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感天动地的友情,比如钟子期俞伯牙这种?

新农商网 全部 1009

历史上有哪些感天动地的友情,比如钟子期俞伯牙这种?

回复

共8条回复 我来回复
  • 脑洞老爸
    脑洞老爸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当然管鲍之交啊。

    一篇老文章了,收录在我出版的书籍《这个世界承认每一份努力》里,发上来,请大家阅读:

    有个死党什么感觉?

    脑洞老师哪知道啊,脑洞老师的死党早就不知道死到哪里去了!

    不过,齐国的管仲是知道的。

    1.

    在历史的舞台亮相时,管仲同志比较惨。据说祖上也阔过,也是诸侯,但贵族血脉就怕时间冲洗,刘备靖王之后,也不得不去卖草鞋。

    管仲也去摆地摊了。管仲摆地摊的地方在南阳市郊。选择这个地方,主要是熟人少。

    他好坏也是大院子弟,市场经济也没放开,商人地位很低,他要被认出来,那是很没面子的事情。

    不过,管仲还是告诉了鲍叔牙。

    同管仲一样,鲍叔牙也是诸侯之后,不过他败家败得速度比较慢,相比管仲还算富农。

    两个人是死党。成为死党的原因不详,其实关键看感觉。有的人再好,也成不了死党,有的再坏,自己也死心塌地。

    管仲一点也不避讳鲍叔牙,说别看我今天摆地摊,明天我就是阿里。以后我要开娱乐场所,最大的天上人间,办最豪华的海天盛宴。

    这理想太特么惊悚的,你好意思说,我不好意思听。

    可是,有个死党的感觉就是吹牛不用上税啊。

    另外,有个死党的好处就是你不用担心飞上天,因为他绝对会踩你。

    “就你这出息样,你先把温饱问题解决吧。”

    鲍叔牙边说边打开食盒,笨笨的红烧肉透着香气。

    一群人走过来,长袍高冠,玉佩长剑,咣咣当当。

    管仲低头扒饭。

    “这不老管嘛,平时不挺能吹的嘛,怎么跑到这练摊来了。”

    管仲低头扒饭。

    鱿叔牙瞪了一眼,“滚!”

    没错,死党的感觉,就是他可以怎么嘲笑你,但就是不许别人这样嘲笑你。

    “哎哟,情郎发火了。”

    啪,饭碗扣在对方的头上。

    “走!”

    管仲抓起鲍叔牙的手就跑。

    “这地摊不能摆了。”鲍叔牙抹抹额头的血,刚刚跑得慢,共计被扁了四拳,挨了二脚,长袍被撕成旗袍。

    “好啊,我也想好了,我们怎么也是有身份的人,摆地摊太掉价了。这样吧,你出点钱,我出点力!搞点大买卖。”

    这逻辑,比58同城还神奇。.

    “行!”鲍叔牙咬咬牙。

    2.

    管鲍合营正式成立了。

    考虑到管仲同志一线营业能力不太强,鲍叔牙让他在后面出谋划策,搞搞商业策划。管仲感觉这个是自己的长项,也毫不客气的策划了数起商业案。

    搞了数回,鲍叔牙诚恳地对管仲说:咱们还是老老实实回去摆摊吧。

    史书没有记载管仲到底给鲍叔牙出了什么主意,综合起来,相当不成功。

    这也是没办法,要知道管仲跟鲍叔牙也算是大院子弟了,但大院子弟也分三六五等的。

    低级一点的大院子弟倒倒火车票,高级一点的搞搞车皮。有的卖卖猪饲料,有的倒腾点黄金,有的玩玩娱乐圈,搞搞影视业。再高级的当然不玩实业,直接玩资本了,再高级的连资本都不稀得玩了,玩形态!

    像管仲跟鲍叔牙这样的三十三线大院子弟,也就倒腾点演出票吧,风险很大。万一说好要来演出的芍药峰演出团突然放鸽子呢,那票还不砸手里了?

    所以,两人老亏本。好不容易赚点钱,结果一分帐,还是亏的。

    每次砸在手里了,管仲总要做检讨,检讨检讨着就声泪俱下,最后,还得鲍叔牙劝劝。

    “没事,没事,咱这回赔了,下回再赚回来。”

    “我心疼那些钱”

    “别寻思了,我请你吃撸串去!”

