 我就这么一步步的平庸
2019-12-19 08:09:59 -
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先是喜欢赖床,接着就是不愿意起床,跟着就什么都不愿干了。
二、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低,越来越满足于感官需求。比如吃喝玩乐。
三、越来越纵容自己偏离理想,最终导致自己越来越不想。
四、越来越满足于小富即安,越来越满足于当下,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2017-10-30 20:26:57 -
何为平庸?
平庸,是指平凡的人做着寻常的事,一生碌碌无为,寻常且不突出,总是依附如风,无法鹤立鸡群,做到万众瞩目。这个定义有没有什么问题?仿佛没有什么问题。难点在于,在具体判断一个人时怎样才算平庸?再进一步追问,我们判断一个人平庸时到底得依据什么?
很显然,无法准确判断一个人是否平庸,单靠表象来评价一个人是难以服人的,有时候外表的平庸更衬出内在的伟大。我们的感官并不是称职的精神审判官。一个在战场上杀人如麻的刽子手,生活中可能是一位温柔体贴的丈夫和慈眉善目的父亲,他甚至可能处处表现出人道主义的情怀。我们可能认为这是变态和精神分裂,但当事人却觉得他是在奉公守法,尽职尽忠扮演自己的人生角色,所以我们眼里的平庸者可能会为自己的平庸感到自豪。
当一个人觉得平庸理所当然时,他的罪恶感——不论他口头上如何自认有罪——都已经不存在了。也许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会自觉心中有愧,但如果毫不影响他白天所做的一切的话,这种愧疚之情有什么意义呢?因为说到愧疚,谁还没有点儿呢?
根据词义可以揭示,平庸与平凡是有区别的。平凡是一个中性词,可褒可贬,平庸则是一个贬义词。当我们说一个人平庸时,指责已经暗含其中,有时干脆就是毫不含蓄的指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平庸概念,是在具体情境中逐渐形成的。
当我们指责他人平庸时,我们自己能幸免吗?就平庸所造成的实际损害来说,我们确实可以避免平庸。即使处在极端的情况下,比如在敌人以死威胁时,我们也可以作出不杀戮的选择,尽管这非常难,而且也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去权衡。但无论如何,法律上的损失确实可以避免。然而,精神上的平庸就不好说了。
阿伦特认为平庸之恶的根源在于不能或不愿进行独立思考。这里懒于思考确实经常是一大因素,有时还是最根本的因素,但这绝不是唯一的因素。自甘平庸的人是很少的,即使命运坎坷如斯多亚哲学家爱比克泰德那样的遭遇,人们骨子里也潜伏着反平庸的因子,而许多人之所以最终活成了平庸的模样,仅仅因为懒得思考?这里,我们不妨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这些平庸者懒得思考?
为什么这些平庸者懒得思考?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它看起来远不像表面的那样简单。如果仅仅把平庸归结为懒于思考而随波逐流的话,简直是在为平庸者辩护,仿佛无知者就天经地义地无罪似的。
2019-12-18 14:10:53 -
平庸,是指平凡的人做着平常的事,一生碌碌无为,寻常且不突出,总是依附如风,无法鹤立鸡群,做到万众瞩目。
其实,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特立独行的人占比很少,平庸不平庸,更多的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感觉。如果一个人一直在走上坡路,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有希望、有信心,可能也不会觉得自己很平庸,即使不满足于现状,也能明确地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会产生平庸的感觉的,一般是走下坡路,或是生活一成不变、感觉索然无味,或是沉溺于生活中苦苦挣扎的人。
就我自己的经历来看,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对未来有很多憧憬,毕业后前几年去大城市发展的还不错,最后因为各种原因回到了小城市,离自己当年向往的生活渐行渐远。但后来踏出了舒适圈,在工作之余尝试了一些别的事情,反而慢慢找到了一些其他的乐趣。
生活无非是工作、家庭、柴米油盐、灯红酒绿,不相同的,是每个人看待这个世界的感受:明明过着相似的生活,有的人不安于现状而感到愤懑,有的人却因“比下有余”而感到满足;有的人迷茫于不知前路方向,有的人虽不确定未来但仍怀揣希望奋斗着。
曾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一个人越来越平庸的3个迹象分别是:
思维方式变得单一
为了省钱浪费时间
低端地努力
反过来看,要想“不平庸”,我们需要做的三件事就是:
