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吃饭为何用筷子不用刀叉?
中国人吃饭为何用筷子不用刀叉?
-
在我们去西餐厅吃饭的时候,或许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我国吃饭用碗筷,而西方人用刀叉呢?
首先,我国的祖先最开始的时候用的也是刀叉,而不是筷子。
最早发现的餐具刀在我国浙江河姆渡遗址中,距今7000年,新石器时代的人基本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对付肉食类最好的工具当然是刀了,所以古人把刀最先用于饮食之中。
而老外嘲笑我们用的筷子是两根“难看的小木棍”时,可哪知餐具刀都是我国祖先玩腻了的,他们还引以为豪。
餐具刀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餐具,接着出现的就是餐具的叉子,在我国西北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下骨制餐叉,距今至少4000年了,它们出土的时候是在一起的,也说明了当时是成套使用的。
到了商代,餐叉变为两齿,小巧了许多,它和勺子、骨刀放在一起的,表明了当时餐叉、勺、刀是三件套。
在我国商代的一些遗址、墓葬中也有出土餐具,都表明了商贷时刀叉是人们主要使用的餐具。
在洛阳的一个战国墓里头出土了50多件铜刀铜叉,说明战国也用刀叉,包括甘肃、广东、山东等地都出土过刀叉,还有专门放置刀叉的竹鞘,刀叉的使用一直持续到宋元时期。
在我国江淮东部龙庄出土的42根骨箸,还有青海出土的骨箸,但是发现数量极少,不能认为当时中华大地上普遍的餐具,再说,筷子也就两根小棍,谁知道当时人们拿它有没有别的用途。
最早的筷子是在安阳殷墟墓里发现的6支铜箸,而学界认为筷子当成餐具使用,最早是在商代,之后慢慢的取代了刀叉。
到了战国时筷子成为餐桌上的主流,从此古人开始大规模的使用筷子了,而刀叉则是进入厨房。
在商周时期,烹饪的技术摆脱了原始的状态,进入到饮食的文明时期。
这时候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周代八珍”,这些“八珍”可是厨师事先对食物精加工的,工序很复杂。
事先把材料进行加工成合适入口的大小,端出来的菜品已经切好做好,所以吃饭时到根本不用自己用刀叉进行分割,只要用筷子夹入往嘴里送就行了。
所以在商周及之后后的春秋战国时期,用筷子的则是贵族,用筷子吃饭在当时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之后才慢慢的向民间推广普及,取代了刀叉。
在西方,古希腊和罗马吃饭都是用手抓的,即便是当时强盛的罗马,在很多欧美历史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吃饭都不用刀叉的。
到了中世纪,他们吃饭还是用手抓,当时的教会认为肉和其他食物都是上帝为造福人类而恩赐的,用餐具接触食物是对上帝的傲慢无礼和悔辱。
而我国古代使用刀叉的时间比西方早了几千年,都是我们老祖宗玩烂了丢一边的东西,根本没资格嘲笑我们,我们用的筷子都是祖先们智慧的结晶。
2019-08-19 12:37:31 -
中国古代开始使用筷子大约是在2000年前,从考古发掘看,我国古人最早使用的是勺子,例如在大约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西安半坡村遗迹中曾出土了数个餐勺。勺子出现后又过了大约2000年,中国先民开始使用叉子,而且是跟刀子、勺子配套使用。也就是说,经过当前考古发现证明中国是最早使用刀叉作为餐具的。在青海宗日遗迹中,曾发现了一件距今5000年的马家窑文化骨质餐叉;在距今4000年的甘肃省齐家文化遗迹中曾发现一件扁平型骨质餐叉,与现在的餐叉已经非常相似。
到了战国时期餐叉开始大规模普及,而且以双齿为主。到了汉代,餐叉开始从古人的餐具中被淘汰。与此同时,筷子出现在殷商时期,随后在汉代以后开始普及,直接替代了餐叉。 古人放弃餐叉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古餐叉的用途非常狭窄的。先秦时代的餐叉主要是针对肉食。但问题是古代肉食的供应非常稀少、不是每个人都能每天吃肉,只有贵族阶层才能享用得起肉食。可以看出,当今出土的餐叉都是在贵族的墓葬中。
而且餐叉的功能也比较单一,因为只有烤肉类或者冷餐类食物才能使用餐具,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烹饪大国,在很早的时候就普及了汤羹等炖煮类食物,叉子很难捞出炖煮的食物,而筷子却非常容易。 例如《礼记》中曾记载,筷子是专门用来夹取汤羹中的菜料的,勺子和叉子是吃主食吃饭,而不是用筷子。随着中国烹饪技术的发展,筷子已经完全可以替代叉子的功能,勺子逐渐作为搭配去应付喝汤的需求了,而叉子逐渐淘汰。在古代的贵族阶层中,他们对肉食的烹饪手法更加详细,因此使用叉子的古代贵族们都习惯了用筷子吃饭,叉子自然就退出了中国古人的餐桌。
2019-01-11 17:17:05 -
放弃使用刀叉,选择使用筷子,更方便,更经济,更安全,更卫生。
2019-11-25 10:40:55 -
筷子是中国人日常使用的餐具,这两根小木棍在西方人眼中如同魔棒,怎么也掌握不了。
筷子不仅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发挥进食的作用,更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传统。
可是筷子的出现只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它出现之前,中国人使用的餐具是什么呢?
中国人最早使用的是勺子,又称为“匕” 已有7000年的历史。
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出土了骨制的勺子,它的边口比较薄,已经有了明显的勺头和勺柄,这就是我们的先人们进食的餐具。
因为我们的祖先的食物以水稻和粟为主,这些食物不便用手抓食,需要借助某种器具,勺子就在这时应运而生。
西周以后,青铜餐勺逐步推广。这时候的勺子称为 “匕”,上面大多绘有彩纹,非常精美。
有匕头较尖,用来分肉的“牲匕”;有尺寸较小,用于吃饭的“饭匕”;还有专门捞肉的“疏匕”。
曾侯乙墓曾出土一把金匕,是国家一级文物。 自汉代开始,出现了一种容量较大的铜勺,是专门喝汤的。从唐宋开始瓷勺成为普通家庭常用的餐具。
出土匕:
中国人用餐叉也比西方人早,至少在5000年前就出现餐叉了。
我国新石器时期的一些遗址中就曾发现过骨质的餐叉。因为餐叉不方便进食稻、粟,所以餐叉逐渐被筷子和勺子取代。
而西方使用叉子始于拜占庭帝国时期,仅有1000年的历史,之前西方人和印度阿三一样,是用手抓食物吃的。餐叉一开始在西方被称为“魔鬼的奢侈品”,普通人还一时无法接受呢。
筷子古代称为“箸”,商代的安阳殷墟遗址曾发现过青铜的筷子,湖北长阳商代遗址也有骨质的筷子出土。所以,筷子至少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被我们的祖先使用了。
早期的筷子主要用于夹取羹汤中的菜,吃饭用的是“匕”。
《礼记正义》中记载有“饭黍无用箸,当用匕。”可见二者分工明确。
现在韩国人吃饭还保存有这样的习惯,更从侧面说明韩国文化是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的,世界不是韩国的,宇宙也不是韩国开辟的。
从明开始出现了“上方下圆”的筷子,既代表天圆地方,又方便使用,和我们现在用的非常接近了。
清代宫廷的餐具中筷子种类很全,有金两镶牙筷、金镶汉玉筷、紫檀金银商丝嵌玛瑙筷等等。
这些筷子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使用,老百姓一般用木制或者竹制的为多。
“筷子”这个词最先是江南地区的叫法。
《菽园杂记》中说:“吴中以‘箸’为‘快儿’。。。。今士大夫亦有犯俗称‘快儿’者。”
江南多行船,自然忌讳“箸”(住),喜欢船跑得“快儿”。久而久之,箸就被筷子代替了。
筷子还有一层“刚正不阿”的喻义。唐玄宗有一次在御宴上,将手中的金箸赏赐给宰相宋璟,用来“表卿之直也。” 灵活使用筷子是要训练的。
只有手脑配合,方能运用自如。我们常见到许多外国人拿着筷子,怎么也无法将食物送到口中,就是他们从小缺乏这方面的训练。
咱们平时用筷子吃饭还能起到锻炼手脑的作用,真是一举两得,所以科学研究表明,咱们中国人比外国人聪明是有原因的。
作者:歪眼小史团队 ——冯生
2019-05-20 20:51:43 -
这是中国的传统美的文化!