    “真的,那走吧,晚了人家可要打烊了。”管仲泪一收,昂首就走。

    撸着串,管仲同志顺便把第一期管鲍合营公司的分红方案拿了出来。

    鲍叔牙我伙呆了。

    啥,都赔成这了,还有分红?

    再一看计划,想死的心情都有了。管仲同志绝对是一流的会计师,把本钱摊成利润,然后扒拉扒拉分了。

    得,这帐挺清楚的。鲍叔牙点个赞。临了,说一声。

    “给咱妈打个包呗。”

    管仲还有老母在家,也不能不管啊。

    “老板,打包两份!”管仲剔着牙招呼,“回家我跟我妈一起吃。”

    就这样,第一期管鲍合营结束。没赚钱,但这个公司估计一开始就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是以打土豪为目的的。

    不以赚钱为目的的管鲍合营,是最纯真最仁义的中国合伙人精神。

    是的,不能上升到金钱的死党都是奸党!

    3.

    因为本钱亏了一半,分了一半,管鲍公司正式关闭。

    管仲同学提出了发展的新思路:当兵去。

    时正值齐国国君齐襄公走出山东,迈向中原,急需猛男加入。

    刚入伍,就碰上硬仗,打宋国。

    宋国是春秋里最爱惹事的,一天不打仗就浑身爽,宋国的士兵打起仗来也不要命。一来,就给齐国一个下马威。

    鲍叔牙一看不对劲,往身边一推:“快跑,要败了。”

    手冷不丁推空,摔在地上,鲍叔牙差点把牙摔没了。一看,管仲早已经跑到百米开外了。

    有这绝活,你咋不去参加《奔跑吧,兄弟》啊。

    不要忘了,我们的管仲同志是练过摊的,练过摊的人基本上跟体校的短跑差不多,因为体校有教练,街头有城管。

    跑得多了(三战三走),大家都知道齐军里有个管跑跑,跟他在一起要特别小心。因为他一跑起来,连招呼都不打,常常把战友留给了敌军。这个倒霉的战友当然就是我们的鲍叔牙。

    好心人提醒鲍叔牙,小心你的这个老乡,别到时候被他坑了。

    “他有老娘呢,折在这了,没人奉养了。”鲍叔牙回答。

    死党,就是那个总在外人面前维护你的人。

    4.

    因为随时准备着跑路,命虽然保住了,但也没立下什么功劳。管仲跟鲍叔牙就这样干了数年的大兵,最后还是以士的身份光荣退伍。

    生意老赔本,当兵不敢死,那只有去考公务员了。

    经过努力,管仲找到了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圉人。所谓圉人就是喂马的,西游记里称为弼马温。

    这种工作,一旦孙猴子明白过来,都要掀了桌子,反下天庭,可管仲同志连猴子都不如呀,连弼马温这个工作也没有保住,没干多久就被人炒了鱿鱼。

    人生豪迈,只好重头再来。

    管仲终于走运了,也不知道走了什么后门,他当上了齐国的公子纠的家庭教师。

    公子纠是齐国国君僖公与鲁国公主生的一个儿子,不是嫡长子,但是大国之子,所以地位也是很高的。

    在教师的岗位上,管仲认识了另一个朋友。这个人也是公子纠的老师,叫召(shào)忽。

    召忽是齐国贵族之后,博学多才,而且性格率真,管仲很快与他成为了朋友,并将他介绍给自己的死党鲍叔牙。这个小团伙就从二人转发展成为了三人行。

    巧的是鲍叔牙成为了齐国另一位公子小白的家庭教师。

    问题是,鲍叔牙不愿意去上班。

    公子小白是齐僖公跟卫国庶女生的儿子。在齐僖公儿子中,公子小白的地位最差。

    怎么看,辅助小白都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工作。

    于是,鲍叔牙决定谢绝这个聘请。宁愿在家里闲着,也不去给小白当老师。

    对于这个决定,召忽举双手赞成,还给鲍叔牙出了一个翘班的好主意:“那您打死也不要答应国君,最近也别出门了,就在家里窝着,我在外面放出消息,说您马上就要病死了,国君听说后一定免掉你。”

    这种主意也想得出来?真是良师益友啊!