开阔思维,多角度看待事情
带着思考去行动
多挣钱
我们身边不乏有有些人,苦于自己平庸,却只是烦恼,不去行动;嘴上说着自己的远大理想,却什么都不做,只等着天上掉馅饼;看别人的成功都是裙带关系,要不就是运气好,反正和努力不怎么沾边。
要想有所改变,摆脱深陷的泥潭和愁闷的情绪,这里有以下几点建议:
1.打破思维的墙,实现思想突破从而改变心态
思维的形成源于每个人过往的经历和生活的环境,经历丢弃不了,生活环境一时半会也改变不了。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读书都可以帮助我们开拓视野,形成自己的感观和思维逻辑。
现在的年轻人经常提到迷茫,很多时候就是缺乏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过于放大苦恼。而有自己思维的人,总是会知道想要什么,并且通过努力是实现。
2.不要光想,要制定行动计划
纸上谈兵容易,可太多的人疏于实践,即使有好的想法也付之东流了。
有计划地行动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让这件事看起来那么难,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完成。
《如何想到又做到》一书中提到:要实现目标,先专注于迈出第一步。
制定计划就是行动的第一步,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可以避免过于盲从而导致缺失行动,也能帮助人们看到自己阶段性努力的成果。
3.适当地给予自己奖励,实现精神满足
打破舒适圈常常伴随着一种内心的纠结,迈出每一步都会让人感受到抗拒。
要想改变自己,光靠意志力是远远不够的,适当地给自己一点奖励,就当是苦中作乐了。
很多长期减肥的人都会选择每过一段时间吃一顿欺骗餐,原因就在于,在长期的约束中,给身体和心理一点奖励,这样的满足感能促进更好的坚持做一件事。
很喜欢刘墉说过的一句话,送给不甘平庸的人: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认真、努力、行动,希望每个不甘平庸的人,最终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2019-12-18 20:49:27 -
谁平庸啊?是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走向平凡,走向平淡,走向平安,走向平常,走向平静。
2020-07-07 16:40:13 -
平庸是一个人的心态,没了激情和热情的人,会走向平庸。
2019-12-18 09:27:23 -
曾经我也怀揣着梦想,为梦想而努力,甚至为了梦想不昔付出一切,起早贪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为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可是,现实总是残酷的,不是你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如今的我,却没了年少时的热情和韧劲,慢慢迷失了方向,碌碌无为,自嘲平庸。而所谓的梦想,却离我越来越远。或许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曾经为了梦想不顾一切,可是却是现实与梦想成对比,放弃了,走上了平庸的路。你觉得我说的对吗?
2018-09-01 22:21:08 -
对历史传承的否定,对现今社会的疑惑,对未来发展的迷茫,其实就是自我积累和沉淀不足的具体体现。桎梏无时无处不在,突破却需要长期的积累。我们很多时候不断扑倒在突破的道路上,却又不断的爬起前行,如此反复轮回。回首起点已模糊不见,俯首脚下坎坷泥泞,遥望终点却又遥不可及。能否戒定慧,终须大毅力。
2018-09-01 18:06:59 -
走向平庸的关键是自我认知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对生命生活的价值认知也发生了变化。生活中遇到挫败后,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信心丧失,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平常人,不再抱过高的自我期望,渐渐走向平庸。另外一种情况,随着阅历的增加,逐渐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在生活中感受到幸福的多少,而平庸的生活最容易带来小小的幸福。
2018-09-01 16:03:15 -
步调、步伐太快,暮然回首平庸现前。
2020-06-15 22:24:09 -