请您千万别小看【一双筷子】
现在这双筷子已经走向世界了
难道你敢说这不是【文化交流吗?】
西餐刀叉:是吃【西餐必备之需】
请问小主您:天天吃【西餐吗?】
做为中国人【传统文化不能丢】
我喜欢筷子:我3岁时妈妈教我使用
筷子一直到现在!
当吃西餐时:用惯筷子的我,
就觉得没有筷子得心应手
我老公说:我是乡巴佬他说完我都笑
出眼泪了【刀叉能把我难住】
我越想好好拿刀叉~手就不听话
惹的旁边桌上人的笑。
我忽然想起小时候我拿筷子的目样!
现在想想~我还是不愿吃西餐
怕会闹笑话。
非常感谢邀请我是杨杨!
喜欢我就在评论区留言!
2019-09-24 09:42:26 -
这是中国的传统美的文化!
请您千万别小看【一双筷子】
现在这双筷子已经走向世界了
难道你敢说这不是【文化交流吗?】
西餐刀叉:是吃【西餐必备之需】
请问小主您:天天吃【西餐吗?】
做为中国人【传统文化不能丢】
我喜欢筷子:我3岁时妈妈教我使用
筷子一直到现在!
当吃西餐时:用惯筷子的我,
就觉得没有筷子得心应手
我老公说:我是乡巴佬他说完我都笑
出眼泪了【刀叉能把我难住】
我越想好好拿刀叉~手就不听话
惹的旁边桌上人的笑。
我忽然想起小时候我拿筷子的目样!
现在想想~我还是不愿吃西餐
怕会闹笑话。
非常感谢邀请我是杨杨!
喜欢我就在评论区留言!
2019-09-24 09:42:26 -
大家或许会有这样一个误解,中国好像就是使用筷子的,西方就是使用刀叉的。其实不然,中国其实是最早使用刀叉的国家。那笔者就有了个深深的疑问,为什么中国的古人会抛弃刀叉而选择使用筷子呢?就请各位紧跟笔者的笔触一同去瞅瞅那些古人“出人意料”的事儿。
从挖掘和整理的考古文物来看,中国古代开始使用筷子是在大约2000年前,而最早使用的餐具是勺子,之后叉子就出现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叉子和勺子、刀子就像是一对形影不离的伙伴。
接下来笔者想讲讲餐具中的一种——餐叉的演变发展历程。距今5000年的马家窑文化中曾出土了骨质餐叉,距今4000年的甘肃省齐家文化中曾发现一件扁平型骨质餐叉,这件出土文物从外观上看已经与现在的餐叉非常类似。
战国时期,餐叉开始大规模普及式地发展,通常以双齿为主。到了汉朝,餐叉就逐渐从古人的餐桌中消失。此消彼长间,诞生于殷商时期的筷子就逐渐蓬勃发展起来,但是筷子的发展具有局限性。筷子的用途非常的狭窄。因为从先秦时代开始,阶层的等级分化现象就非常的明显,餐叉主要用于针对肉质食品,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古代的肉食供应量非常的缺乏,不是所有人都能吃得起肉的,一般情况下只有贵族阶层的成员才能每天享用肉食,因此在后期的坟墓挖掘中可以发现,餐叉往往作为陪葬品出现在贵族阶层成员的陵墓中。
餐叉在最早出现的那段时光里,功能也十分的单一,针对使用的食物种类也十分的简单。在面对烧烤类或者冷餐类食物,它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国的烹饪历史非常的悠久,是个当之无愧的烹饪大国。
我国古代的时候,很早就普及了汤羹等炖煮类食物,虽然中国古人也早早就研发出了刀叉勺子这样的看似已经睿智异常的的餐具搭配,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无论刀叉还是勺子,都不能最大程度地帮助古代的人将那些“千丝万缕”的食材(例如煮烂的肉和蔬菜等)捞出来,这就极大地不方便人们的生活,由此筷子就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并被广泛地加以利用。
《礼记》中曾记载过筷子的用途:专门用于夹取汤羹中的菜料的。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当时的人们吃主食的时候主要是勺子,后来因为筷子的功能比勺子多,自然而然就取代了勺子,跻身为第一大餐具。但是勺子也没有就此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变成“术业有专攻”的专门用于喝汤的器具啦。由此可见,餐具的产生和运用极大地依托于现实的需求。
但是筷子也不是无所不能的存在,遇到规模较大的肉类和蔬菜就大大失去了效用,这时候叉子就大显神通了。但是,睿智的古人衡量多方面后,发现筷子的实用性还是远远大于叉子的,因此山不动那便我动,古人采取了加工食物的方法。菜肴烹饪方面的探索也就提上日程来,在进行最终的烹饪之前,古人就将肉类进行切割处理,例如一千五百年前著成的《齐民要术》中,就可以发现古人已经将蔬菜和肉类进行切丝、切丁剁块等处理。如此一来,筷子就可以应对各种样式的局面了。
以上的分析和解说中,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的人民放弃叉子而选择筷子是现实需求和时代演变的结果。其中首先是因为食物种类的丰富,引发人们对烹饪菜肴的深加工和多样化处理。而且大部分人对蔬菜的需求远高于肉类,因此筷子的普及率比叉子高。
说完中国古代的餐具发展,笔者将视线转向了西方。西方一直是使用刀叉的,我国现在所使用的的刀叉的确是从西方传入的。但是,事实上,西方采用刀叉等作为餐具其实是非常晚的。换句话说,刀叉在西方历史上使用的时间十分的短。正式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大约是在公元16世纪以后,也就是距今400多年。
这不禁引发了笔者浓浓的好奇,在刀叉之前,西方人使用什么餐具呢?答案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是依托最原始的操作进行吃饭的,那就是直接用手抓着吃饭的。
从餐具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人真的是智慧超群,因此,挖掘古代的精髓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
2019-10-10 11:22:03 -
中国人聪明喜欢细作,外国人还没有开化比较粗放
2019-12-18 17:38:01 -
不曾拿起,何谈放下,中国人用过勺子用过叉,就是没有刀叉连用进食的传统,又怎么能说放弃刀叉,选择使用筷子呢?筷子是中国最开始的饮食用具。
筷子是流行于中国以及东亚文化圈中的越南,韩国,朝鲜,日本都国家的餐具。筷子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中国人最早使用筷子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商朝,安阳殷墟中就曾经出土过铜筷子,在战国成书的《韩非子》中也曾记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所谓“象箸”,其实就是象牙筷子,可见三千多年前的商朝,筷子就已经在中国得到使用了。
筷子专用于中华饮食
中华饮食包括羹汤烧煮,变化多端,往往一道菜里面有很多种形状的食材,用刀叉显然并不合适,而筷子具有夹、拨、挑、扒、撮、撒等多种功能,能够很好的搭配中华美食,举个例子,筷子可以夹起来饺子,用刀叉怎么可以?筷子可以夹起来汤包,用刀叉的话,包子里的汤估计都没啦,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古人才会对筷子情有独钟吧。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2019-07-27 22:23:23 -
谢大圣邀请!