    管仲插了一句话,我看你还是上任的好,因为将来出任国君之位的是谁还不知道呢。

    召忽瞪了管仲一眼。

    说实话,召忽是有私心的,他本人是公子纠的师傅,小白是公子纠的潜在竞争者,而鲍叔牙这个人足智多谋,人品又好,他来辅佐公子小白,无疑会对公子纠构成威胁。

    而管仲想到的是,这对鲍叔牙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召忽是鲍叔牙的朋友,朋友在考虑问题时,往往还会想到自己。而管仲是鲍叔牙的死党。

    死党,就是思考问题时,总是死心塌地替你考虑。

    5.

    接下来,我们快进一下,因为都是国际大形势。

    首先,没什么事,齐僖公同志就先挂了。公子诸儿齐襄公干了几年,有点事,也先挂了。

    这个时候,史上最著名的《奔跑吧,兄弟》开场了。

    管仲跟召忽领着公子纠在鲁国政治避难,鲍叔牙领着小白在莒国混吃混喝。一看,齐国没人当家做主了,两位连忙领着自己的学生往齐国跑。

    管仲不讲体育精神,教练亲自下场,弯道超车,截住小白射了一箭,小白智商一点也不白,装死射过了一劫。然后趁着管仲团队不注意,提早抵达齐国。小白继承君位,是为齐桓公。

    胜负已分,管仲与召忽带着公子纠退回到起跑线鲁国。

    回到鲁国,管仲同志一点也不着急,他消耗着鲁国的粮食,而且消耗得有恃无恐。

    据某些史书记载,管仲曾经跟鲍叔牙有过一个约定。

    将来无论谁取得了成功,就要推荐另外一方。

    这种事情似乎不好立字据,而且在利益的面前,就算有字据都有不遵守的事情。

    管仲相信鲍叔牙绝不会在权利的诱惑下,把他们丢在齐国不管。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可能坑你,背叛你,但你相信他不会,这就是死党的感觉。

    6.

    于是,管仲大大咧咧在曲阜吃鲁国的粮,等着齐国的召唤。

    鲍叔牙做为齐国的使者来到了鲁国,向鲁国国君鲁庄公要求引渡管仲等人,这个引渡要求分为两部分,一是要求鲁国处死公子纠。

    这么多年,有人请鲁国帮忙娶老婆,但请鲁国杀自己兄弟的还是头一回。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这是齐国让鲁国背黑锅,扛上杀公子纠的罪名。

    第二个请求是,管仲跟召忽是我们国君的仇人,请你们务必活着把他们交给我们处置。为了强调齐侯对管仲等人的痛恨,鲍叔牙特别表示,将采用醢这种方式对待管仲,也就是要把管仲们加工成老干妈。

    鲍叔牙还气焰嚣张地表示,如果鲁国能够答应我们齐国的请求,齐侯一定不会忘记鲁国的恩惠,如果不答应,我们的军队将马上包围鲁国。

    鲁庄公派人去打听了一下,果然得到齐国正陈兵边境的消息。慌乱之下,他没有任何犹豫,下令诛杀公子纠,结结实实替齐国当了一回恶人,然后又把管仲跟召忽等人捆了起来,不算活蹦乱跳,也算毫发无损地交给了鲍叔牙。

    在看完公子纠的刑杀之后,管仲十分生气,主动跳到车上,叫嚣着齐侯逼死我们主公,我也不活了,回去我就死给齐侯看。这一怒差点就能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抢到怀中。

    说差一点,是因为情绪上还是输给了鲍叔牙同志。

    看到曾经的好友跳进囚车,不久就要送到齐国剁成肉酱时,鲍叔牙伤心得流下了眼泪。这种眨眼就流泪,出声就悲切的演技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鲁庄公放下心来。怎么看,也是齐国的悲剧,跟鲁国没关系,他们爱怎么闹就怎么闹吧。

    马鞭在空中挥响,大马扬起四蹄,车轮开始转动。

    在马车开出鲁国国都曲阜时,鲍叔牙终于收起了眼泪,十分兴奋地跑到囚车前,表示两位受累,现在我就为你们松绑。

    鲍叔牙已经向小白,也就是齐桓公推荐了管仲,这一次不是引渡罪犯管仲,而是解救大兵管仲。

    能心照不宣地演一场戏给外人看,这就是死党的感觉。

    7.

