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苏州话现状?
如何看待苏州话现状?
-
□吴湘人
只要苏州的传统优秀文化仍在,苏州人的苏式生活仍在,古城、古镇、古村仍在,“鱼米之乡”的金字招牌仍在,那么,苏州话就肯定不会“消亡”。
刚刚过去的周末,一张《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图在网络社交平台引起了热议。很多苏州人,对自己的家乡方言传承忧心忡忡。因为有调查显示,目前仅2.2%的苏州青少年能熟练使用苏州话,全国倒数第一!
暂且不论调查的权威性、可靠性怎样。其实,作为苏州人只要四下看看自己的周围,就不难发现,不会讲或者讲不好苏州话的苏州人真的是在增加的。道理很简单,与几十年前相比,苏州话的语言交流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外来人口占到“半壁江山”的当下,如果非得强调苏州人要讲苏州话,势必造成交流障碍。有些点心店的购票窗口、取货窗口,干脆贴上“请讲普通话”的友情提示,就是基于避免因误会而造成的不必要尴尬。在工作单位、在学校,只讲苏州话不讲普通话,产生的麻烦和困扰会更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苏州话出现“式微”现象,应当是很正常的。
至于长此以往,有人担心苏州话会不会“消亡”,难免有点过分焦虑了。语言的演变是有其自身规律的。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其“纯正性”会发生变化,譬如与几百年前相比,今天的正宗苏州话,可能已经有所变异,但基本的东西总还是在的,“吴侬软语”的味道总还是在的。
更何况,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苏州的传统优秀文化仍在,苏州人的苏式生活仍在,古城、古镇、古村仍在,“鱼米之乡”的金字招牌仍在,那么,苏州话就肯定不会“消亡”。
不过,很多苏州青少年不会熟练使用苏州话,这个现象的确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保护好、传承好苏州话,需要拿出一揽子的措施和行动来。其中很实在的一条是,苏州人家庭成员之间交流,应当多使用苏州话。
2019-09-19 19:30:22 -
我先给大家看两张图
左为出生年份,可以看到苏州出生的小孩只有百分之二三十会使用苏州话,而且存在这一个不可预测的下降的趋势,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除了学校无脑推广普通话之外苏州话日渐式微的一些深层原因。我从中国江苏网查到一个数据,苏州常住人口700W,实有人口却超过了1400W,几乎是一半对一半的关系,更何况苏州户籍并不意味这就是世居苏州,有大量外地落户的新苏州人,我的同学同事一多半是外地人,但基本都落户苏州,这些人和他们的孩子当然不会说苏州话。再考虑到外来人口大多数都处于青壮年,本地人口相对老龄化。大一半的苏州新生儿本来就没有出生在说苏州话的家庭中,在这种情况下,还有百分之二三十的苏州孩子使用苏州话,可以说苏州地方文化保存的还不错了。
这里插一句本来苏州一些公交线路和地铁站还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一遍普通话,一遍苏州话,现在苏州话公交报站被取消了还是非常可惜的。
此外苏州话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概念,苏州方言地图集中可以看到一个“我”有11种发音,一个“你”有12种发音,还不包括苏州下辖的张家港昆山等区县。其他词可想而知。我在读书时,也老是被市区的同学调侃我说的是乡下人口音土的很。而苏州郊区人口密度那么大,我们这么多郊区居民说的就不是苏州话了么???口口声声说保护苏州话的人中存在鄙视链么???坦率的讲,还是有的。 最后我想大家都明白,保护方言不是单纯的文化问题,苏州也不仅仅是一个水乡小城市,而是中国排得上号的工业城市,经济发展才是所有苏州人最大的利益所在。既然选择了工业化的发展,就只能接受包括普通话传播方言式微这些结果。深山里的小村庄可能几十年没有外来人口,口音可能一直没变化,有人喜欢么?继续发展,政府才有可能会在保护方言这方面花钱,现阶段发达如上海,方言问题不也一样?保护方言是要出钱的,希望满口保护苏州话的同学们以后会有组织或个人建立基金会,开设方言培训班,大家有钱的出钱没钱的捧个场。苏州通过工业发展建设了一个发达的现代化水乡,一个现代化改造的风景城市。这比原生态的风景区多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就业机会,比纯粹的都市多了风景和空间,房价还不算太离谱。东边工业园区和西面新区的基础建设如公交系统,是国内我见过的最高水平。我建议各位如果要去苏州旅游,不要跟着导游走几个园林的“点”就完事。应该在苏州老城外围找个快捷酒店住几天,自驾或者租自行车看看苏州,看看苏州“面”上的景色。相信你能发现许多惊喜。
2019-09-19 14:51:50 -
苏州话现状不乐观,前途堪忧。
虽然苏州在方言保护方面做得很好,比如公交车上有方言报站,会组织三话比赛、方言戏曲比赛等等。
但是,苏州外来人口较多,社会上本地人会迁就外地人而说普通话;学校里的语言也是普通话;家庭里老人也会迁就学生而说普通话。所以,讲苏州话的场合越来越少了。
2019-09-19 12: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