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是由谁发明的?麻将的演变历史是怎样的?
麻将是由谁发明的?麻将的演变历史是怎样的?
-
郑和!
提起打麻将,中国可能无人不晓,但麻将的历史由来许多人却并不了解,细说起来很有一番意思。麻将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娱乐工具,深受国人喜爱,但其发明过程有一段历史背景故事。
据说,明朝的三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组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船队,并率数万将士,名义上是经商贸易,实质是寻找失踪的小皇帝建文帝。
在长年的航海过程中,许多将士因海上生活单调枯燥和思乡之苦,精神萎迷不振,甚至积郁成疾。
郑和看了非常着急,担心长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他认为必须要制作一种新的娱乐工具,给将士们解除烦闷,这种娱乐工具既要制作简便,又要让广大士兵都能学会,最好能容纳两个以上的人同时参与。
经过冥思苦想,郑和终于想到就地取材,利用船上现有的毛竹做成竹牌,刻上文字图案,再制定游戏规则,放在吃饭的方桌上就能供四人同时娱乐。
在文字图案的确定上,为了迎合将士们的心理和航海的实际,郑和同样动了一番脑筋。比如:红“中”代表中原大地,迎合将士们的思乡之情,由于中国的帝王一向偏爱红色基调,故特意将“中”字设置成红色。
因为航海的目的名义上是经商,故竹牌刻上“发”字,以迎合大家的发财心理,发多少财?“一万”、“二万”、“三万”……“九万”。
由于航海中受食品来源制作条件的限制,将士们的日常主食是烙制的圆形大饼,吃多少饼?“一饼”、“二饼”、“三饼”……“九饼”。
遇到风平浪静时,将士们也常捕鱼来改善伙食,捕多少条鱼?“一条”、“二条”、“三条”……“九条”。
船队在海上航行,将士们整天看到的是一片白茫茫的沧海,故竹牌中设置了“白皮”。
郑和当年航海使用的是帆船,所以最关心的是风向,故竹牌刻置了“东”、“南”、“西”、“北”风。
长年的海上航行,人们感受最深切的是季节冷暖的变化,干脆就刻上“春桃”、“秋菊”、“夏荷”、“冬梅”四朵花来代表一年四季,尽管后来竹牌上的图案发生了变化,但“花”的叫法仍然没变。
郑和发明的这种新式竹牌娱乐工具,不像“围棋”、“象棋”那样深奥难学,普通士兵一学就会,很快就在将士中推广开来。将士们萎迷不振的状况也随之一扫而光,郑和也为终于找到了排遣将士们郁闷和思乡烦恼的途径而开心。
后来一些将士们向郑和反映:这种竹牌太好玩了,大家都非常喜爱,将士们一玩起来就精神麻木、如痴如醉,不仅乐不思乡,而且有时连饭都忘了吃。但大家都把玩这种游戏叫打“竹牌”,名称不太雅观,还是请主帅另赐一个名字吧?郑和想了想回答:既然这种游戏能够麻痹将士们的精神,那就叫做“麻将”好了。
从此,“麻将”的名字就产生了,而且由海上传到陆地,打法也不断花样翻新,逐渐成为中国人的主要娱乐工具。
应该说,当初郑和发明“麻将”有其积极意义,在解决海上航行的寂寞和孤独方面功不可没。也许没有“麻将”的发明,很可能由于将士们精神上的崩溃而导致重大变故发生,使后续的航行难以进行。
比如:后来的西方航海家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中,就曾发生了其中一艘帆船中途叛乱返航的情况。可见咱们中国老祖先确有先见之明,郑和用一种普及性的游戏,就巧妙地化解了可能造成的航海悲剧。
至于后来“麻将”成为中国人的主要赌博用具,这当然是郑和当初发明“麻将”时始料未及的。那些整天沉溺在“麻将”场上难以自拔的人,是赌博的劣根性较强,还是“麻将”的诱惑力太大?这就很难解释了。俗话说:“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总之,不能简单地归结到“麻将”本身。
希望了解了“麻将”历史由来的人们,不要曲解了郑和发明“麻将”的初衷目的,千万不能乐而忘忧、不思进取,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无谓地消磨在“麻将”牌上,而应该抓紧机遇、只争朝夕,为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努力奋斗。
2018-12-17 21:44:55 -
麻将是我国民间除了扑克以外,最被大家认可和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
和扑克不同的是,麻将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故此被称为“国粹”。但玩麻将的人多虽然多,但很少人知道麻将是怎么来的。
究竟是谁发明了这种充满趣味的游戏?