    齐境,堂阜。

    管仲终于安全了。

    召忽,死了。

    在进入齐境之后,召忽为公子纠自殉而死。

    召忽是公子纠的死党。

    鲍叔牙拍拍管仲的背。

    走吧,为了不让召忽的死变得轻薄,我们活着的人要继续走下去,去实现强大齐国的梦想。

    鲍叔牙亲自为管仲除掉身上的桎梏,然后引领他到一处汤池。在那里,管仲洗去了身上的污垢,涂抹上让人振奋的香料,这个过程反复进行了三次(三衅三浴)。

    这是鲍叔牙的刻意安排,是对远方客人最为尊贵的礼遇。

    同时,这也是一种除灾仪式。

    从这一刻开始,那个鄙人之贾人,南阳之弊幽,成阴之狗盗,天下之庸夫,战场之逃兵,职场之弼马温,精灵之射手,槛车之歌手不见了,一个天才的政治家从氤氲的水气中走了出来。

    洗完三温暖,换上新袍子,饭还要吃的。因为管鲍之交嘛,当然要管袍又管饭。

    很多年前,鲍叔牙就感觉管仲会有今天,而当这一天来临,能完成其中的重要部分,他尤为的激动。

    为对方的成功尽力,为对方的成功喜悦,这当然是死党的感觉。

    8.

    管仲成为了齐国的相国。不久后,他找到齐桓公,递上了一份名单。

    这是齐国内阁成员。

    齐桓公于是坐了下来,仔细看了看管仲送上的人员

    大夫隰(xí)朋为大行,主持外事活动,大夫宁戚为大司田,主管农业工作,王子城父为大司马,主持军务,大夫宾胥无大司理,审理大案要案。大夫东郭牙担任大谏之官。专门负责给齐桓公提意见。

    坑爹啊!这里面没有鲍叔牙!

    这是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官场上素来讲究你推荐我,我推荐你,大家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共同发财,鲍叔牙把管仲都推上了齐国第一相的位置,可管仲提都没提鲍叔牙。

    这只有一个解释,他们不是官场的朋友,他们是死党。

    死党的字典里只有帮助,没有回报。

    9.

    四十年后……

    管仲站在鲍叔牙的遗体前,他的身体很虚弱,可他依然打起精神来见老朋友最后一面。

    鲍叔牙躺在那里,沉默不语,面带微笑,一如管仲记忆中的老友。

    管仲永远不会忘记当年贫穷之时,自己多拿钱财,鲍叔牙不以他为贪,自己办砸事情时,鲍叔牙不以他为愚,自己从政屡遭挫折时,鲍叔牙不以他无才,当他在战场仓惶逃命时,鲍叔牙不以他为怯,当年待奉公子纠身死,召忽杀身成仁,而他在囚车中活了下来。鲍叔牙不以他不知羞耻。

    这个世界上,还有人会像鲍叔牙这样信任我,理解我,鼓励我吗?

    没有了,再也没有了。

    管仲伏在鲍叔牙的身上,这位七十古来稀的老者泪如雨下。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是的,懂你,就是死党的感觉。

    说了这么多,也许死党没有那么复杂,就是当你看到这篇文章时,会想到的那个人而已。

    2019-03-20 21:17:38 0条评论
  • 青山如是01
    青山如是01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管鲍之交实可羡!

    2019-03-19 01:54:20 0条评论
  • 覃仕勇说史
    覃仕勇说史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答:这里是覃仕勇说史,为您讲述最真实的历史。

    伯牙的故事最早见于战国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列子·汤问》篇。

    故事很简单,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视钟子期为知音,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注意,伯牙本来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那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

    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感天动地”吗?