贪财好色注定平庸。我们时常可以观察周围的一些熟人,一个人品行端正,这个人的家庭也就很美满,事业也会步步攀高,家里的小孩也会很听话、努力上进,外面的人缘也极好,重要的是这个人有信仰、有精神追求、有爱好,时间的累积,岁月的沉淀,注定这个人会在某个领域创出不平凡的人生。道理很简单,这就是家风好,家风好的大家庭里走出来的人,品性好、有德行,特别在古代是非常讲究家风的。而一个人眼里如果只有钱,很明显就会心术不正,亲情淡薄,如果是又好色那就绝了,我看过周围很多人,最开始他们是勤力的,是争争向上的,脑筋灵活,能力超群,但一旦事业稍有成就,人就开始飘了,开始贪图享乐了,每天都是灯红酒绿,朝九晚五、生意应酬,这个时候其实这个人的劣根性就爆发出来了,就开始离婚换老婆,有的甚至是离婚再离婚,到最后是家庭失败、事业失败,这都是身边真实的事,因为这个人没有了信仰,没了精神追求,眼里只有钱和色,注定是一个平庸的人。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人的劣根性就是欲望,控制不住欲望,到最后注定是人生平庸甚至是失败。
2018-09-01 17:44:59 -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出生在一个只管一日三餐的家庭,书也读得不多早早就放弃学业。然而一出社会才知道自己什么都不会没什么用,这样过了半年一直都没工作情绪也很低落真的很迷茫。
除了早晨跑步登山之外就在家睡觉,后来自己去书店买些书看。当时也没什么心思看书,然而寂寞的内心激发着人的潜能。让自己喜欢上读书,读些伟人的格言,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些书深深地激励着我,让曾经自卑的自己内心充满着斗志唤发出强大的动力。
后来走出家门上别人厂去问需不需要招工,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出社会融入社会。但因为学厉低换过很多工作,最后自主创业。在自主创业的开始遇到资金的问题还有客源在哪里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那时压力很大可能因为从小自己一般事都不会麻烦别人的性格吧!每当遇到困难自己总会再去看一看伟人的格言,然后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下去!每当我看到一句格言!伟人是怎么成功的!伟人是在逆境中成功的!自己的内心充满着力量!
最后在八年的艰苦抗战中获得成功,但又因为身体生病个暂时回家休息。在这段时面我因为身体受到病魔的折魔,仍然与病魔做斗争还时不时的暗示自示一定要战胜困难重出江湖只要人活着就有希望!这样不让自己的情绪低迷保持战斗力!不能让自己一步一步走向平庸!首先要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平庸!
决不能让自已一生忙忙碌碌,平平庸庸的过日子。那样周围的朋友会看不起你,自己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2017-03-28 18:14:11 -
记得很多年前,刚参加完高考,大人们总会来个经典之问 :你们以后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大部分的回答都是:想要精彩地活着,不想平庸地过完一生。
但长大后真正接触到社会才发现,你可能只会做一份不怎么样的工作,谈一场不怎么样的恋爱,将就着过一段不怎么样的生活。
原来现在的自己正一步步变成了以前口中最不想成为的人。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人,依旧在平凡日子中消磨着自己的时光。
不知道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自己就这样一步步地沦为平庸了?
一、压抑内心,活不出自己
有次我看见他一个人在露台上吸烟,看见我来,就把烟扔掉,说对不起。我说对不起什么啊,吸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嘛。他说以后都不会再吸了。
真的,我以后都没有见他吸过烟。他的个性就是这样,什么事情都自己忍,要把好的给人家看,做人不可以有一点点歪。”
从小我们的生活环境都是在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懂事的人,要懂得体贴大人的难处,尽量听话,不让他们操心。
所以很多时候都在压抑自己内心真实的渴望,时间久了,连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都不知道了。
我家楼下开早餐店的大叔,年轻的时候喜欢玩摇滚,每次跟他聊天,总把崔健挂嘴边。
“我以前也算是个热血青年,但那时候大家都觉得我奇怪,觉得玩音乐的不靠谱,没有姑娘愿意跟我,没办法只好听父母的话,老老实实按部就班地过日子。”
“如果当时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了,现在或许就出名了呢,哈!谁知道呢。”
老家隔壁的邻居哥哥,从小画的一手好画,以前没事干的时候,总会帮我们画人物肖像。
前几天回去正好楼道里遇见,看见他搬着好多幅画下楼,于是寒暄了几句。
“现在还画画了吗?”