关于麻将的起源,民间有很多种说法,但多数观点牵强附会,因此没能流传开。
目前流传较广的麻将起源说法有四个:
第一条是跟江苏有关
江苏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一直是产粮大省,自古就有“苏湖熟,天下足”的名言。
古人收了粮食后,都要储存在仓库里,江苏太仓就是全国最大的粮仓。
仓库管理者发现麻雀经常来粮仓找食物,为了提高大家的防麻雀意识。仓库管理者们就集体发明了这种游戏。
其中的“筒”代表古人打麻雀用的武器;“白”则代表没打中;“发”代表武器开火;“中”则代表打中了目标;东西南北风是气候,一条就是一只麻雀,而很多条意思就是一群鸟。
更重要的是,在古语江苏话里,麻雀和麻将的读音特别雷同。因此在传播过程中,“麻雀”读成了“麻将”。
第二种观点也是关于农业,是农民的智慧
该说法认为“筒”就是粮仓的椭圆形象,“万”代表屯粮的数量;麻将牌中的圆圈螺纹图案,实际上代表古人捆扎粮食用的绳子。至于小鸟,依然代表麻雀。
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
第三种观点则是和名人有关,指出了麻将的具体发明者。
这个说法认为麻将是郑和出海时,为了缓解水手们的无聊生活,而发明的游戏。
由于航船经常连续几天甚至几个月在海上漂泊,除了大海,什么都看不到。郑和为了缓解大家的疲惫感,参考明朝其他游戏的玩法,创造了麻将。
“筒”代表的就是船上的那些水桶,而东西南北风则代表了海上多变的风向。“条”则代表有几条船。这种解释也很有意思。
最后一种观点认为,麻将是从唐宋时期的牌类游戏演变而来。
看过唐代题材电视剧的人可能会发现一个细节,一些比较富贵的唐朝人会在纸板或者骨牌上刻上一些花纹。
然后几个人一起猜花色,摸花牌,以此来赌钱或者娱乐。起初游戏形式还比较简单,随着历朝历代的发展,牌数越来越多,规则也越来越细化。
最后形成了一套大家普遍认可的套路,演变成了今天的麻将。麻将在传播过程中,也赋予了地域色彩,出现了四川麻将等不同的地方玩法。
在我看来,麻将并不是由某一个人发明的游戏。如果只是个人创造,在没有互联网的古代,是很难流传到全国各地的。
因此麻将应该是集体的智慧,而且跟农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最后奉劝各位,麻将虽然好玩,但因为麻将惹出来的纠纷也不少。因此大家还是应该本着娱乐精神来接触它,不可沉迷其中。
2019-07-21 21:46:49 -
答:我对麻将提过诗一麻将棹子四方红:打牌之人心最兄:个个都是蛇吞象包包银钱一长空:在多银钱都苏完:妻子儿女跳西东
2019-12-26 19:41:12 -
麻将是北宋时期发明的,发明人叫万秉迢。
灵感来自水泊梁山108个好汉聚义。
用108张牌表示这些好汉。分别用发明人名字的谐音“万”、“饼\"、“条”各取36张。
这些好汉来自四面八方,用“东”、“南”、“西”、“北”、“中”概括。
他们发誓永不分离,用“春”、“夏”、“秋”、“冬”在一起表示。
他们之中有富人和穷人,用“白(坂)”、“发(财)”区分。
他们之中也有高雅情趣之人,欣赏岁寒四友(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这样,一副麻将牌就全部组成了。
最后告诉你,这是杜撰的故事,只作为饭后茶余的调侃。你若觉的有趣,可讲给其他人听。
2019-02-14 01:10:54 -
对于麻将大家都是了解的,但是说谁发明的有三中种说法,有两种说法是和郑和有关系。
第一种说法
麻将是郑和下西洋时发明的,因为在大海的航行中,生活单调,没啥娱乐,因此发明了麻将,而且还有些说法为证,比如麻将里有筒,就是因为船上也有筒,在玩麻将吃的过程,因为船上的人要吃饭,还有碰,意味着触礁和与其他船只相碰,这个说法很多人信服。
第二种说法
认为是郑和的一个叫麻将的部下发明的,发明的过程和第一种说法差不多,只是人不同而已,最后这个叫麻将的人在航行中死了,郑和为了怀念自己的部下,便把他的发明命名为麻将。
第三中说法
一个看守粮仓的官吏经常和粮仓打交道,最后有了灵感,这个说法也是有证据的,就像是麻将里的筒,饼,条。因为当时粮仓有圆形的,有条形的,而粮仓中最大敌人就是麻雀,因麻雀老是偷吃粮食。打麻雀也是看粮仓的重要任务,也就是现在麻将中的幺鸡。在最初不是打叫打麻将而是叫打麻雀,后来转变成了麻将。
虽然说法不一,但是麻将和京剧一样是中国国粹。
麻将只是用来作为娱乐的,现在确有人将其作为赌博的一种方式,这是不可取的。
2019-12-31 14:03:43 -
麻将起源于古代的兵棋。
古人是很聪明的,商周时期打仗就已经有了:兵棋推演。像下棋一样排兵布阵,推演作战,演习。
万:部队人数。
条:河流水道。
筒:山脉丘陵。
东西南北中:方位。
春夏秋冬:季节。
发:发动。
白:后手,预备队。
把这些符号刻成棋牌,通过摆放,来模拟战场形势。进而排兵布阵,互相斗法,模拟打仗。
把这些棋牌摆放整齐,叫:码。因为是模拟打仗,叫:将。所以全称叫:码将!
后来作为游戏在民间流传开,慢慢的变成了:麻将。
电影墨攻中就有这样的片段,刘德华和赵国的将军在城下,拿兵棋(麻将雏形)“搓”了两把,码了两把,秀一下军事水平。
麻将现在看是民间娱乐项目,其实它相当于现在各国国防部,超级电脑,模拟的战争程序,了不得!在春秋再往前,绝对是高科技。
最可贵的是,码将,推演到最后,不叫:输赢。而是叫:和(胡)。我的将先码好,占据了优势,咱们不分输赢,不用打个你死我活,别打,死人、杀人放火没意义,你认清形势,咱们握手言和,你听我的,我给你个台阶。兵家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比军旗、象棋、围棋不知道要高明多少倍。这也和春秋时期的战争模式有关,早期不玩命的打,服了就好。
开始肯定是牌比较少,一万两万三万人,一条两条河三条河,一座两座三座山,加上东西南北中发白,二三十张够了。将军平时装在小布袋里,有空拿出来摆摆,很直观,很管用,也牛的很。往后,大家摆来摆去,觉得很好玩,慢慢变成游戏,传到民间,并发展到九万九饼九条,一百多张牌以及各种玩法。
中国古代军人发明的!时间非常早。
2021-11-30 16:00:37 -
麻将,亦称“麻将牌”、“麻雀牌”,《辞海》中的解释是“始于清代,由明代的马吊牌演变而成。”有一种说法是明朝太监郑和发明的。郑和下西洋在中国历史上堪称是一项壮举,郑和常着船队常年在海上航行,为了解闷消遣,郑和用竹片刻上文字图案,第一次玩的时候是郑和、副帅、大将军、郑和夫人四个人一起玩儿,最后确定了游戏规则,船上有一姓麻的将军,他玩这个游戏得心应手,于是郑和给这个游戏命名“麻大将军牌”,后来人们渐渐地称为“麻将牌”。
还有一种说法,杨萌深编著的《中国游艺研究》中说到,麻将是由马吊牌演变而来。马吊牌,古代博戏之一,到明代天启年间,本来作为游戏的附属品筹码,经过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新的游戏娱乐用具。还有人说是唐代最早叶子戏出现的纸牌,但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唐代叶子戏是一种骰子戏,它的演变只能成为宣和牌,也称骨牌、牙牌、天九牌等,后演变成为川牌,十五湖等以二个骰子点数为花色的纸牌。而马吊牌的演变,成为各地尚在流行的地方纸牌。明代的马吊牌为麻将牌的雏形,至清未形成骨牌流传至今。
2021-11-15 15:16:42 -
麻将是一种汉族发明的益智游戏,麻将类娱乐用具,用竹子、骨头或塑料制成的小长方块,上面刻有花纹或字样,每副136张,四人骨牌博戏。
在古代,麻将大都以骨面竹背做成。
筒(饼)
它其实是一个粮仓屯的正上方俯视图,。储粮食的时候,人们用席子围成一个桶状的立柱空间,粮食储存在里面,为防漏雨 顶是两圈草垫以同心圆叠盖结成。两个粮仓就是二筒,依次类推。
条
是谷仓的侧视图,就是一个有纹理的长方形,而那些纹理就是一层一层围捆、结扎出来形成的纹。
那么为什么没有一条呢?