    真不觉得。

    就算冯梦龙运用了繁花似锦的笔法来描写,也只是觉得结局有些突兀,因而有些感慨,仅此而已。

    下面我说一个虽然不足“感天动地”,但绝对让人称道的友情——“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的主角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千古一相管仲和他的好朋友鲍叔牙。

    管仲家境贫寒,他很就走向社会,挑起了家庭重担。

    好友鲍叔牙比管仲大了两岁,处处照顾管仲。

    二人合伙做小买卖,鲍叔牙考虑到管仲家境困难,就尽量自己多出资,甚至独力出资,承担风险,分账时,坚持五五对分。

    两人的经济头脑都不错,生意做得有声有色,赚了些钱。

    管仲手脚却不干不净,经常揩油,背着鲍叔牙吞占盈利的钱。

    鲍叔牙也不是傻子,很快觉察,却不愿戳穿,就当作没有这回事儿,继续一起合作做生意。

    而每到年底分红,仍按五五分成。

    管仲脸皮有城墙厚,毫不羞惭,大大方方地接受。

    知道内情的人都替鲍叔牙抱不平,说,管仲出资又少,平时又东挪西占,到了年底居然还有脸平分效益,十足贪财好利的小人,你要远离他。

    鲍叔牙板起脸斥责他们说,你们懂什么?!管仲家生活困难,他又要奉养老母亲,他比我更需要钱,我和他合伙做生意就是要帮他,我是心甘情愿这么做的,你们不要说管仲的坏话。

    后来发生了战争,做生意的环境没有了,两人一起参了军。

    在军队中,鲍叔牙一如既往地呵护管仲。

    管仲的表现很糟糕,当打仗冲锋,他总是磨磨蹭蹭,躲在最后面;当军队撤退,他就溜得比兔子还快。

    战友都鄙视管仲,说他贪生怕死,是齐国军队的败类。

    管仲因此被将官捉起来,准备问斩,以敬效优。

    管仲呼天抢地,眼看难逃一死。

    幸好鲍叔牙挺身而出,替管仲做辩护,斩钉截铁地说,管仲绝不是贪生怕死的人,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家里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无人奉养啊。

    鲍叔牙的说法是非常靠谱的。

    管仲获释后,回家奉母。

    过了两年,管母去世,管仲光棍一条,再无牵挂,重回战场,果然比谁都勇敢,建战功得了提拨,成为了公子纠的谋士。

    不过,管仲离军的日子,鲍叔牙已建战功成为了公子小白的谋士。

    齐襄公死,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竞争国君宝位,管仲和鲍叔牙各为其主,在战场相遇。

    管仲做事果决,毫不顾念当年鲍叔牙眷顾之情,弯弓引箭,一箭射翻了公子小白。

    不过小白命大,管仲那一箭射中的只是他衣服上的“带钩”。

    小白继任国君位后,是为齐桓公,发兵打败了公子纠。

    公子纠带领管仲和另一谋士召忽躲入鲁国。

    齐桓公继续攻鲁,杀了公子纠,要鲁庄公交出管仲与召忽。

    召忽性格刚烈,大声喝道:“召忽身为人臣,不能为主上讨贼,还有何面目活在世上!”一头撞到殿柱上,自己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管仲爱惜自己的性命,不舍得死,极其配合地钻进了囚车,他知道,回到齐国,有鲍叔牙在,自己一定不会有性命之忧。

    果然,回到齐国,鲍叔牙不但劝齐桓公冰释了当日的一箭之仇,还劝齐桓公重用管仲,说管仲是天下奇材,要齐桓公对管仲隆以父兄之礼,效仿周武王尊齐国的先祖吕尚为“尚父”的先例,称管仲为“仲父”,重用管仲。

    可以说,管仲后来能成为千古一相,好友鲍叔牙功不可没。

    鲍叔牙待友,是很让人感动、很真诚的君子之交。

    2019-03-18 23:31:44 0条评论
  • 笨笨伯伯
    笨笨伯伯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我来答一下

     旧社会拜把子、结兄弟要行八拜之礼。这八拜的含义,就是拜的八份感天动地的友情,借此寓意结拜的人如他们的情谊一样真挚长久。题主提出的感动天地的友情是第一拜的来历,其他七拜我也答一下,具体的典故出处可以自行百度,要不小编说我骗字数了。

    第一拜:伯牙子期知音之交

    第二拜:廉颇相如刎颈之交

    第三拜:陈重雷义胶漆之交

    第四拜,元伯巨卿鸡黍之交

    第五拜:角哀伯桃舍命之交

    第六拜:刘关张生死之交

    第七拜:夷吾叔牙管鲍之交

    第八拜:孔融祢衡忘年之交

    这就是八拜之交的来历,我们的一个小小的习俗后面竟然蕴含着这么多历史,不禁让人感叹不已。

    19.3.20 晚,闲谈

    2019-03-20 21:45:02 0条评论
  • 古梁镛
    古梁镛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觅知音.

