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住院病人做好心理护理?
如何为住院病人做好心理护理?
-
心理护理可以通过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影响病人的认知,情绪,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解决病人的心理困扰,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使之配合治疗,从而帮助早日康复。
2019-06-28 18:52:56 -
大伙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吧,就是在住院的时候,或者说陪同他人住院的时候,总会感觉到心情不是那么的好,毕竟在那样的环境里心情也很难好起来,另外自己的食欲也不会像原先一样,因为大环境在那里了,无论是在气味上还是心情上,都会影响着我们!
同样,对于住院的人,他们的心情,相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的!因为他们毕竟躺在病床上,每天接受着治疗,接受着打针等一系列的治疗手段,他的内心或许感觉到自己的病是不是很严重啊!这时我们一直都在告诉她没有什么大碍的,住几天院就好了,但是心里也是担心的这个问题吧,因为一般的小病是不需要住院的!如果是一些外伤还比较好,如果是一些看不见的伤痛,而且需要住院的话!他们担心是不是自己的病非常的严重呀?
所以说,对于住院的人除了在医疗方面进行治疗以外,更多的应该是给予他们心理上的陪护,因为此时他们心会非常的脆弱,他们更加需要别人的关心,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更好的好起来!
2019-07-01 07:00:20 -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病人,了解病人的需要,并尽可能给予满足。 2、家属要支持配合,给病人创造良好的环境。合理安排好病人的休息、睡眠、饮食、营养,良好的环境和舒适的感觉有利于身心健康,使之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3、启发和引导病人正确对待疾病,保持良好的情绪,解除顾虑,配合治疗护理。 4、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病情轻重及性质、病程长短、个性特点等,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以解除寂寞,振奋情绪,消除紧张,如练气功,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保持乐观,培养广泛的兴趣。兴趣和爱好可以扩大生活领域和丰富生活内容,陶冶人的情操,改善人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康复。 总之,在做病人的心理护理过程中,要始终贯穿调整病人的情绪这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有些疾病,情绪改善了可以不药而愈。
2019-06-28 17:43:44 -
历代名医一再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观的确立,心理护理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作为护士,努力学习心理护理理论,掌握心理护理技能,是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的基础。心理护理是护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护理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在整体护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实施整体护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医学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已逐渐认识到由于心身疾病产生的复杂因素,传统的护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病人的护理需要,心理护理便应运而生,成为当前临床护理实践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医学模式及新的护理观的建立,临床护士再不能只看病,不看人,只护身,不护心。护理工作应充分重视心理护理的作用——三分护身,七分护心。
心理护理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以心理学理论作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通过与病人交往,从而影响病人的认知、情绪,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解决病人的心理困扰,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调整病人的心理适应,使之配合医护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状态,从而促进病人康复的方法。
2019-06-28 17:32:58 -
病人的心理被安抚到了,也容易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这样后续的工作更好进行。
2019-06-28 17:11:53 -
随着心理学研究深入,我们越来越发现:很多时候,身心具有密切的关系,有时候心理会影响身体的健康。现在很多医院,都会按根据病症等级,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需要心理护理。我从心理学的角度分享一些心理护理的方式:一、存在一个很大争议的是,是否明确保留让人体知晓自己病症的权利。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文化情境下,很多大病绝症的病人是不会被亲人,医院告知真实病情的。而西方国家会尊重病人的知情权。无论哪种情况,两种模式的出发点都是没有争议的。但是面对重大疾患,很多个体会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的来源是人类最原始的生存本能需求,因此其强度力量影响都是巨大的。因此,面对生存几率很小的病症,心理学给出的建议以人本主义的观点居多:尽可能给予患者陪伴,语言的力量此时是微乎其微的。在生命的尽头,任何人都需要活在当下,要为生活中的任何风景驻足留恋。二、对于中等程度的病症,以及大病术后的病患,心理护理则体现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阶段,主要是改善病患认知,增强自信力。可以分享很多成功康复个体的经验和心得以及普及科普病患的机制。三、心理护理可以借助行为模式辅助。让个体沉浸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获得积极情绪。也可以通过书法、垂钓等方式,平和心态。行为的改善往往比较有力。四、注重语言措辞:但是体会一下两个句子:它有一些精神症状和他是一个精神病人。前一句是暂时 可治愈的表达。后一句则是永久,类似界定类化的模式。不同的句子对病人的心理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欢迎关注@柠檬心理 一起感受心理的力量
2019-06-28 14:01:59 -
一、让病友明确检查的意义,鼓励病人参与护理的重要性。
告诉病人上级检查的目的不是为了刁难病人,而是对我们临床工作的检验,更是为了查漏补缺保障病人就医的安全,敦促医护人员为病人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
病人就自己的诊疗护理有知情权,护士说的有些疼痛知识和药物注意事项都是为了让病人减轻痛苦,病人参与药物核对及掌握作用副作用都有利于保证自身的用药安全。
二、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减少检查对于病人的思想负担。
病人无论任何时候在医院里他们的身份都不发生质的变化,仍是我们护士悉心护理的人群。
对于迎检,安慰病人不要有过多的思想负担,只要把平时知道的知识和盘托出就好,没必要为了配合检查,死记硬背,劳心劳力。否则不利于疾病恢复也不是我们的初衷。
三、对病情有忌讳的,切忌在病人床前做直白的宣教。
有些癌症病人,家属会对其隐瞒病情,那对于病人发生癌痛时,我们要适当隐晦含蓄地开展宣教。
比如把癌痛就说出疼痛,鼓励病人掌握疼痛知识及相关用药,可以帮助病人缓解疼痛。
四、对于年纪大,没文化的病人,给他们进行知识宣教时可以有的放矢,鼓励他们记住重点,关键是做好陪人的宣教工作。
以抓大鱼放小鱼的形式,也可以直接进行图片形式的宣教,比如疼痛评分,直接递上表情评分图,教会病人识别疼痛评分和匹配的表情。
五、对于自身健忘,陪人不固定的病友,可以通过微信内容的形式宣教,使宣教内容有个传承。
有些陪人由于人手安排的不固定,昨天这个陪,今天那个陪,有些护士怕宣教效果不好。
那可以把宣教的知识做成微信公众号的形式让家属关注并收藏,或者是让病友截屏相关的宣教内容,家里进行适当交接,抽空浏览下知识,毕竟这些内容对病人本身就是很大的帮助。
六、护士做宣教时,注意语速和口吻很重要。
温柔的声音,平和的语速,耐心的口吻,细心的倾听都有利于有效沟通,一旦遇见健忘的或文化底蕴差的病人不要给与责怪的口气,否则宣教效果会适得其反,也不利于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
七、护士不要把负面情绪和压力带给病人,正面引导和肯定病人的配合,并表示感谢。
护士迎检本身就有很大的压力,但切忌不要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在病人面前。
对于年纪大或不容易接受知识的病人,也不要主动放弃,给与正面的引导,肯定他们的配合,谢谢他们的努力。给予病人表扬也很重要!