幺鸡代替一条出现在麻将中,是因为当时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看管有严格规定,损耗也有严格限定,一旦超过其限定就要掉脑袋。
而麻雀不但偷吃,还在谷仓中屯窝生养下一代,一仓粮食就不见了。仓管们恨透了麻雀,所以就用麻雀代替一条以提醒自己。
麻将的诞生最早的载体是条状的竹编,将宽竹条截成18厘米左右长的片片,并在上面画上麻将的元素,类似于80年代中盛行的纸牌。
对于麻将的起源也有几种说法?
麻雀牌起源说:这种说法是最主流的麻将起源说法。有资料记载,在江苏太仓市曾有皇家大粮仓,常年囤积谷物,所以每年因雀患损失不少粮食。
管理粮仓的官吏为奖励捕雀护粮者,以竹制的筹牌记捕雀数目,凭此发放酬金。
麻雀牌有三种基础花色:万、束、筒。
万既赏钱单位,几万就是赏钱数目。
索既束,用细绳串起来的雀鸟,一索图片以鸟代表,几所就是几束鸟。
筒的图案是火药枪的横截面,几筒代表几支火药枪。
发财代表领赏,白板代表放空炮,中代表射中,所以为红色。
东南西北为风向,故称风。
此外像碰、和、吃、杠等都与捕鸟有关。
太仓方言中打麻雀听起来像打麻将。
唐朝时麻将传入日本。
此外还有马吊牌起源说,邓和下西洋起源说。
2022-06-26 21:42:08 -
据民间传说,在明朝末期,一位报国无门的穷书生叫张琼。家贫如洗,决心出门闯荡,闯出了一条谋生之路。历经十八年,走遍东、西、南、北、中,最后发了财。将所挣的钱就用藤条穿连成串,一共穿了三十六串,后来钱越挣越多,又用大竹筒裝,又装了三十六筒,发了大财后,挣的钱更多了,又用大布袋装钱,一万一口袋。又装了三十六口袋。累计一百零八(串、筒、口袋)件,当时已名扬天下。
张琼发了财,回到家中,为了纪念他的发财史,就制作了一套娱乐工具。取名“麻将”,以资纪念。
在麻将中的叫法:“白板、东、南、西、北风、红中、发财、条、筒、万”就是从这里得來的。(在现行麻将中,只保留了:条子4x9=36枚、筒子4X9=36枚、万字4X9=36枚,共1O8枚)。完整地纪录了他整个创业的过程和实现的目标。
从此麻将已盛行至今。
2019-07-18 20:19:54 -
2000年5月,以野口恭一郎为团长的日本麻雀博物馆代表团一行访问宁波,在天一阁博物馆与宁波文化界同仁进行交流和探讨,确定宁波就是麻将的诞生地,麻将是宁波话“麻雀”的读音,所以从严格意义讲,它应当是写成“麻雀”。
那么,那么不管是麻将还是麻雀,它到底是什么呢?
《辞海》中对它的解释是这样的“博戏,始于清代,由马吊演变而成。牌分为万、饼、条三门,每门有一至九各四张;另有中、发、白、东、南、西、北各四张;共一百三十六张;后又增加花牌和白搭,每人13张;以先组成4组一对牌者为胜”。
那么麻将是由谁,什么时候发明的呢?
其实,关于麻将的起源,流传着许多个版本,既有民间的各种神奇传说,也有学者经过严谨的考证从不同角度的阐述!
这几种观点主要包括,麻将起源于马吊,麻将起源于水浒108将,麻将为郑和出海时所创、麻将为明人万秉迢所创、麻将为宁波人陈鱼门所创等等,甚至还有孔子造麻将、僧人一行造麻将等说法!
这些说法各有各的依据,但是每一种说法中都隐藏了一些中华传统文明!
郑和下西洋创造麻将
相传,明代宣德年间,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时,长时间的海上漂泊,让船上的将士们,生活枯燥乏味,百无聊赖!为了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郑和根据叶子戏,牌九等游戏,设计出了一种竹牌。这种竹牌后来就慢慢地演变成了今天的“麻将”。
众所周知,当时的船只主要以风为动力。所以,航行时对于风向的辨别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就有了“东、南、西、北”风4 张竹牌;而在船上撑风帆则需要绳索,所以竹牌中就有了“索”(条)。
在海上航行时,淡水是不可或缺的,而当时用来盛水的容器则是筒,所以竹牌中就有了“筒”。而刻着“万”字的竹牌,代表着朝廷给将士们发的酒钱,几万表示几万串铜钱。因为他们一年四季都要生活在海上,郑和又加上了“春、夏、秋、冬”这4张“花”牌。而“中”代表中国大地,“发”代表发财,“白”代表茫茫大海……
麻将源于江苏太仓的“护粮牌”
古时,江苏太仓是皇家的大粮仓,常年囤积稻谷,但每年因麻雀侵扰而损失了不少粮食,而守仓兵丁则常以捕雀为乐。官府为奖励这些兵丁捕雀,管粮仓的官吏便以竹制的筹牌记捕雀的数目,以此来发放酬金,于是就有了太仓的“护粮牌
”。
牌上刻有各种字样和符号,除了可供观赏外,也形成了一种游戏。最后经过不断演变,形成了流传至今至今的“麻将”。而麻将的玩法、符号和称谓术语,都与捕雀有关,不信你看!