    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

    叹的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知音”一词和我国古代两位至交友人有关,他们代表了人世间真挚友情的最高境界。

    非凡砍柴人,洞悉大师琴。

    伯牙拜会名师,突破琴艺瓶颈。

    话说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号音律的才子,名伯牙,他为了学习更加精妙的琴艺,专门去拜当地最有名的琴师成连为师,学习三年,尽得师传,但伯牙认为还远远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境界,老师成连看到伯牙如此优秀,也非常高兴,但是自己已经把全部的技艺教给了伯牙,再也没有办法提升伯牙的琴艺了,伯牙因此苦恼。

    一日,成连大师告诉伯牙,我的琴艺是跟方子春学习的,他的琴艺高超,举世无双,他在东海隐修,我可以带你去拜访他老人家,看看能不能有所收获。伯牙一听非常开心,立马准备了远行的所需,即刻上路。

    行了几日,他们来到了东海,成连大师告诉伯牙,我的师傅在蓬莱山,我去接他,你在这里等着。伯牙只好独自一人在海边一座小岛等待。

    谁知几天过去了,师傅任然没有归来,伯牙很伤心。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伯牙不禁触景生情,由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从这时起,伯牙的琴艺大长。其实,成连老师是让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后来,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

    伯牙遇知音,钟子期悉知伯牙心。

    伯牙虽然悟得无上琴道,但是能真正听懂他心声的,没有一个人,伯牙心中想:“世间人物千千万万,为什么没有一个人能懂我呢?晋国没有,那么我就去别的国家找找看。”所以他抱琴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楚国。

    一日,他行至汉阳,将官船停泊在汉江,对着汉江弹奏起他刚刚创作不久的得意之作-高山流水,结果一曲未完,琴的主弦莫名其妙的崩断了,伯牙心觉有异,他继续鼓琴。

    而在不远处的树林里面,正有一个砍柴的樵夫闻声而舞,他听到伯牙的琴声后,“心合琴声跳,斧随琴声舞”,舞到兴起处,一斧砍断了一根粗大的树枝,而伯牙这边,刚刚好主弦崩断。

    俞伯牙有意在官船上大声感叹:“为何荒野回声大?”山林中,钟子期高声回答:“只因山高流水长!”伯牙重整断弦,再弹一曲,子期合唱:“美哉洋洋乎,意在高山!”伯牙也不理会,又弹一曲。子期急奔下山,隔船赞唱:“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伯牙一听,忙把子期请到船上,美茶相陪,酒肉款待,谈音论律,八拜为交。伯牙年长称兄,子期为弟。

    鼓琴奠故人,摔琴为知音。

    本来伯牙是邀请钟子期去晋国当官的,最不济两人每天可以讨论琴艺,但是因为钟子期家有年迈父母,所以不能远行,伯牙无奈,就此别过,两人约定第二年中秋在集贤村(钟子期的家门所在)相聚。

    转眼第二年中秋时至,伯牙准时赴约,但是一连等了几天都没有等到钟子期,伯牙心下紧张,亲自去集贤村打听,结果遇到一位老人家,老人家听他一说,就哭了起来,告诉他钟子期的坟墓都长草了,而这位老人家正是钟子期的老父亲,今天正是钟子期的百日祭奠。

    伯牙闻言悲痛难耐,摔倒在地,眼泪止不住的流了出来,他随后抱着琴,执意去钟子期坟墓祭奠,当地人一听有大官去为钟子期上坟,都好奇的去看,而伯牙来到坟前,见到钟子期的墓碑,遥想之前两人高谈阔论的场景,感情再一次爆发,弹奏起了一首无名乐曲,可怜子期已亡,乡野之人又那里有人能够懂他,围观的百姓七嘴八舌,最后纷纷散去,而他们的冷言冷语,也传入伯牙的耳朵,令伯牙更加悲伤,世间再无人可以听懂自己的琴音了。

