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1.0时从技术上可以实现博客,bbs这些web2.0的东西吗?
web1.0时从技术上可以实现博客,bbs这些web2.0的东西吗?
-
我认为web1.0技术是可以实现web2.0博客等应用的。主要在于网络角色发生改变。
web1.0:网络-人(单向信息,只读,eg个人网站,大英百科全书);
web2.0:人-人(以网络为沟通渠道进行人与人沟通,eg维基、博客);
web3.0:人-网络-人(人工智能、关联数据和语义网络构建,形成人和网络以及网络与人的沟通,同时在SEO支持下,提高人与人沟通的便利性)
我对三者的区别在于三个时期中网络的角色——web1.0网络是信息提供者,单向性的提供和单一性理解;web2.0网络是平台,用户提供信息,通过网络,其他用户获取信息;web3.0网络成为用户需求理解者和提供者,网络对用户了如指掌,知道用户有什么、要什么以及行为习惯,进行资源筛选、智能匹配,直接给用户答案。
2020-03-08 00:25:33 -
首先回答题主的问题,在Web1.0 时代技术上不仅已经可以实现 博客 BBS,反而博客和BBS这种产品在Web 1.0 时代是主流可以说大行其道;只是由于技术以及网络环境的限制其功能与交互性相比于Web 2.0来说要简陋得多;
下面简单介绍下 什么是 Web 1.0 和 Web 2.0 以证明我上面的说法是成立的 :
Web 1.0 指的是万维网发展的第一阶段,时间大约从 1991年 ~ 2004年 这个时间段,在Web 1.0中,内容创作者很少,绝大多数用户只是内容的消费者,而产生内容的都是一些网站的站长以及专业的网页编辑人员; ”个人网页” 也开始变得很常见,这里的个人网页其实就是最早的博客,只是内容需要由博客主编写成静态的HTML静态网页内容再上传到托管服务上供人浏览,主要由托管在ISP经营的网络服务器上或是托管在免费的网络托管服务(如:GeoCities)上的静态网页组成。
以下内容部分摘自 维基百科
Web 1.0 网站的一些常见设计元素以及技术特性包括:
1.页面全部是浏览器可以直接解析的静态页面而不是由WEB服务器通过渲染的动态HTML;
2.提供的内容从来都是服务器的文件系统,而不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
3.使用服务器端内嵌或通用网关接口(CGI)构建的页面,而不是用Perl、PHP、Python或Ruby等动态编程语言编写的网络应用程序。
4.使用HTML 3.2时代的元素(例如框架和表格)来定位和对齐页面上的元素。 这些通常与空白占位符GIF一起使用。
5.在线留言簿(由此又诞生了最早的BBS论坛只是交互比较简单远不如现在这般丰富)。
6.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HTML表单。 在此期间,在共享服务器上很少支持服务器端脚本。为了向网站访问者提供反馈机制,使用了mailto表单。用户填写表单后,单击表单的“提交”按钮,他们的电子邮件客户端将启动并尝试发送包含表单详细信息的电子邮件。 mailto协议的流行和复杂性促使浏览器开发人员将电子邮件客户端集成到他们的浏览器中。
Web 1.0 内容大多都是单向输出大家都只能在网上看看网页内容,内容的聚集造就了当时国内第一批门户网站,如新浪网和搜狐网等;
Web 2.0 这个词由 达西·迪纽西 在1999年撰写的文章《Fragmented Future》中首次创造并使用,直到2004年末的 O'Reilly Media Web 2.0 会议上,才由 蒂姆·奥莱理 和 戴尔·多尔蒂 推广我们现在所定义的概念;
也就大概从2004年开始我们正式进入Web 2.0 时代;“Web 2.0” 不是一个技术的标准,因为Web 2.0 仅是一个用来阐述技术转变的术语。Web 2.0 网站允许用户作为虚拟社区中用户生成内容的创建者,并通过社交媒体的对话进行交互和协作。这与 Web 1.0 时代的网站形成了对比,在 Web 1.0 时代,人们只能被动地浏览内容。而Web 2.0 不仅可以浏览内容还可以直接参与到内容的生产;Web 2.0 功能的示例,包括:社交网站或社交媒体站点(如:Facebook)、博客、Wiki、分众分类法(在网站和链接上的关键词“标签”)、视频分享网站(如:YouTube)、托管服务、网络应用程序(“app”)、协同消费平台和混搭应用程序。
2020-03-07 2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