“筒”的图案是火药枪的横截面,“筒”即枪筒,几筒表示几支火药枪,“索”(条)即“束”、是用细束串起来的雀鸟,所以一索的图案以鸟为代表(俗称幺鸡),几索(条)就是几只鸟;“万”是赏钱的单位,几万是赏金的数目,赏金按鸟的多少而定;
“东、南、西、北”为风向,故称“风”(火药枪射鸟需要考虑风向);“中”即射中,射中是喜事,故为红色;“发”就是领赏发财;光板叫“白板”,指放空炮;玩法中的“碰”即火药枪的发射声-“嘭”……
万秉迢依照水浒传创造麻将
相传,明代有一个叫万秉迢的人,在阅读了《水浒传》之后,十分崇拜书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于是他为这108位好汉,精心设计出了对应的108张麻将牌。
万秉迢设计的108张牌,完全是根据《水浒传》之中的108位好汉量身定做的,牌中的九索指“九纹龙”史进。二条指的是为“双鞭”呼延灼,之所以分为万、饼、条三类,是取其本人万秉迢的谐音……
因为水浒中的一百零八个好汉来自四面八方,便有了东、南、西、北各四张牌。而在梁山聚义的英雄好汉有贫有富,因此又设中、发、白。发,代表发财之家,中指的是中产之家,白则指的是白丁、平民。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的学者戴名世在《忧庵集》中,曾经提到过万秉迢依水浒创麻将之说。
陈鱼门发明了现代麻将
相比于上面三种说法,我更愿意相信现代麻将兴起于浙江宁波,而它的发明人则是清代的陈鱼门!
宁波大学的周海雄、王雁玲在《麻将的起源和演变 》一文中就曾经明确指出, 麻将是宁波人根据叶子戏和马吊的基本花式,又融合了牌九的形式进行了一次创新,形成了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骨牌-麻将
宁波人陈政钥(1817-1878),字鱼门,自幼才智过人,还学过英文。他深感纸牌有诸多不便,用不了多久就会磨损残破,在船上风大时更容易被吹走,便于同治三年(1864年)革新为竹骨。他继承了碰和牌中的万、索、筒,共108张,同时改红花为绿发、白花为白板、老千为红中,各4张,共12张,增加东、南、西、北四风,各4张,共16张,形成了136张一副的麻将牌,其打法也由繁到简。
麻将,一经问世,便盛行于大江南北。而陈鱼门与英国驻宁波领事夏复礼相交甚笃,经常与英国外交官们打麻将。所以,时至今日,宁波天一阁麻将博物馆门口,塑有欧洲人、日本人与陈鱼门“三缺一”,等待有人与他们打麻将的经典铜像。
麻将追根溯源是古代的博戏,然后经过不断变化衍生,最后形成了麻将
不管有多少种起源说法,如果追根溯源,麻将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博戏”,而叶子戏、骰子、诗牌则是博戏的主要构成。
《史记》中记载,博戏至少在殷纣王之前就已经产生了。最早的博戏叫“六博”,有六支箸和12个棋子,箸是一种长形的竹制品,类似于于今天打麻将牌时所用的骰(tóu)子(俗称“色(shǎi)子)。到了唐宋时期,由此基础上衍生出了“叶子戏”
而明朝时期,比较流行的是打纸牌,又叫“斗叶子”!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妇孺百姓,几乎没有不喜欢玩纸牌的。这种纸牌最初起源于江苏昆山,又称马吊、叶子”。而绝大多数的叶子上,画的是《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一共有四十张,一般四个人一起玩,每个人八张牌,其余的放在中央,玩的时候以大管小,变化多端,趣味十足。
潘之垣《叶子谱》称:“叶子始于昆山,用《水浒传》中人名为角觚戏耳。”也有人说:“斗叶子之戏,吾昆城上自士大夫,下至僮竖皆能之……阅其形制,一钱至九钱各一叶,一百至九百各一叶,自万贯以上,皆图人形。万万贯呼保义宋江,千万贯行者武松,百万贯阮小五,九十万贯活阎罗阮小七……一万贯浪子燕青。
到了清代晚期,宁波人陈鱼门(我个人觉得这个说法非常可信)根据叶子戏和马吊的基本花式,又融合了牌九的特点,进行了一次革新,创造出流传至今的麻将!
徐珂的《清稗类钞》说:“麻雀,马吊之音转也。吴人呼禽类如刁,去音读。”
从中也不难看出麻将与叶子、马吊有着紧密的联系和渊源!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我们无法说出麻将的准确形成时间,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任何一种游戏,它都是在不断发展和革新的,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某一个静止的点!
即便是现代麻将,经过几十年的演化,又形成了四川麻将,北京麻将,台湾麻将等不同的打法!
但是,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史料和各种文献得出一种结论:麻将,是从古代的博戏开始演变,从箸、琼、骰子,到叶子戏,再到纸牌马吊牌,最终在清代中晚期才成为今天的盛行麻将。从最终形成的规则上讲,清代宁波人陈鱼门算是它的发明人!
2022-02-12 16:19:52 -
第一种说法,郑和下西洋发明的。因为在航行的途中,没有娱乐。过于单调乏味。因此发明了麻将,让大家能够在玩闹中很快完成航行。而且,有说法为证,比如麻将里有筒,那就是因为船上有筒,在玩的过程中有吃这个词,因为船上的水手要吃饭,还有碰,那就是意味两船相碰。
第二种说法,认为是郑和的部下麻将发明的。发明过程和第一种一样,只是发明人不一样。郑和为了纪念发明人,把这种娱乐方式叫麻将。
第三种说法,认为发明麻将的是看守粮色的官吏,因为他们在看守粮仓的过
程中,经常和粮合打交道,因此才有了发明麻将的灵感。这种说法也是有证 据的。比如,麻将里有筒,饼,条。那是因为当时的粮仓就是有圆形的,有
条形的。在看守粮仓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就是麻雀,因为麻雀回来偷吃粮
食。所以他们重要的任务就是打麻谁,也就是现在麻将里的么鸡,所以最初
打麻将是叫打麻雀的。后来,说的多了就变成了麻将。
第四种说法,认为是一个叫万秉条的人发明的。以自己名字的谐音,发明了
万,饼 种牌。
2019-02-12 11:22:32 -
唐朝、明朝有3、4千年吗?