筷子中国专属。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商朝、它是我们老祖宗智慧的结晶。其长七寸六分代表着人间七情六欲。其形上方下圆代表地圆天方、阴阳频乾坤八卦同存世宇。均以竹木象牙塑料贵金属等制成、它是国人餐饮的主要餐具之一。它能耐温测毒、它比澳美的刀叉早上近两千年、它在手指间转动自如、它能海底捞食盘中挟菜碗中拨饭、它更能支佑华夏子孙的幸福生活,它能福佐中华民族的复兴梦!
2019-09-25 09:29:18 -
谢大圣邀请!
筷子中国专属。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商朝、它是我们老祖宗智慧的结晶。其长七寸六分代表着人间七情六欲。其形上方下圆代表地圆天方、阴阳频乾坤八卦同存世宇。均以竹木象牙塑料贵金属等制成、它是国人餐饮的主要餐具之一。它能耐温测毒、它比澳美的刀叉早上近两千年、它在手指间转动自如、它能海底捞食盘中挟菜碗中拨饭、它更能支佑华夏子孙的幸福生活,它能福佐中华民族的复兴梦!
2019-09-25 09:29:18 -
我们吃饭从来用的就是筷子,何来的放弃使用刀叉?多说一句,我们用筷子吃饭N多年后,使用刀叉的还在用手抓着吃食!
2020-01-09 11:19:39 -
中西方的饮食文化一直都有很明显的差距,这一点从我们使用的餐具上面也能窥见一二。我国用的餐具就是筷子,这种餐具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历史。而国外的人则是喜欢用刀叉,他们觉得这种很方便,比用筷子要简单很多。可是大家了解吗?其实我国古代最初也是用的刀叉,只是后来才开始改成用筷子。不可否认,刀叉使用起来要更简单,而且方便性也很强,有了珠玉在前,为什么我们老祖宗们最后会选择改用筷子呢?
根据一些古书、古迹上面的记载来看,在7000多年前,人们开始将骨头打磨成刀叉的形式,以此来充当餐具。而在世界其他地方,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在这个时期,那些地方有人使用到了刀叉。由此看来,我国应该是最先用刀叉的国家。那么筷子又是怎么流行起来的呢? 据说这就和大禹有关,他当初在外治水之时,就在野外风餐露宿。为了吃上肉气腾腾的食物,他就在野外煮了东西。而煮出来的东西因为太烫了,而且东西又都沉在底部,没办法直接将它捞起来,毕竟刀叉的长度不够。所以他就直接撇了两根树枝交叉着在里面捞东西,还没想到真的将东西捞了起来。其他的人看着他这样子,也就开始跟着争相模仿,结果发现这两根小木棒的作用比刀叉还要大。所以到了后来,筷子就开始流行起来,之后人们都习惯用筷子来做餐具。
当然,这一个故事是真是假?咱们已经没办法去验证它,不过从这个故事我们也能看出,筷子有时候的确是比刀叉要好用很多。在吃某些食物之时,刀叉就没有作用了,只有筷子才会有用。就比如说豆腐,软嫩嫩的豆腐,用叉子叉进去,可能直接就让豆腐破碎了,根本就插不起来。再比如在吃火锅时,用刀叉就很不方便,刀叉比较短,插食物时容易烫着手,并且火锅里面煮的东西又比较小,根本就不好插。
所以说,老祖宗们真的很有智慧,刀叉使用起来起来很方便,会更加的简单,但它也有很多的弊端。而筷子就不一样了,筷子的灵活性强,只要手上的劲使对了,方向掌握好了,那么想要夹起什么都不是难事。就连光溜溜的玻璃珠,一些使筷子的能手也能顺利将它夹起来,可是用刀叉就不行了。
2019-09-19 18:33:28 -
中国古人从来没有用过刀叉,哪里来的放弃刀叉一说?随着中国文化的继续传播,西方人会逐步放弃刀叉的,因为筷子的使用从开始就比西方文明进步,它使人的双手获得进一步的分工,有利于左右脑的平均开发,从吃饭可以看手机就足以证明中国人的智慧胜过西方人。
2019-09-03 06:44:19 -
餐具的不同,反映的是饮食方式的不同,进而造成的饮食风俗、饮食文化都有所差异。所以考虑餐具的起源,不能忽视食物的获取、盛储及进食配合。东、西方文明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文明主体。
要理解选择某种餐具的历史原因,还需从食物的选择性着眼。首先我们来看几件新石器时代的农用工具:
1.石镰
【石镰,主要用于收割作物】
2.石磨盘和石磨棒
原始先民用来研碾粮食的工具。主要用于谷物的脱壳等加工。
接下来,我们再看几件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炊器。
1.陶鬲
陶鬲(lì),下部(三足之裆部)添柴引火,里面盛水,用以煮制食物。
2.陶甑
陶甑(zèng)下部有孔,即篦子。其内放置食物,下部配合煮制的鼎、鬲等使用,通过产生的蒸汽蒸制食物。
从上不难看出。古代中国精耕细作的传统悠久。至少在新石器时代,古代先民对植物的种植利用可谓了如指掌。不仅如此,除了对植物习性的熟知以外,进一步的利用——精加工而成的饮食品种、方式也是十分丰富,告别了茹毛饮血,除了原始的生吃、烧、烤外,蒸、煮等方式使得先民可以更好地在自然界生存。
另外,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青海喇家遗址曾出土的小米制成的面条,已与当今差别不大。
所以,在精细的食物加工下,鲜明的农耕色彩的饮食方式使得餐具的选择并没有倾向于原始的刀、叉。毕竟进食蒸煮甚至是带汤的食物,刀、叉是不合适的。有一定长度,材质隔热的筷子成了首选。
传说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由于治水心切急于进食,因此大禹用两根树枝夹取热食果腹。这一传说大致勾勒了筷子的雏形。我们从上述器物的使用中也能发现与之吻合。为便于在烫水中搅动食物,以避免黏贴、受热均匀。或者是夹尝蒸煮之物看看生熟程度,由此演化为餐具也很有可能。
