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未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历史上都有谁实施了这一谋略?
诸葛亮未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历史上都有谁实施了这一谋略?
-
演义。
诸葛亮未用魏延的的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在祁山六进六出是为了在有生之年,完成刘备托孤大业,在祁山,所设的疑兵之计。六出祁山的宗旨根本不是想统一北方。有二点可以证实,首先诸葛亮当時手下的兵马有限。将领没有实力,除魏延外,还只有马漫,王平,马岱偏,牙将,赵云已年迈。他根本不敢杀出或离开祁山,如冲出祁山被敌人断后路,遇上劲敌,益州路远,没有后援救兵,诸葛亮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其二,凡是战争都有个目的,诸葛亮如北伐统一了北方,要它何用,自已称帝吗?不行,在刘备托孤時就有二句话‘你看儒能铺则铺,不能铺你自已为之’刘备已有话在先,怀疑诸葛有异心篡位。所以统一了北方,誰主沉浮,刘禪行吗?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只有死守祁山,在有生之年完成托孤大业,死而后已。
只有魏延不说事务,认真认为军师要出兵统一北方,故献眉献计,兵出子午谷奇谋,作会好意(此计应该可用),其实与诸葛亮的谋划背道而驰,诸葛怎么会听从呢?如果真的这样做,打乱了诸葛的全盘计划。祁山是等于诸葛老巢,离巢必败。败亡后他生前不能完成托孤事业。
2019-05-02 18:16:38 -
诸葛亮否定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历史上有谁用过这个奇谋?
子午谷,是古时候汉中通往关中的一条山谷道路,位置:北口在西安市长安区以南,南口在今汉中石泉县境,总长约660多里。所谓子午谷奇谋,主要奇在道路险峻,崎岖难行,有出其不意、夺取关键节点、进而扩大战果,夺取全面胜利的意思。子午谷这条路,正像鲁迅先生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其最早的涉军记载,在《战国策》中,张仪说赵王,“秦一军塞午道”;此后,西汉平帝刘衎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通子午道,从杜陵(汉宣帝刘询墓)直通南山口达汉中。诸葛亮之前,未见详实军事运用。东晋时,永和十年(354年)二月,丞相桓温出兵北伐, 下令梁州刺史司马勋,从子午谷北上,配合主力共同向秦国发起攻击。
接下来就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但只是口头话题,并未实际执行。唐代时,由于唐玄宗宠爱的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子午谷虽险峻,但对于抢时间、保新鲜的要求来说,子午谷相对近捷,于是有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不过,这表面看,似乎军情紧急,实际是宫廷游戏,戏弄侮辱军人。
崇祯九年(1636),第一任闯王高迎祥,率军进入子午谷,不幸的是,在子午谷北口不远的黑水屿,被棋高一着的陕西巡抚孙传庭,堵截在悬崖峭壁、高岗峻峰中,仅仅四天四夜,辛辛苦苦、爬山涉水走了15天,就得了个数万大军灰飞烟灭,高迎祥终于闯到头,身负重伤,在一个山洞里被抓获,立即押送北京,崇祯下令 : 用惨绝人寰、割一千五百多刀的凌迟酷刑,送高迎祥上路。
历史进入近代,“双十二”事变后,亲日将军何应钦,曾阴谋组建讨逆军,乘混乱干掉蒋介石,国民革命军五十一师,在师长王耀武率领下,曾经涉足子午谷,不过,在中共、张杨、宋美龄,宋子文,各方共同努力干预下,事变和平解决,子午谷军事行动,也就昙花一现。
纵观子午谷涉及的人物、故事,真正属军事方面,并产生一定后果的,只有十七世纪三十年代的高应祥,最为典型,虽不能就此断言,涉及子午谷一定是悲剧,可是,那么艰险难行的路,除了相对危险性小点的传送荔枝外,双方斗智斗勇的军事行动,运气、天时、民心、将帅、士兵素质,这些综合性因素,难度复杂程度,实在似乎取决于天意,成功的概率太小,凡企图侥幸者,大多火热开场,却以闹剧结尾。(007)
2019-05-15 00:07:10 -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单从子午谷这一地说子午谷奇谋就是刻舟求剑。真正的子午谷奇谋的复刻版,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可以这么比较,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直逼南京城下,南京城就是当年的长安,子午谷就是黄泛区,大别山就是长安城外连绵的终南山脉。至于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就不用我多说了吧,千万别以为刘邓大军打不下南京城就说这一步棋是废棋啊。
2019-05-02 18:13:28 -
演义是个故事不是历史。然后如果是说战略上出奇制胜,历史上多不胜数,唐伐吐蕃,宋河湟拓边伐西夏,南宋时期蒙古伐大理,各种奇兵
2019-05-02 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