2019-02-28 06:27:19 -
麻将诞生之时,是一种融合多种玩法的新型博戏。
马吊作为最早的博戏,对麻将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作为是麻将的诞生。
早期将麻将称为麻雀,而麻雀称为麻将,是吴语转音;也有地方称为马将,也是方言所致。如今在日本、广东等地依然称之为麻雀。
关于麻将诞生时间根据推测大约是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
在明确了麻将诞生时间后,很多关于麻将起源的说法便难以立足,其中就包括“郑和航海说”。在民国时期,甚至还出现“诺亚创造说”和“孔子创造说”,极为荒诞。
关于麻将的起源地存在三种说法:太仓说,宁波说,闽粤说。其中宁波说比较站得住脚,“撮麻雀之戏,二十年前起于宁波,今遍天下矣。”
2019-02-15 17:18:07 -
韩鹏杰教授在精塾学院讲《道德经》的时候,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麻将是谁发明的?渔民。每一个游戏器具的发明都跟他这个群体生活的实践相关,渔民出海捕鱼,鱼怎么论呢,一条两条九条。用什么装呢,一桶两桶九桶。卖多少钱呢?一万二万九万。渔民出海捕鱼最关心的是什么事?东西南北风。还剩三张牌,白板不就是船帆吗?红中不就是桅杆吗?目的只有一个 —— 发财。
事实上,关于麻将起源的观点多种多样。
陈鱼门改良麻将
陈鱼门,字政玥,宁波人,清朝三品官员。有资料记载:
“陈鱼门喜欢玩牌,但纸牌易损,要经常制新的,所以他在同治三年将纸牌改为骨牌,玩法上继承碰和牌中的万、索、筒,改“红花”为绿色的“发”,把“白花”改为“白板”,“老千”改为“红中”,命名为“三箭”,每样四张。同时增加东 、南、西、北四个方向的风,每样也是四张。由此形成当时流行的一百三十六张一副的麻将牌。”
经陈鱼门改良后的麻将,保留了许多宁波方言和航海文化的痕迹。如“碰”、“糊”就是宁波方言,如出海要看东西南北风、捕鱼要用绳索、装鱼要用水桶、卖鱼收入用万计量。这也与韩鹏杰老师在精塾学院解读《道德经》时提到的这个小故事是一致的。
此外,《清稗类钞》里也有记载:
“麻雀亦叶子之一,以之为博,曰叉麻雀。凡一百三十六,曰筒,曰索,曰万,曰东西南北,曰龙凤白,亦作中发白。始于浙之宁波,其后不胫而走,遂偏南北。”
虽然没有提到准确的人名,但是盖章了宁波是麻将的发源地。
2. 郑和海上发明麻将
也有说是郑和在下西洋的途中,因旅途无聊,设计了一种竹牌游戏,就是麻将的雏形。这一说法网上流传最广,但只是传说,并无文献记载来佐证。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郑和七下西洋,其随行者马欢著《瀛涯胜览》,费信著《星槎胜览》,巩珍著《西洋番国志》,如果麻将真是郑和创造的,那为何这些资料里不见一处对麻将的记载?而且明代各类文献中也没有出现麻将。
3. 万秉迢由水浒创造麻将
还有种说法,明代有个人叫万秉迢,因喜爱《水浒传》,特发明麻将,将水浒英雄融入麻将中。108张数字牌正好是108条好汉,东西南北中5种方位牌代表各好汉是从四面八方来的,发、白2种牌隐喻这些好汉富贵贫穷各有阶层。
听起来很有道理是不是?再仔细看万秉迢的名字,不正是万、饼、条的谐音嘛!但就游戏发展的规律和麻将本身特点来看,麻将吸收了前代很多博戏的特点,个人独创这种说法实在站不住脚。麻将的产生是长期文化沉淀的结果,游戏的创意和元素也是早就有之,例如骰子就来自于骨牌,而个人在麻将演变中最多能占个改良的作用。而万秉迢的谐音梗,更令人无法确定,他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虚构的?