蔡元培曾说过:“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也用刀叉,不过,我们中国人是酷爱和平的民族,总觉得刀叉是杀人的武器,使用它吃饭菜太不文雅,所以从商朝时起就改用‘匕’割肉,用箸夹菜。后来烹饪改进,筷子可以夹肉‘匕’就不再用于席上。”这也提供了一种观点,就是说聚餐时用刀叉难免对宾客产生威胁,有不敬之嫌。
同样的道理,西方民族选用刀叉作为餐具也是饮食方式使然。这一点其他答友已经说得比较详细了。
简而言之,游牧民族的特性使之对动物的攫取与摄入比较普遍,这个过程中刀叉的功能就体现出来了。切割式的进食方式一直到中世纪逐渐形成所谓的礼仪。除此之外,其他的进食主要靠手完成。并且炊具也很少,因为西方人很少用陶器烧水,而是喝生水(直到现在西方人也很少有喝热水的习惯),这也影响了他们的烹饪方式。
2019-07-06 14:23:12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最初的中国人,其实和印度人一样,都是用手吃东西的。
在吃肉,其实是吃烤肉或者煮肉的时候(这种事很少见),古人使用一种匕匙。
这种匕匙可以切肉,也可以喝汤,是当时吃烤肉的工具。
然而匕匙没有都就就消失了,这是因为古人已经不需要自己烤大牲口、煮大牲口。
在秦汉时代,也有类似于筷子的竹制或者木制的东西,学名叫做箸,但只是用来分菜的。
演变为用筷子吃饭,有一个很长的过程。
简单来说,同饮食有关系。
在同一个时期,世界上有三种变化,大体是南亚和非洲用手吃饭;欧洲用刀叉吃饭;东亚、东南亚用筷子、勺子吃饭。
这主要同饮食变化有关系。
中国人逐步饮食逐步以粮食为主,主要是大米、小米这类,搭配以蔬菜,很少吃肉。
这种食物煮熟了会很烫,冷了再吃又不太可能。
如果采用刀叉去吃这些食物,当然是不行的,所以使用筷子和勺子是必须的。
而因中国人以吃干饭为主,逐步勺子成为辅助的,筷子可以吃饭又可以捡菜,当然是主流了。
至于吃肉,古代中国人已经很少像远古或者游牧民族一样,吃大块的水煮肉,而是将肉切成小片烧好再上桌。
这种小片的肉,筷子就可以搞定,不要自己用刀切了,也没必要用叉子。
其实,一切都是粮食决定的。
以印度为例,为什么印度人手抓饭?
这是因为他们的米不同。
印度的米和我们的不一样,粘性不同,适合用手吃,而且不粘手。
如果印度人种植的是我们的那种黏米,他不可能用手去抓的。
如果欧洲人天天要吃火锅,他也不会用刀叉的。
2019-10-03 09:15:40 -
中国人为什么放弃使用刀叉,而使用筷子?主要还是餐饮习惯造成的。中国人吃饭,使用的工具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社会用手抓,第二阶段是新时期时代,先民发明了匕匙,也就是后来的调羹、勺子之类的,第三阶段就是筷子的出现。
中国人使用勺、叉的历史
我国的主要餐具是筷子,西方人则用刀叉、勺子,就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觉得中国人使用的刀叉勺是向西方国家学习的。实际上,早在距今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华大地上的先民们,就发明了用勺子用餐。
在勺子之前,人们用餐主要是用手抓,那时候大家都是打猎,把猎物宰了用手抓着吃就很方便,而随着农业的出现,中国在新时期时代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和粟,人们把这些谷物加水煮熟,就成了粥,是流失,再用手抓就非常不方便了,于是就用兽骨、贝壳等物品来进食,慢慢地,就发明了勺子,主要是用兽骨制作而成。现今发现的最早的骨勺子,是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
从新石器时代的兽骨,到青铜时代的,冶炼技术发达,人们就用铜制作勺子,而后随着生活水平和工艺技术越来越高,也有了金银制作的勺子。
而叉子的使用,就要迟一些了,中国出土最早的作为餐具的叉子,是距今约4000年前,比勺子晚了几千年。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套餐具,包括勺子、刀、叉。
有人说叉子作为餐具,是源于欧洲,最开始作为农具,直到11世纪左右,才成为了餐具,这个说法明显是不对的,11世纪到现在不过1000年而已。
筷子的出现
同样的,人们的食物越来越多样化,在煮粥的时候,往往会在里面加上一些青菜肉食,就成了羹,再用勺子就难以吃到羹里的菜和肉,于是人们就用一些小木棍在碗里把食物拨动到嘴里。但那个小棍子还不能叫筷子,因为只有一根,后来又是通过不断改进,才形成了用两根木棍来夹菜,筷子正式诞生。
筷子诞生于什么时候难以考证,但至少在先秦时期,已经有了筷子的存在,并且和勺子是同为餐具的,分工明确,勺子喝汤吃饭,筷子夹菜。
在那时候,筷子还被称为梜(jiā),《礼记》中记载有梜的使用说明:
“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
就是说羹当中的菜,要用筷子来夹着吃,没有菜的就不用了。
梜是一个比较生僻的叫法,通俗一点的名称是“箸”,《韩非子》和司马迁所著《史记》中,都有记载商纣王用象牙制作箸的事情,可见,至少在商朝时期,人们已经有了箸这一说法,并且把象牙箸当做身份的象征。
从箸到筷子
箸变成筷子,其中包含了中国古代的避讳文化。
这种改变的时间是在明朝,地点是在今苏南到上海一带,当时被称为吴中。中国古代处处讲究避讳,为尊者讳、为贤者讳,在民间自然也有一些老百姓的避讳,比如中国人认为4这个数字与死谐音,为了避讳,很多用到4的地方都会跳过,直接从3跳到5。
箸也是一样,吴中地区属于水乡,人们多以船为工具,那最忌讳的就是船在水上翻了,或者停住不前,箸和住谐音,这就犯了忌讳,怎么办呢?吴中人民一想,你要我住是吧,我要畅行无阻,我要快我要快!