八、重中之重,护士该明白临时抱佛脚的难处,强调宣教工作是积少成多,持之以恒。
对于迎检工作,无形的压力会让某些护士喘不过气,整理好自己的工作情绪很关键,千万不要抱着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心理。
在每天的工作中抽空都要给病人做知识宣教,一点点地累积,病人也不会累又方便记忆。因此鼓励护士下病房一定要持之以恒。
2019-06-28 12:36:02 -
1需要良好的治疗与修养环境
医疗环境即健康照顾的环境:医疗环境对患者应该有积极的影响,并具有治疗作用,可以满足患者的需要。护士的职责之一是为人群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以促进全民健康。医疗环境的安排、布置、工作程序都需要以服务的对象患者为中心,考虑患者的舒适与方便,尽量减轻其痛苦。因此,创造及维护一个最佳的物理和社会环境对患者的康复是很重要的。
病室内应布置简单,整洁美观,并注意优美与悦目。室温要适宜,一般冬季为18~22℃,夏季为25℃左右。湿度以50%~60%为宜。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减少噪音,尽可能为患者创造安静的环境。工作人员在说话、行动与工作时应特别注意: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另外,适量的阳光照射,能改善皮肤和组织的营养状况,使人食欲增加,舒适愉快。因此,病室内经常开启门窗,让阳光直接射入,但应避免光线直接照射患者的脸部。
2、需要被悦纳和有所属
人患病时通常会伴随着情绪及行为上的变化,患者往往会感到害怕、孤独、焦虑、依赖、烦躁不安。对新患者来说,通常都有一种尽快适应新环境,从情感上被病友所接纳,并成为群体中受欢迎的一员的愿望。
护士首先应热情接待患者,主动自我介绍,并介绍环境,介绍规章制度,将患者送入病房时向他介绍同病室其他患者,协助病友间建立良好的感情交流。病友间的相互帮助与照顾,有利于消除新患者的陌生感和不安情绪,增进病友间的友谊与团结。但是应该善于觉察某些消极情绪的出现,耐心解释,正确引导。护理人员是患者所处环境中的主要调节者,恰当地引导,可使各种影响产生积极因素;反过来,护理人员又可利用这种积极气氛,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
3、需要被尊重
患者患病后,自我价值感降低,缺乏自信心,因而对有伤自尊的行为特别敏感。护士在履行职责时,在具体的医疗护理活动中,在解除患者心身痛苦时,要做到不分民族、信仰、性别、职业、职位高低、远近亲疏,均一视同仁。护士在患者面前应表现大方得体,耐心细致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以减轻患者对病症的恐惧和焦虑,赢得患者的信赖,使他们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良好的护患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尊重患者的权利与人格。
4、需要提供有关信息
要及时向患者介绍他的病情、诊断及治疗方法,提供康复措施、预后等信息,时常征求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并向患者提出希望,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及康复活动。
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要态度明朗、回答问题明确、不要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含糊不清。与家属交谈内容需要保密的避开患者,如能让患者参与、聆听的,最好当面谈,减少患者多疑心理。
护理人员要经常、及时地倾听患者意见,特别是首次入院患者、老年患者等,要给予耐心、细致、主动的关怀与照顾,对患者提出的躯体症状给一个科学的解释,使患者解除顾虑,配合治疗;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加以解释,使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安心地住院治疗。
5、需要亲友的探望
对住院患者来说,亲友的关怀、爱护和支持的不可缺少的。而亲属不适宜的探视又可能影响患者休息和康复。因此,我们适当限制探视人数、时间,告知患者亲属交谈的注意问题,个别患者由于手术造成自我形象改变,不愿意其他人打扰,应给与充分的尊重,尽量控制来访者的范围和避免过多的谈论病情,以良好的情绪影响患者。如患者配合好、恢复有进展时要适时的鼓励,使患者获得心理的满足和信心。
6、需要适当的活动与刺激
医院是个狭小的天地,新患者住院后往往会产生单调和乏味感,需要适当的活动与刺激。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院的客观条件,组织适当的活动和有新鲜感的刺激,以满足患者的精神需求。这样,不仅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也有利于患者康复后较快地适应社会生活。
2019-06-28 06:5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