其实,除了个人发明外,更多的观点更倾向麻将的发明不是一个静态的节点,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麻将是在一个缓慢的过程中,从纸质牌变成了骨牌,从108张变成了136张,并最终完成了定型。而这个定型也是相对的,因参与者和地理环境的不同,约定俗成的规则也略有不同。
换而言之,麻将是群体智慧的结晶,是长期文化沉淀的结果。确实存在有人对改良麻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将麻将的发明起源归到个人头上,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2019-12-19 16:22:19 -
瓜知道
2022-06-23 06:36:58 -
麻将传说是郑和发明的。传说郑和下西洋,很多将士都思念家乡,郑和为了安抚将士们的情绪,将传统的骨牌游戏改良,方明了麻将,麻将就是麻痹将士的意思。麻将中很多牌都与航海有关,比如东南西北风,海员最重视天气。白板就是船帆,条,是指的鱼。桶是装鱼的工具。饼是海员们最常见的食物。四种花代表春夏秋冬。
还有一种说法,麻将没有具体的发明人,是沿海劳动人民发明并不断改良形成的。不管哪种说法,麻将的发明确实与航海有很大的关系。
2022-02-25 11:08:05 -
明朝郑和下西洋时,船上没有什么娱乐用的设备,船上的将士只能以投掷骰子赌博作为消遣。但是在长久的航海中,将士们厌倦了,经常有将士想家,甚至有试图谋反的,郑和杀了他们,为了稳定军心,郑和发明了一种娱乐工具。
郑和以纸牌,牙牌,牌九等为基础,以100多块小木片为牌子,以舰队编制,分别刻了1-9“条”,然后又以船上装淡水桶的数量,分别刻了1-9“桶”(筒)。然后又根据风向,刻了“东西南北”四个风向。又以吸引人的金钱刻了1-9“万”。然后以“大中华耀兵异域”的口号。刻了红色的“中”,然后根据一年四季刻了四个花牌,最后有一块牌不知道刻什么好,就不刻任何东西,这个就是“白板”。
第一次玩的时候是郑和、副帅、大将军、郑和的夫人(太监也可以娶妻)四个人一起玩,最后确定了游戏规则后,全船开始都玩此游戏,船上有一个姓麻的将军,他玩这个游戏得心应手,于是郑和给这个游戏命名“麻大将军牌”,即是后人的“麻将牌”。
2019-02-12 08:32:17 -
麻将是中国的国粹,它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以前麻将只是王宫贵胄进行娱乐消遣的游戏,慢慢的才传到民间,因为麻将上手快、乐趣多,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才流传至今。
关于麻将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发明麻将的人也不尽相同,唯一可以考证的是麻将是从中国古代最初的马吊牌演变而来了,下面有几种比较主流说法,你们认同哪一种。
第一种说法流传于南方地区,据说麻将最早时并不叫麻将,而是叫麻雀牌,起源于江苏太仓。
在古代,江苏位于长江下游,是鱼米之乡,而当时的太仓是皇家粮仓,囤积了大量粮食,粮食一多,雀患便生。为了鼓励捕雀,仓官发给竹制筹牌记数。在这筹牌上刻有字,可用来作游戏的工具,这牌子又是赏钱,于是便可以用来作输赢。
筒的图案是火枪的象形符号,几筒表示几具火枪;索就是束,是细束捆串起来的麻雀,所以一索是鸟;万即是赏钱。另外,东南西北风为风向,过去的枪无力,发射时需要考虑风向;红中即打中,白板即打空枪,发财即得赏发财。
第二种说法是起源于宋朝的水浒108好汉。
麻将本名叫抹将,相传元末明初有一个叫万秉迢的人,非常崇拜施耐庵笔下的梁山好汉,为了让其他人知道水浒传的故事,所以遂发明麻将,将水浒英雄融入这个游戏中。
麻将以108张为基数,分别隐喻108条好汉。如牌中的九条喻为“九条龙”史进,二条喻为“双鞭”呼延灼。之所以有饼、条、万之分,其实取其本人姓名的谐音。
第三种说法,麻将的发明者郑和。
据说明朝的三保太监郑和在下西洋时,组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船队,率领数万将士,名义上是经商,其实是寻找失踪的小皇帝建文帝。
长年的海上,使人枯燥无味,精神萎靡不振。郑和见了非常着急,于是经过冥思苦想,就地取材,利用船上现有的毛竹做成牌,牌面刻上文字图案,制定游戏规则供四人娱乐,经过演变成为了麻将。
麻将的发明说法众多,已经无从考究了,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它起源于中国,是中国的国粹。
2022-11-27 16:18:12 -
韩鹏杰教授在精塾学院讲《道德经》的时候,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麻将是谁发明的?渔民。每一个游戏器具的发明都跟他这个群体生活的实践相关,渔民出海捕鱼,鱼怎么论呢,一条两条九条。用什么装呢,一桶两桶九桶。卖多少钱呢?一万二万九万。渔民出海捕鱼最关心的是什么事?东西南北风。还剩三张牌,白板不就是船帆吗?红中不就是桅杆吗?目的只有一个 —— 发财。
事实上,关于麻将起源的观点多种多样。
陈鱼门改良麻将
陈鱼门,字政玥,宁波人,清朝三品官员。有资料记载:
“陈鱼门喜欢玩牌,但纸牌易损,要经常制新的,所以他在同治三年将纸牌改为骨牌,玩法上继承碰和牌中的万、索、筒,改“红花”为绿色的“发”,把“白花”改为“白板”,“老千”改为“红中”,命名为“三箭”,每样四张。同时增加东 、南、西、北四个方向的风,每样也是四张。由此形成当时流行的一百三十六张一副的麻将牌。”
经陈鱼门改良后的麻将,保留了许多宁波方言和航海文化的痕迹。如“碰”、“糊”就是宁波方言,如出海要看东西南北风、捕鱼要用绳索、装鱼要用水桶、卖鱼收入用万计量。这也与韩鹏杰老师在精塾学院解读《道德经》时提到的这个小故事是一致的。
此外,《清稗类钞》里也有记载:
“麻雀亦叶子之一,以之为博,曰叉麻雀。凡一百三十六,曰筒,曰索,曰万,曰东西南北,曰龙凤白,亦作中发白。始于浙之宁波,其后不胫而走,遂偏南北。”
虽然没有提到准确的人名,但是盖章了宁波是麻将的发源地。
2. 郑和海上发明麻将
也有说是郑和在下西洋的途中,因旅途无聊,设计了一种竹牌游戏,就是麻将的雏形。这一说法网上流传最广,但只是传说,并无文献记载来佐证。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郑和七下西洋,其随行者马欢著《瀛涯胜览》,费信著《星槎胜览》,巩珍著《西洋番国志》,如果麻将真是郑和创造的,那为何这些资料里不见一处对麻将的记载?而且明代各类文献中也没有出现麻将。
3. 万秉迢由水浒创造麻将
还有种说法,明代有个人叫万秉迢,因喜爱《水浒传》,特发明麻将,将水浒英雄融入麻将中。108张数字牌正好是108条好汉,东西南北中5种方位牌代表各好汉是从四面八方来的,发、白2种牌隐喻这些好汉富贵贫穷各有阶层。
听起来很有道理是不是?再仔细看万秉迢的名字,不正是万、饼、条的谐音嘛!但就游戏发展的规律和麻将本身特点来看,麻将吸收了前代很多博戏的特点,个人独创这种说法实在站不住脚。麻将的产生是长期文化沉淀的结果,游戏的创意和元素也是早就有之,例如骰子就来自于骨牌,而个人在麻将演变中最多能占个改良的作用。而万秉迢的谐音梗,更令人无法确定,他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虚构的?