于是,箸就变成了快儿。明朝人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还把这种避讳嘲笑了一番,他说:
“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此皆俚俗可笑处,今士大夫亦有犯俗称快儿者。”
从陆容最后一句可以看出,快儿在当时是一种很俗的说法,雅称则依然叫做箸。
再往后,到了清朝,筷子的说法越来越多,箸的说法越来越少,人们因为筷子多为竹子制作,所以就给快加上了竹字头,变成了今天的筷子。
筷子中的文化
筷子为什么是两根一样长的棍儿,并且一头圆一头方,它们的长度有什么讲究,使用筷子有什么禁忌?这一切,都饱含了中国古人的杰出的智慧。
《易经》:
根据易经八卦,筷子是长直的形状,长对应巽(xùn)卦,有入的意思。筷子之数为二,二数先天卦为兑,《说文解字》释义:兑,从人、从口,有口的意思。
入口,不就是吃么,筷子作为中国人的主要餐具,十分符合《易经》之说。
天圆地方:
古人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有限,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有天圆地方之说,筷子一头圆,象征天,一头方,象征圆,一双筷子,代表天地。对应到《易经》中,筷头圆,为乾卦,乾为天。
阴阳:
中国人遵循太极和阴阳之理,一双筷子,就代表阴阳,使用筷子时,有一根是主动的,另一根是辅助作用,辅助的筷子代表阴、主动那根代表阳。阴阳一体,则是两仪之象,所以我们中国人从来不会说两根筷子,只会说一双筷子。
七情六欲:
筷子的长度,在古代是有严格标准的,为七寸六分,代表人的七情六欲,也代表着人和动物的基本区别。筷子是人用餐的工具,动物就不会使用工具,课本告诉我们,会不会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你看,这些都是相通的。
除此之外,筷子还有很多使用禁忌,最被我们熟知的是,吃饭时不能用筷子指着别人,是不礼貌的行为;不能把筷子竖着插在碗里,是不吉祥的,因为只有给死人上坟时才会这样。
总之,一双小小的筷子,关系到中国人的餐桌文化,其内涵,更包含了中国古人为人处世的标准,不要小看一双筷子,那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2019-05-29 18:09:14 -
这个说法是错的!中国古代人确实曾使用过刀子作为餐具,但是却没有使用叉子,或者说,他们只是很短暂的使用过叉子,然后立马就换成筷子了,这是因为餐饮条件提高了,古代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用锅来煮食物吃,这时候筷子就比刀叉好用多了。
所有原始人类最早使用的餐具都是刀子,这是因为就地取材。刀子是原始人吃肉的必备工具,他们吃饭的时候就是拿刀切上一块肉,然后用刀叉着肉放到火上去烤,这便是刀叉的由来,叉本身就是起源于刀,如果周围人比较多或者刀不够用就会用树枝来叉肉。这一点可以从游牧民族那里得到验证,他们相对而言还保持着比较原始的生活习惯,他们现在很多还是这么吃烤肉的。
但是呢,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古代中国人很快便发明了陶器,并开始进入了农耕时代,这时候刀叉的功能便失去了作用,他们的主食从肉食变成各种稻谷,这时候刀或者叉来当餐具就不再合适了,倒是筷子跟勺子变成了餐具主力。而欧洲方面,由于比较晚进入农耕时代,尤其是北欧地区,他们大量食用肉食,这才一直保留着刀叉的习惯,并一直到现代都没能学会使用筷子。说到底这是文化文明的发展大差距!在吃这方面,中国人绝对领先全球2000年,世界上有饮食文化敢跟中国比的吗?
2019-09-02 21:50:14 -
任何工具都是为了干活才发明创造出来的。中国有几千年历史,进入农耕文化比较早。而筷子就是跟农耕文化相适应的餐具。因为农耕文化,饮食种类日渐丰富,主食有米饭,面条,饺子,包子,面片,饼,馕,米粉等等,副食也不再只是肉类,各种蔬菜,豆制品,粉条粉丝,等等都有。这时候刀叉就没办法用于这种丰富多彩的饮食习惯了,于是中国古人发明了筷子,物美价廉,简单实用,方便卫生,又有竹子生长的自然环境可依赖。西餐蔬菜品种较少,鱼肉类烹饪方式以煎烤或生食为主,主食以糕饼类为主,刀叉即可料理。毕竟刀叉相对来说容易学会,而筷子学习时间较长。于是各自形成了自己的饮食文化。客观来说,中餐烹饪方式相对更丰富多样一些。西餐奶类食物品种比较多样化。各有优势。吃水果糕点烤肉刀叉更适用,吃米饭汤羹勺子更适用,吃米粉面条粉丝火锅水煮鱼绿叶菜等等只能用筷子。
2019-11-03 18:51:47 -
中国人用筷子不用刀叉,第一是传统习惯。第二中国的烹饪食材更适合用筷子。
2019-09-24 14:33:58 -
毫无疑问,中国古人从使用刀叉到筷子是进化的结果,是文明进步的表现。
中国人使用刀叉的时候,西方人还处于野人时代,中国最早的筷子是河南出土的殷商铜筷子,差不多有3000年历史,但是那时候筷子只有贵族在使用,普通人还是用刀叉,直到战国之后,筷子才渐渐普及。
人类的历史,是进化的历史,筷子能够在自然发展中逐步取代刀叉,这更能说明筷子是进步的。
饮食文明进步
原始人吃东西一般都是烤,烤熟的肉块自然不用什么工具,用手即可,最多使用刀叉,西方人就是如此,西方从原始人到现在,在饮食文化上也就迈了一小步。
印度人在原始时代用手吃饭,发展到现在仍然用手,这已经定型,成为他们所谓的民族文化了。
而中国作为“吃货帝国”,从原始时代用手撕肉,到后来用刀叉,再随着文明进步,农业发展,饮食改善,在吃饭上逐渐玩出各种新花样。这时候,仅仅是刀叉满足不了吃饭使用,这就需要一种比较全能的餐具,筷子就随之诞生。
筷子古称“筯”,从字义上就可以看出这是竹子做的帮助吃饭的工具,筷子诞生后,中国古人觉得筷子比刀叉更方便,要不然筷子不会普及,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社交文明化
按照史料记载,应该是最先从王宫开始使用筷子,有象牙筷子、铜筷子、银筷子等。
在中国古代,王宫是最讲究“文雅”和“安全”的地方。如果在王宫开办宴席,仍和外面奴隶一样用手或者用刀叉那就太不文雅了,也显示不出王宫的高贵;另外,在王宫这相对敏感和重要的地方,如果在吃饭的时候还要随时防备敌人用餐具行刺杀之举,那天子还要不要过了?