“不画了,在搬家公司工作,每天搬东西,哪有时间画画,提起画笔,手都是在抖。”
......
我发现我身边的很多人,他们眼睛里的光一年比一年黯淡,生活一天天趋同。
他们年轻的时候可能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有着很高的话语权,却在岁月中慢慢消耗了自己,成为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
二、盲目合群,是平庸的开始
学生时期大家应该都有过相似的经历。
刚入大学的时候,一个孤独的人总是急于融入群体,想要刷一点存在感。
我记得当时的室友都找到了活动的组织、交到新的朋友,每次一闲下来,寝室里就剩我一个人。
我突然觉得自己很不合群,于是一股脑地报名参加了一堆社团活动。
后来的确是加入了各种各样的团队,认识了不同的人,但除了刚开始的新鲜劲外,后期简直是身心俱疲。
浪费时间不说,感觉自己每天在各种活动之间辗转,完全没有自己思考的时间。
我们好像很害怕被冠上“不合群”的标签,因为一旦被冠上,就意味与周边的世界隔绝,被人群孤立,这样的恐慌容易促使我们不加选择地寻求别人认可。
但很多人看上去是成群结伴,其实在内心,仍旧是孤独地活着,因为他所在的群体并不适合他自己。
丁俊晖说过:“一个人在努力的时候,可能没参与到其他的一些活动和业余生活当中去,你就觉得这个人不合群。
其实他是在做别的事情,他不是不合群,他只是在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
盲目合群要不得,时间应该花在更值得你付出的地方,随大流的人,注定会走向平庸。
三、保持个性,让你更突出
我很小的时候,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去了别的城市生活。
转学的第一天,因为普通话口音不同而被班级里的同学嘲笑是“异类”,还被模仿说话的口气。
小孩子的内心总是很敏感,久而久之连自己都觉得自己很“奇怪”,于是便不开口,有时候一天都不说话。
后来数学老师发现了我的沉默,拉我去办公室说:“别人欺负你,觉得你是‘异类’,那是因为你在某些方面和别人不一样,那是你自己的‘个性’,应该觉得高兴才对,不一样才与众不同。”
年纪小的时候,我们总是很害怕“独特”,因为“独特”意味着不同,意味着你和别人不一样。
这种事情,很容易给人带来不安跟惶恐,于是拼命地向普通人平均的样子靠拢。
而现在的我站在这里,此刻的我告诉那些觉得自己“找不到认同感”的孩子,你会找到的,真的。请继续保持“怪异”,保持“与众不同”。
不可否认,太有个性的人在生活中很容易吃亏,被当作另类看待。
学生时代,太锋芒毕露的孩子总是会受到打压;
社会上,保持独特个性的人总显得很格格不入......
所以人在很多时候,为了寻求安全感和认同感,会不自觉地隐藏自己的个性,渐渐地走向趋同。
这样的趋同,也正是平庸生活的开始。
所以请保持你的独特和个性,那正是你区别于他人的地方。
2019-12-18 16:05:54 -
人,作为一种生物体,回归到平庸其实就是回归到生活的本源。
2020-07-08 08:16:18 -
你可别说成我们,你一步步走向平庸,那是你的事,至少跟我没关系,我反对你这种代表性的说法!
2019-12-18 08:59:31 -
大众思维
2020-07-07 23:00:27 -
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任何回报,一步一步的,不行努力了,
2020-05-07 23:35:12 -
本自平庸,但不自知,一步步觉醒了,是逐渐成为平凡又伟大,不能接受自己,就觉的自己平庸
2020-07-08 06:52:07 -
挫折将我们的锐气打压,生活的艰辛让我们努力生存,理想诗和远方还有天上的星星,我童年的梦你在哪?上山下乡工作下岗房子病锉刀般的光阴却无法将三座大山磨平。现在只能匍匐前行能爬还管什么路不平?
2020-07-07 16:13:10 -
妇孺翘首五斗米 岂容丈夫不折腰
2020-07-07 15:45:31 -
胸中那团火熄了
2020-08-16 21: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