其实,除了个人发明外,更多的观点更倾向麻将的发明不是一个静态的节点,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麻将是在一个缓慢的过程中,从纸质牌变成了骨牌,从108张变成了136张,并最终完成了定型。而这个定型也是相对的,因参与者和地理环境的不同,约定俗成的规则也略有不同。
换而言之,麻将是群体智慧的结晶,是长期文化沉淀的结果。确实存在有人对改良麻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将麻将的发明起源归到个人头上,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2019-12-19 16:22:19 -
一、关于麻将的起源有很多个人发明说,如清朝同治年间宁波官员陈政钥(陈鱼门)发明说、元末明初万秉迢依水浒 108 将发明说,而如今因为高晓松的宣扬,传播最广的当数郑和发明说。
但这些个人发明说的可靠性都不高。同治年间今天的麻将规则业已成形,陈政钥即使有所贡献也只能稍作改进,还不能确定这种改进是否影响至今。万秉迢是个传说中的人物,其名号像是麻将“万饼条”的谐音,而明人玩的马吊——麻将的前身不止“万饼条”三种数牌,还有一种“十”牌。
郑和发明说同样存在这一漏洞,它只让郑和从水手身边之物得到灵感发明三种数牌,漏掉了“十”。更为严重的是,它还安排郑和发明了明朝马吊牌里尚不存在的东南西北风、中发白,某些版本的故事还发明了春夏秋冬花牌。
方法/步骤2:二、事实上,从麻将各种前身、雏形不断发生规则样式演变的记载分析,很容易意识到麻将是一个长期演化,到近代成形的游戏,可能会有某些突出人物对它的设计做过贡献,但缺乏可靠记载,更不宜因为只言片语的传说便把它的发明归功某人。
方法/步骤3:三、麻将是从古代纸牌游戏发展形成的,不少学者在讲述其源流时,会选择追溯到唐代出现的古老纸牌游戏叶子戏。因为它是我国最早的成熟纸牌游戏,当然会对后辈产物有所影响,但仔细考察其规则,会发现它与麻将的亲缘关系实在过远。
宋代文人王辟之记载道:“用匾骰子六只,犀牙师子十事,自盆帖而下,分十五门,门各有说……总四百七十四彩。”可见其设计过于复杂,难以向大众推广,以至于作者家里有一套,却发现“世无能为者”。
方法/步骤4:四、真正可见麻将萌芽的,还是明朝中叶开始流行的纸牌游戏马吊。当时的马吊主要以水浒人物为内容,以钱为数值,牌的总数也只有 40 张,但已经开始将牌分作四门:十字门、万字门、索子门和文钱门,虽然文钱门是 11 张,但已经可辨现代麻将数牌的影子。清初的吴伟业在《绥冠纪略》中叹道“明亡于马吊”。马吊现已式微,但仍有许多变种流行于华北、华东、华南等地。马吊的规则非常简单,仅仅是四人以牌的钱值斗大小,但保证了它的广泛流传,并且走入市井,可在不消亡的基础上发展出更为精巧的规则。
方法/步骤5:五、到了晚明,把纸牌搭配出一副牌相斗的玩法也已经出现,组成副牌的名目五花八门。据徐珂《清稗类钞》记载,明末士大夫就在这一规则之上创造了依次摸牌,先组成三副连子者获胜的玩法,称默和牌;又有打谁先拼出三张、四张、五张同色的玩法,称碰和牌。
这时的牌数已增长到 60 张,十字牌也被取消,不久后,又有人把牌数翻番到 120 张。《红楼梦》第 47 回里描写贾母、王熙凤、薛姨妈和鸳鸯四人斗牌的情景时写道:“鸳鸯见贾母的牌已十严,只等一张二饼。”应该就是默和牌、碰和牌的玩法。
方法/步骤6:六、
斗牌规则发展至此,就已经是麻将的雏形了,至于什么时候可以吃上家打出的牌,碰别家打出的牌,什么时候又加入了东南西北风、中发白、花牌,则很难考证。根据民国学者杜亚泉的《博史》所述,麻将从纸牌改为骨质,是在 1844
年五口通商之后,当时的麻将也已经加入了花牌。也就是说,在道光后期,如今的麻将就算是成形了,它需要摆在桌子上搓,而非拿在手上打的纸牌。
不过,这样的麻将向北流传,尤其是传入北京上流社会,应该是花了不少时间。珍妃的侄孙唐鲁孙晚年回忆说:“目前最流行的麻将牌,在清宫里是找不到的。”宫里人可以玩的仍然是纸牌。
方法/步骤7:如今常见的对麻将赌博性质的指责,也伴随着整个麻将的演变历程。最有名的案例是雍正年间的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张鹏翮,他认为“马吊众恶之门,习者非吾子孙”,在收藏的书卷图画上全部印上了这句话。其实麻将本来只是一种娱乐的工具,主要在于自身的定力,不能把过错归在麻将身上。
2019-12-31 15:35:28 -
百度可回答
2022-07-28 10:19:48 -
据传,麻将牌是明代一个叫万秉迢的人受《水浒》中一百单八将的启发而发明的。一日,万秉迢在阅读施耐庵的《水浒》之后,被书中的108位好汉所折服。
他想:如果做一副娱乐工具作为纪念该多好。于是,他经过几天的精心设计,终于研制出了我们现在所玩的108张麻将牌。他将麻将牌设计为108张,暗喻着《水浒》中的108条好汉。
2022-02-09 14:05:10 -
打鱼的发明的,打上来的一条,两条,三条……,鱼装在桶里,一桶,两桶,三桶……,把鱼卖了就是一万,两万,三万……, 打鱼船还要顺风,所以要东南西北风
2022-02-14 17:15:53 -
听说是宋朝,谁发明的不知道,只是听说根据梁山108名好汉而发明,所以麻将也是108张牌。
2021-11-01 07:18:35 -
麻将作为我国一种传统的娱乐工具,它是明朝发明的发明者,叫郑和
2021-11-01 18:11:09 -
麻将我想很多人都很熟悉,很多人都会利用打麻将来打发无趣的时间,在我国不同地区给麻将设定的玩法也不同,当麻将流传到国外之后,在国外也产生了新的规则和玩法
麻将又名“麻雀”,同时还被誉为国粹之一