很显然,在王宫吃饭,文雅又无害的筷子要比刀叉更受欢迎。
上行下效之下,再加上筷子确实比刀叉更实用,更适合中国人饮食习惯,而且普通百姓使用竹筷子要比刀叉成本低的多,筷子普及就自然而然了。
2019-12-13 15:05:35 -
筷子是美食圈的最伟大发明之一,老外嘲笑它是难看的小木棍,为什么中国古人放弃了刀叉,选择使用筷子? 中华民族有几千种不同式样的美食,刀叉实在难以驾驭,所以大家都放弃使用刀叉,将来筷子战胜一切餐具。无所不能的筷子可以夹起各种美食哦。
我用筷子吃饭的时候,他还在用手抓着吃,一双筷子引发的辩论在网络上即将发酵,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美食文化,“起筷吃饭”承载无数中国人的美味人生,家里又多一双筷子,这意味着又添丁进口啦,娶妻生子家里增加一双筷子来象征真正的美好生活。
首先我们吃饭是围坐圆桌,中间摆上菜肴,如果不用筷子吃菜,恐怕要站起来拿叉子怼上去,用筷子可以夹自己想吃的菜肴,吃火锅时候最明显,火锅的筷子就要做得长一些。
吃米饭的时候更是难以使用刀叉,有人开玩笑,外国人喜欢用手抓饭吃,给你火锅试试呀,用手抓看看,吃火锅当然要用木筷子了,吃火锅的汤汤水水温度很高,铁叉子很容易导热,而且勺子叉子使不上劲,没办法在火锅里捞食物。直接上手还是太热了,真要捞肉的画面是不敢看的。
吃烤肉一定都需要筷子,如果筷子夹了生肉之后,就再拿一双筷子吃熟肉,这是烤肉的规矩,同样的刀叉也没办法吃烤肉哦,直接上手抓肉也是比较烫手的。
另外很多美食都是零零碎碎的,因为中国美食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很多都是切小块了,不像是外国人吃牛排一样,大块大块的吃肉,所有叉子对于中国丰富美食是毫无办法的。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能丢,使用筷子礼仪更要认真学习:在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这种做法不吉利,名为“三长两短”,另外筷子也不能一颠一倒的使用,也不要在用餐时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更不要反手用筷子,也不能把筷子插到饭碗上面,使用公用筷子大家一起共餐,也不能用嘴嗦筷子再夹菜,不能筷子四处滴汤汁,使用筷子的礼仪并不比西餐礼仪少的,大家不要忘了祖先留下的筷子礼仪。
辽沈美食图文原创
2019-09-02 10:50:41 -
中国人用筷子不用刀叉,第一是传统习惯。第二中国的烹饪食材更适合用筷子。
2019-09-24 14:33:58 -
这是一种幸福,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幸福。
筷子和刀叉相比哪个更方便?肯定是刀叉,刀叉比起筷子,刀叉能够执行的任务比起筷子要更多,而且西方的饮食里面一旦涉及到隆重的场合,其准备的刀叉数量更多,而且关于使用规范都有明确的规定。
在上古时代也大概在几千年前吧,那个时候中国人使用的厨具餐具还是以刀叉为主,虽然也有筷子出现了,但是一般来讲处理肉类或者是饮食的时候,都是以刀叉作为主要的餐具,比方说当时樊哙冲进项羽的《鸿门宴》的时候,项羽就拿刀割下来一块蹄髈肉,然后把他扔到了樊哙那里让他吃。
但是后来筷子渐渐成为了中国人民使用的主流餐具,这是什么原因?而原先的刀叉也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其实用一句话来形容最恰当,不过借用《舌尖上的中国》的一句话就是中国的厨师会把材料加工成为适合烹饪的形状,并且将它进行烹调。
中国的饮食是世界公认的最强,这一点我们走出国外也会发现中国的饮食会征服一大批的外国人,这些外国人都会说没有想过这些时才会这样加工,也没有想过中国的饮食文化会这样博大精深,更没有想过中国才会这么好吃。当然中国菜的好吃建立在多方面,其中有一个方面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的便是中国菜。他对于原材料的加工是有严格的要求的。
原材料的加工可能会把它切成片儿,也有可能把它切成丝儿,只处理的手法有多种多样,处理的形状也有多种多样,这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这是为了方便于烹调节省燃气燃料,节省调味品使得调料能够更加入味等等,有很多好处,而外国人吃的东西我们去看的话,要么就是做简单的较粗加工处理,要么就是一大块儿地牛排血淋淋的看上去,胃口也有一点儿难受,这种粗加工的方式使得要想吃一顿正经的西餐,你没点儿像样的餐具,你还真吃不了,除非你用手。
所以用中国的筷子去处理西餐,这是不现实的,西餐那玩意儿太麻烦了,吃起来而它们的麻烦也是因为西方的厨师在料理自己的原材料的时候,并没有像东方厨师这样能够花这么多心思,或者是有这么多方法来处理,而中国的厨师则有适合的方法,这个是每一个在吃中国餐点的饮食者的幸运,为什么我们在吃东西的时候,不需要向西方的饮食者需要考虑那么多,说餐具到底该怎么使用这块肉端到这里我该怎么把它给切开了?(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新农商网)因为在端上桌之前厨师就已经帮我们规避掉这些问题,我们只需要拿起筷子夹起大小适中而且能够引用的能够吃的餐点,然后细细的品味中国餐的美味。
所以随着中国饮食的进化,随着中国饮食的日益昌盛,人心笨重的刀叉慢慢淘汰出了中国饮食界,渐渐地成为了厨师料理的手段,而中国的饮食人则是只需要用筷子来吃饭,筷子成为了主流,这个是可以能够分析出来的一件事情。
与此同时,刀叉的制造他是需要消耗工艺的,而且刀叉是需要消耗金属材料的,中国的人口基数很大,饮食的规模有很大,所以对于餐具的需求量特别的大,因此餐具的材料是否检疫是否适合大规模生产成为了必须要考虑到的另外一个问题,筷子的制造有的是用木头也有的。是用竹子总体来讲原材料便宜而且简单易得,所以筷子成为中国人民的餐具,这一点也是能够想到的事情。
总体来讲,中国人民吃饭的时候使用筷子是一种幸福,为什么?我们能够享受到的东西是很多,西方的饮食者没有办法享受到的东西,因此中国的餐饮可以称霸世界,不是说中国的餐饮其中有多么美味,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美味的东西,这一点无可否认,而中国的餐饮能够惩罚世界,最重要的是那份心,那一份厨师将自己的细心带入到烹调每一个菜品之中所带来的那一种心!
2019-11-07 12:09:35 -
历史上的渊源故事,这对于理科生的我来说不是很在行,之前因为DG事件,网络上出现了很多中国筷子的故事,其中一个就是我以下要写的。
为什么古代人不用刀叉,而用筷子呢?是因为在古代,一些有家仆家丁的家庭,厨房的仆人在做好菜的时候,都会帮主人把菜切成一块一块,方便主人的食用,到菜上桌时,主人无需自己动刀叉自行切割,只需要用筷子优雅的把食物夹起来放进嘴里就行了,所以古代人自然就不需要用到刀叉吃饭啊。
2019-01-12 17:32:13 -
方圆论坛观点
从原始社会人类茹毛饮血时期,再到后来原始人类开智开始使用工具之后,慢慢的餐具也开始诞生了出来。从最早的手抓再到后来的石头餐具和贝壳餐具等。可以说餐具的变化时跟随着人类文明的变化在不停的更新换代。而同等人类文明时期不同的文化又回催生出不同的饮食文化,不同的饮食文化自然也会催生出不同的餐具。
中国人使用刀叉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根据考古研究发现在西北齐家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一些骨制的餐叉,是三齿状的。该种骨制刀叉和现代的刀叉极为类似。这也就代表着中国4000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刀叉了。而在后来的商朝,周朝,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刀叉均是主要的餐具。从考古发掘中也挖掘出很多这段历史时期的文物。但是再战国之后的朝代中从考古研究中发现就很少有刀叉类的餐具出现了。所以我们也可以推断战国时期后刀叉餐具就从中国人的餐桌上慢慢要消失了。
但筷子出现的时候并不是战国之后。目前我们已知最早的筷子出现在商朝后期。而当时的筷子还是铜制的。战国之后中国开始在餐具这块讲究了起来比如秦朝时期就是筷子和勺子并用的。勺子用来吃饭,而筷子用来吃菜。从汉朝开始筷子被称为“箸”。比如李白的诗《行路难》中有一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里面就可以看出唐朝时期筷子已经成为了主流的餐具。
中国人放弃刀叉而选择筷子实际上是一种文明胜过野蛮的表现。西方人使用刀叉为餐具到现在差不多也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在西方国家古代文明程度很低基本上就属于蛮夷之地。西方人对于烹饪的理解就是烤来吃。而烧开的肉类最适合的餐具就是刀叉了。西方人认为刀叉象征着力量。通过刀叉他们可以获取食物。所以说西方人用刀叉一方面是文明的低贱另一方面也是没有文化底蕴积累崇尚简单粗暴。
中国人之所以放弃刀叉选择筷子也是有他的理由的。会通过这么一个简单的餐具就可以在文化内涵上碾压西方国家。筷子看上去就是两根独立的小木棍。但就是这两根小小的木棍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筷子一般为七寸六分,代表人的七情六欲;一双两根,一主动一从动,代表阴阳交替,此为两仪之象;一头圆一头方,则代表天圆地方;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所以说别看这小小的两根棍子。其实内有乾坤隐含着中华文明的缩影。
为什么战国后主流餐具几乎就废除了刀叉吗?就是因为分裂的时期已经结束。秦始皇一统六国不仅是国家的统一。更是文化的统一和融合。秦朝之后简单粗暴较为原始的刀叉自然会受到摒弃。文明社会的人自然不会再使用蛮夷的餐具使用方法。所以筷子这个蕴含了中华文化缩影的餐具就走上了人们的餐桌并且根深蒂固下来。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2019-08-09 18:18:26 -
公元249年,司马懿亲自带领三千死士,本想偷偷绕过曹爽府邸,不巧被守卫发现,差点司马懿就命丧于此。但无论如何他们都要赶到一个地方,不然这次政变,完全没有获胜的希望。
这地方就是“武库”,位于洛阳城外的东北方。顾名思义,这地方藏的是甲胄和武器,若士兵没武器,仗自然没法打。
由此可见,哪怕像司马懿这样的大权臣,想获得武器刀具,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更何况老百姓。
自秦始皇收天下之兵铸以为金人十二,你就能猜想普通老百姓,私藏刀具,估计离死罪不远。刀一方面会受到统治者的严密监控,一方面因其材料有限,发展受困。
但古人不能因为没开发出刀叉,就不吃饭吧!