    伯牙和钟子期因《高山流水》而识,当以《高山流水》而终,伯牙整理心情,重新调好琴弦,鼓一曲《高山流水》毕,忆故人之风采,越发伤心,他拿出佩刀(匕首),隔断了所有琴弦,抱起瑶琴,用力摔向一边的巨石,一边摔一边哭唱。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从此,世间再无琴师伯牙,《高山流水》成绝响。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燕太子丹,樊於期,荆轲的友情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强大,气吞万里,其他国家面对强秦,唯有低首附和。

    樊於期是秦国著名的将领,因受吕不韦打压,多方制肘,后在攻打赵国的时候,遭遇了名将李牧,樊於期兵败,畏罪潜逃,当时因为秦国强大,没有那个国家愿意收留樊於期。

    樊於期一路逃亡,最后来到燕国,燕太子丹赏识樊於期,顶住全国舆论压力,收留了樊於期,并且封樊於期为燕国大将军。秦始皇听到这件事后,大发雷霆,因秦始皇治军极严,见樊於期外逃,并且逃到他的敌国做了大将军,他震怒了,下令诛杀了樊於期父母宗族,并且发布檄文,如果谁捉住了樊於期,那么赏赐黄金千斤,封赏万户食邑。

    为防止被强秦兼并,燕太子丹心如刀绞。

    面对秦国的强势,弱小的燕国自知无力抵抗,为了防止战争置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燕太子丹为此心力憔悴,苦思良策。

    话说当年太子丹在赵国当人质,而嬴政出生在赵国,当时两人关系还不错,但是后来太子丹又被送往秦国当人质,而彼时嬴政已经是秦王了,他不念旧情,侮辱了太子丹,让太子丹牢记在心,后来太子丹逃回燕国,四处奔走,应对秦国的兼并。

    太子丹收留樊於期后,有一天他请教自己的老师鞠武,鞠武告诉他,你留下了樊於期,为了一个朋友,惹了强秦,置国家安危于不顾,你这等于是“积蓄仇怨而助祸患’,鞠武建议太子丹把樊於期送到北方匈奴那里去躲避,太子丹诚恳的说,我总不能因为强暴的秦国而抛弃我所重视的朋友,何况即便是把樊於期送往匈奴,也是在我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请老师想一想别的办法。

    鞠武无奈,唯有推荐燕国著名的大侠田光给太子丹。

    樊於期自刎,荆轲赴秦。

    太子丹恭恭敬敬的拜访了田光,田光也被太子丹的心怀大义而感动,但是他年老体弱,已经不能亲自行动了,因此他推荐年轻的荆轲给太子丹。

    太子丹临别之际,告诉田光,咱们今天说的都是国家大事,您要保密啊,说完他跪着后退,告别了田光。

    田光见到荆轲,告诉了太子丹的事,他一方面高度赞赏太子丹,一方面又告诉荆轲,太子丹并不相信我啊。(他这样说是为了刺激荆轲)因此他对荆轲说,你去告诉太子丹,我田光大丈夫一言九鼎,不会随便乱说,请他放心。随后,田光就自杀了。

    荆轲拜见了太子丹,太子丹非常谦恭的接见了荆轲,并且说了自己对于秦国,对于当今之世各诸侯国格局,燕国的当前形式,刺客荆轲当然知道太子丹的想法,所以他答应了太子丹的计划。

    太子丹对荆轲可以说是给予了最高规格的接待,请他住进高级官邸,大鱼大肉好菜招呼,并且时不时送去名马和美女供荆轲享用,荆轲也一直没有前往秦国的行动,后来秦国攻破赵国,俘虏了赵王,全盘接受了赵国的土地,赵国的隔壁就是燕国,太子丹是真心急了,他去拜访荆轲,问荆轲有什么办法阻止秦国入侵燕国,荆轲说,您不说我也要行动了,但是我想了很久,为了计划大功告成,我觉得我还要准备其他的一些东西。