关于它的起源一直是众说纷纭的,“麻将源于中国,属于世界”。
但是起源于何时何地却说法不一,有皇家宫廷说、孔子发明说、韩信发明说、河南昌乐县张遂(一行和尚)说、宋朝翰林学士杨忆改进说、水浒梁山说、郑和下西洋说、太平军改编说、宁波陈鱼门说、太仓皇家官仓说等等,真可谓众说纷纭
据清代大学者戴名世《忧庵集》等古籍记载,有“国粹”之称的麻将牌是明朝时一个名叫万秉迢的人发明的。万秉迢被施耐庵《水浒传》书中的梁山108位好汉所折服,于是想做一副娱乐工具来纪念他们。经过几天精心设计,终于研制出了麻将牌。他把麻将牌设计为108张,暗喻《水浒》中的梁山108位好汉。牌中的九索指“九纹龙”史进,二索指“双鞭”呼延灼等等。
接下来,万秉迢考虑到梁山一百单八将分别来自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又增添了“东”、“西”、“南”、“北”、“中”各4张,共计20张牌。同时,考虑到梁山英雄好汉中既有出身贫民又有出身富户的,对此,就称“贫”为“白”(板),“富”为“发”(财)。于是,“白”、“发”又各增牌4张、共计8张。最后,便构成了整副牌136张。
虽然大江南北的人都很喜爱打麻将,但是小赌怡情,大赌伤身,即使麻将再好玩,我们在玩的时候也要注意把握好尺度,不能让其发展为不正当的游戏,而应该让它保有健康向上的意义
2022-04-23 20:39:01 -
只要提起麻将,我本人最烦,有些赌得妻离子散,在贵州织金马场就有个小伙子,自己生病的,一天到晚都赌,连建房费都赌完了,平时总说没钱,一到赌桌上,看到他的毛爷爷还多很
2022-03-30 19:32:37 -
麻将,也称之为“麻雀”、“ 抹将”、“雀牌”等,它的由来众说纷纭,比较流行的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麻将的起源可追溯到唐朝。
相传,唐代魏州昌乐(今河南省昌乐县)有个叫张遂的人,自幼聪明过人,后来出家当了和尚,取法名叫一行。公元722年前后,一行和尚曾编制一套供人娱乐用的纸牌。“纸牌”规格为:宽3.5cm,长15cm,上印万、索、筒的图样。后来又增加了类似东、南、西、北、中、发、白的七种牌。麻将万、索、筒,本身是古代货币量的概念。
二、郑和发明的。
郑和为何发明麻将呢?这与他航海大有关系。明宣德年间,郑和为了能给常年累月航海的船员开解海上生活中的无聊,在船上设计出了一种竹牌游戏,故后来麻将也有竹牌之称。观麻将中的一些牌名,还真的与航海有关。如:风向是出海航运最关心的大事,所以,郑和设计的这竹牌游戏即以“东、南、西、北”风4张牌为始。当船靠岸时必须抛锚系绳索,为此,在麻将中又设计了一至九条(索)的牌名。出海航行,淡水是必不可少的,而其时装水的器具为竹筒,在船上一直要排上九行,于是便在麻将中有了一至九筒的名目。麻将中的九张万字牌是缘于出海之前,朝廷按照级别拨发给每个船员一至九万串的铜钱。购物时选“中”了,就能“发”财,不“中”就可能洗“白”,于是就有了“中、发、白”三张牌。还有,在茫茫大海上航行,水手们往往不记日期,只辨寒来暑往的季节变化,所以竹牌中又添了“春、夏、秋、冬”四张花牌。“春、夏、秋、冬”四张“花”牌则是代表一年四个季度的区分与变化。
三、万秉迢发明的。
麻将本名应是“抹将”,抹的是水浒传的108个好汉。相传元末明初有个名叫万秉迢的人,非常推崇施耐庵笔下的梁山好汉。麻将以108张为基数,分别隐喻108条好汉。如牌中九条喻为“九条龙”史进,二条喻为“双鞭”呼延灼,一饼喻为“黑旋风”李逵等。之所以分为万、饼、条三类,是取其本人姓名的谐音。每类从一到九各有四张牌,刚好108张。108条又是从四面八方汇聚梁山,所以加上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添四张牌计20张。这些好汉有富贵贫穷各阶层,所以再加上“发”、“白”隐喻富有及穷白,加上八张牌,整副牌共计136张。后来又加上各种花牌,整副牌共计144张。
四、有人说麻将本是江苏太仓“护粮牌”。
有关资料记载,在江苏太仓县曾有皇家的大粮仓,常年囤积稻谷,以供“南粮北调”。管理粮仓的官吏为了奖励捕雀护粮者,便以竹制的筹牌记捕雀数目,凭此发放酬金,这就是太仓的“护粮牌”。这种筹牌上刻著各种符号和数字,既可观赏,又可游戏,也可作兑取奖金的凭证。这种护粮牌,其玩法、符号和称谓术语无不与捕雀有关。例如,“筒”的图案就是火药枪的横截面,“筒”即是枪筒,几筒则表示几支火药枪。“索”即“束”,是用细束绳串起来的雀鸟,所以“一索”的图案以鸟代表,几索就是几束鸟,奖金则是按鸟的多少计算的。“万”即是赏钱的单位,几万就是赏钱的数目。此外“东南西北”为风向,故称“风”,火药枪射鸟应考虑风向。“中、白、发”:“中”即射中之意,故为红色;“白”即白板,放空炮;“发”即发放赏金,领赏发财。
另有一种民间趣话。
打麻将用四方桌既是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也是指春夏秋冬四季,每人十三张牌,因为一季有十三个星期。四季合五十二周,共三百六十四天,加上赢了时的那一张,代表一年最后一天共三百六十五天,恰好一年。
关于麻将的起源还有很多种说法,但郑和或者万秉迢完善的比较靠谱一些。
2022-03-21 10:31:25 -
麻将可真是古物了,隋唐时期就有,谁发明的估计也没啥准确的记录了。
2022-08-08 09:58:36 -
俺是乖孩子,不打麻将,所以这道题不会答耶。
2021-10-31 22:59:37 -
《山海经》谁写的?《易经》谁写的?总之我们老祖宗很厉害就对了!
2022-06-30 15: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