于是开发出筷子,筷子主要材料是竹或木头,材料易得,且容易清洗。充分体现我国古人的精巧,相比,现在我们看外国人,使用刀叉,反倒露出一脸的鄙视,为什么不用筷子,还能腾出一只手!
2019-08-13 21:57:24 -
有人一直对于中国的筷子与欧美人的刀叉耿耿于怀,认为西餐更加文明进步,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是崇洋媚外思想在作怪。中国妈妈贤惠有爱心所以中国人端上餐桌的饭菜都是改刀后分割好的形态,不需要刀叉二次加工,用筷子就能搞定。而欧美游牧民族的妈妈性格粗犷豪放,肉菜大块儿蒸煮大块儿上桌,吃的时候还要再用刀叉分割后才能入口。所以筷子比刀叉更进一步,对家人的照顾中国妈妈更胜一筹。餐饮文化中国比欧美领先好几K。
2019-09-02 12:01:33 -
如今有些人比较推崇西方的刀叉工具,认为用他们吃饭比较优雅。本来这是个人喜恶,历史君不该指手画脚,但是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爱好者。
历史君还是希望大家不要妄自菲薄,看低自己国家的餐具文化,因为说起餐具,中国才是真正的鼻祖,他们玩儿的不过是咱们老祖宗玩儿剩下的!
用餐工具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饮食文化,这种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我们中国最常用的用餐工具是筷子,但是根据考古研究发现,其实古代的民众是最先使用刀叉的,那为什么这种工具后来被放弃了呢?
其实我国的用餐工具还算是世界比较领先的水平,当我们国家开始使用餐具用餐的时候,西方国家其实还都在徒手抓食,我们最早的餐具就是刀叉和勺子,根据考古研究发现,处在我国范围之内的河姆渡文化,在四千年以前就已经有用餐工具遗存,这或许就是我国餐具发展的最直接证据。
不过那时候出土的餐具大多都是勺子和刀,到了殷商时代,各个阶层已经把刀叉勺子发展的非常完备了,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筷子也慢慢的诞生了出来。
筷子之所以出现,其本质原因还是人们思想进步了,懂得在食物方面下功夫了。不管怎么说,刀叉的原形还是来源于战争武器,只不过它们变成了缩小版罢了。加上当时的食物基本上都是很大一块的,我们在看一些商朝时期的电视剧中也可以看到,贵族阶层动不动就烧烤一整只野兽来吃。所以这么大份量的食物,除了用刀叉以外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了。
但是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觉得这样吃饭不够斯文,尤其是贵族阶层,为了显示自己不一般的身份,他们开始在食物上下功夫。从这时候开始,贵族们的食物就要求切的小一点精致一点,这样能让自己的用食过程更加斯文。小块的食物如果再使用刀叉就有点多余了,所以代替他们的筷子就这样被催生了出来。
值得一说的是,在筷子刚开始诞生的时候,人家可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除了有钱人以外其他人是用不起的。所以商朝出土的筷子大多都是铜制的和象牙制的,这两种材质平民根本没有福气消受。而且这些筷子上面或雕刻或镶嵌了很多珠宝文饰。其精美程度也不是如今的筷子可比。
从这以后,筷子就以一个非常迅速的势头发展起来。到了隋唐时期,各种材质的筷子基本取代了刀叉,而且那个时期有很多国外的交流者,他们在中国见到筷子以后也都非常有兴趣。
有记载说日本的使者在华期间收藏了各种类型的筷子,日本以及东南亚的饮食文化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为筷子带来的不仅仅是用餐工具的变化,它相对应的还有整个餐饮文化体系性变化,很多国家的饮食习惯因为有了筷子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所以。筷子对于我们,或者说对于整个世界,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希望大家不要妄自菲薄,比如像什么“难看的小木棍”之类的形容,只能说明你的无知。
2019-05-21 10:21:27 -
在筷子发明前应该是手抓,现在印度非洲等地任然是手抓吃饭。筷子的发明让中国的美食千变万化,手抓是吃不了火锅的,吃不了热烫的,刀叉也是吃不了狗不理汤包的。
2019-09-03 03:55:06 -
我来揭秘这是怎么回事:
1.用筷子吃饭是最文明、最文雅的姿态。
2.要想用筷子吃饭必须脑子聪明、手脚灵活才能适应。
3.中国古代从未把刀叉作为吃饭的工具。
4.西方人、印度人、非洲人古代都是用手抓着吃饭。
5.西方人现在为什么用刀叉吃饭?
①因为他们根本不会使用筷子。
②西方人因为没有膝盖所以不会蹲,所以手也没那么灵活。
③中国人喜欢吃熟食,西方人喜欢吃生食,吃生食的人一般都是用刀叉。
2019-12-18 16:44:44 -
为什么我们用不用刀叉
2019-09-24 21:31:43 -
炊具太烂不如一件!一件双雕合二为一!双木桥好走独木桥难行!
2019-08-16 12:29:20 -
答;我们放弃刀叉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发明了筷子,而是我们的饮食结构在进化的道路上和西方分了叉,走向了一条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首先,为什么要使用刀叉?特别是刀具,这起码也是一种金属制品。不能用铜,只能用铁。问题是铁的锈蚀速度多快啊,自然是不能作为家用来存在。要么使用银器,对于我们这样的泱泱大国,哪有多少人用的起。
距今大约 7 千年前,为了对付肉食类新石器时代的人生活当中最好的餐具当然是刀了,只不过当时人们把这种餐桌上的刀具叫做“匕”。后来再青铜器时代也开始逐渐出现了汤勺制品。这件出土的青铜匕,它具有两种实用功能:一是相当于勺子,二是相当于餐刀,可以切可以捞。其实在先秦时期“匕”是从刀演变而来,后来逐渐形成了刀和勺两个功能。之后便只有勺子的功能。
其次,那么中国古代都吃什么呢?
左传里讲到过,宫廷里有一种人 叫做“炙人”就是我们所说的烧烤的人,拿个炉子烤串的。烤过熊掌。《国语·楚语下》载观射父语:“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这种肉类制品在普通老百姓是吃不到的。大家最多就是吃菜,或者是米饭之类。这一点来说我们就已经淘汰了使用叉的问题。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属性开挂的民族,是一个种地民族而不是游牧民族。这就决定了我们的饮食结构必然是以土地产出加家畜类为主。
《周礼·天官》所记“膳夫”的职责为“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吕。在炊具的发展史上,中国人首先发明的利用蒸汽来做菜肴。蒸笼的出现也是对于刀叉等作为吃饭工具的一种逆淘汰。蒸出来的馒头,凉了可以用手抓,或者是炊饼也是如此。何须如此麻烦的刀叉呢?
三、筷子的发明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次重大飞越。
《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相传商朝就有筷子了还是用象牙做的。 河南洛阳的战国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战国以后,餐叉可能被淘汰了,记载和实物较少出现。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时的分工很明确,勺子用来吃饭,筷子用来吃羹里头的菜。因为先秦时期我们已经用鼎和镬可以煮可以烹。只要用碗加上筷子就可以实现吃饭 为啥还要用如此费力的叉子和刀呢?
总之,中国的饮食文化进步,特别是烹饪技术从只做肉食的烤制到蒸煮烹炸等等都为筷子的使用提供了方便。而刀叉逐渐退出家庭厨房,形成可中国特有的筷子文化。
2019-11-03 21:33:47 -
实际上,并不是中国古人放弃了刀叉,而是在上古中国土地上生存的族群,有的用刀叉,有的用筷子一一古时叫箸。只不过,用刀叉的族群后来离开了中国这片土地,而用筷子的族群留在这块土地。
原来,上古中国有黄种人族群,有白种人族群,上古中国社会是黄白联盟。这在中国现在的考古发现中已经得证实:从新疆到东方的海岛都有白种的墓葬。《山海经》中也有白种人的记载。
黄种人用筷子,在史书的记载中,至少在商末就有筷子的痕迹,说殷纣王用象箸,箕子就认为殷商会亡在纣王手里。刀叉的考古发现的实物应该出土于山东的,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的刀叉实物,应该是白种留下来的。只不过白种离开了中华故土。中华故土应该是黄种人文明和白种人文明发祥地!
2019-11-22 22:18:56 -
不管你信不信,中国人发明筷子,也发明了刀叉,没错,咱们老祖宗也曾经用过刀叉吃饭。
毕竟咱祖先再聪明,也不可能一上来就会种菜种地,还得是从以肉食为主开始进化,所以刀肯定是吃肉时最好的工具了。
最早华夏先人使用刀吃饭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就曾发现用于切割肉食的骨头刀。
而在距离今天4000年的西北齐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青铜的刀,同时青铜的叉,这下好了,两件套凑齐了,有力证明了我国古人也有过使用刀叉吃饭的历史。
殷商时期的文献中我们得知,这种专门用于吃饭的刀,被称为“匕”,我们后来经常看到的匕首,就是源自这种器物。
除了刀和叉,商代遗址中还发掘出过刀、叉、勺三件套。
但殷商时期的遗址中还发现了另一种吃饭工具:青铜筷子,而《史记》中也记载了,纣王是第一个使用象牙筷子的人。
筷子,古代成为“箸”,关于它的诞生过程应该和古人的做饭方式有关,郑玄在对《礼记》的注中提到过古代先民做饭的方法:
用树叶把谷物包好,糊上泥,然后在火上烤,有点像叫花鸡的做法,在这个过程中,要时不时用树枝去捅一捅,慢慢的为了方便,改用两根树枝,这可能是发明筷子的最初灵感。
这也说明了为啥外国人没能发明出筷子的原因,因为人家一直都以肉为主食,咱们祖先是在吃谷物的时候才发明的筷子。
箸者,助也,表示这两根木棍或竹棍是用于帮助吃饭的器物,所以又写作“筯”。
但“箸”和“住”同音,“住”有停止的意思,不太吉利,向来讲究吉利的中国人反其道而行之,用了停止的反义词给箸重新起了个名字,那就是“筷”。
目前世界上流行的三种进食方法:手抓、刀叉、筷子,明离子觉得从先进性上讲,手抓最落后,刀叉次之,用筷子才是最先进的进食方法。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2019-10-04 00:42:31 -
不管你信不信,中国人发明筷子,也发明了刀叉,没错,咱们老祖宗也曾经用过刀叉吃饭。
毕竟咱祖先再聪明,也不可能一上来就会种菜种地,还得是从以肉食为主开始进化,所以刀肯定是吃肉时最好的工具了。
最早华夏先人使用刀吃饭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就曾发现用于切割肉食的骨头刀。
而在距离今天4000年的西北齐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青铜的刀,同时青铜的叉,这下好了,两件套凑齐了,有力证明了我国古人也有过使用刀叉吃饭的历史。
殷商时期的文献中我们得知,这种专门用于吃饭的刀,被称为“匕”,我们后来经常看到的匕首,就是源自这种器物。
除了刀和叉,商代遗址中还发掘出过刀、叉、勺三件套。
但殷商时期的遗址中还发现了另一种吃饭工具:青铜筷子,而《史记》中也记载了,纣王是第一个使用象牙筷子的人。
筷子,古代成为“箸”,关于它的诞生过程应该和古人的做饭方式有关,郑玄在对《礼记》的注中提到过古代先民做饭的方法:
用树叶把谷物包好,糊上泥,然后在火上烤,有点像叫花鸡的做法,在这个过程中,要时不时用树枝去捅一捅,慢慢的为了方便,改用两根树枝,这可能是发明筷子的最初灵感。
这也说明了为啥外国人没能发明出筷子的原因,因为人家一直都以肉为主食,咱们祖先是在吃谷物的时候才发明的筷子。
箸者,助也,表示这两根木棍或竹棍是用于帮助吃饭的器物,所以又写作“筯”。
但“箸”和“住”同音,“住”有停止的意思,不太吉利,向来讲究吉利的中国人反其道而行之,用了停止的反义词给箸重新起了个名字,那就是“筷”。
目前世界上流行的三种进食方法:手抓、刀叉、筷子,明离子觉得从先进性上讲,手抓最落后,刀叉次之,用筷子才是最先进的进食方法。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2019-10-04 00:42:31 -
这还不都怪四川人,弄个火锅……
2019-01-13 21:22:27 -
因为中国人讲究中式文化,而筷子代表成双成对。
2019-09-24 20:50:16 -
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历史应该比青铜时代早,所以,筷子应该是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那么即使到了青铜时代,中国人已经习惯使用筷子吃饭,再说中国是农耕生产,吃五谷杂粮比较多,吃肉食动物比较少,因此,刀叉也不适合中国人的饮食文化。
2019-09-16 18: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