    太子丹问荆轲还需要什么,荆轲告诉他,我知道樊於期将军在您这里,而秦王正重赏捉拿樊於期呢,假如我拿樊於期的人头去拜见秦王,他会更加相信我,我们的计划成功的可能性才会更大。

    太子丹一听,立马告诉荆轲,樊将军穷途末路才来投奔我,我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利出卖他,何况刺杀秦王有去无回,我不想先生您为了把自己性命都搭上,先生您还是想想别的办法吧。

    荆轲知道太子丹仁慈,不会赞成自己的想法,所以他偷偷去找了樊於期,告诉樊於期自己刺杀秦王的计划,但是为了保证刺杀成功,希望拿着樊於期的脑袋去,争取秦王的信任。樊於期来到燕国后,得到太子丹的虔诚照顾,内心感激不已,何况自己的家人已经被秦王全部诛杀,他想报仇都没有门道,此刻听荆轲这样一说,就答应了荆轲的计划,随后自刎而死。

    樊於期赤膊取长剑在手说:“我朝思暮想要报这切齿之恨,今日幸得指教!”遂自刎。太子丹闻知樊於期自刎的消息后,急切赶来,扶尸痛哭,悲哀至极。

    荆轲刺秦。

    易水河畔,太子丹亲自为荆轲送行,沿途有很多普通老百姓也自发前来为荆轲送行。

    秋风萧瑟,易水河畔,太子丹神情凝重,荆轲有感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时间在场众人悲痛伤感,有些人竟然忍不住哭出了声,正在鼓琴送别荆轲的高渐离受此感发,琴调一变,无限悲壮之情随风而起,传入众人耳中,太子丹情难自控,跪倒在地,俯首叩头,亲自为荆轲敬上一杯离别之酒。“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当时在场的人听琴音,有见太子丹如此,无不感动流泣,荆轲也是无比感动,仰天重重呼出一口气,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转身登上了去往秦国的船只。

    后记:荆轲刺杀秦王失败之后,秦王非常生气,派大将王翦攻打燕国,燕王喜和太子丹一路奔逃,后来逃到襄平,躲在附近的衍水,此时代王嘉写信给燕王喜,认为秦军攻打燕国的根源在太子丹,因此建议杀了太子丹,送首级给秦王,以灭秦王怒火,保全燕国,昏晕的燕王喜听从了这个建议,杀了太子丹,并将太子丹的首级送给秦王。秦王见到太子丹首级非常开心,但是他并没有停止攻打燕国的步伐。

    野史:据有关野史记载,传闻荆轲和樊於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后来樊於期为了救荆轲的族人,背叛了秦国,遭到秦国追杀。而燕太子丹冒着极大的代价,收留了樊於期这位朋友,两人之间的友谊有多么深厚呢?太子丹可以因为樊於期一个人而得罪天下人,樊於期可以为了太子丹去自刎,而荆轲,为了太子丹可以不畏死亡,深入秦宫杀秦王。

    所以说,这三个人的友情,也是非常真挚的。

    (完)

    2019-03-19 11:17:01 0条评论
  • 乔木电影说
    乔木电影说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建立汉朝、一统了天下。汉朝采用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的制度,大批的刘姓宗亲都得到了很大的一块封地。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被封到到了彭城,就是西汉著名的楚元王。他重文轻武,广纳儒家的读书人来帮助他治理自己的封国。看到楚元王贤明,有一个叫左伯桃的贤人就前去投奔,他是个孤儿,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一直用功读书,想出人头地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左伯桃上路去投奔楚元王的时候正值数九寒天,下着漫天的大雪。左伯桃不由得加快了行进的速度,终于在一个树林里发现了一个亮着灯的小屋,此时天已经黑了,他连忙到那个小屋里投宿。原来这小屋的主人正是羊角哀,他和左伯桃一样也是个孤儿,四十多岁了还是一文不名,只是晴耕雨读,倒也是悠闲自在。羊角哀的内心也是个想用自己的满肚子学问经世济民的人,和左伯桃相谈之下大为投机,两个心心相印,当下就点了香烛对拜了八拜,结为了生死兄弟。

    刚刚结为兄弟的两个人,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往楚国走去。他俩都没什么钱,羊角哀蒸了几个馒头当干粮,两个人背着馒头赶路,一步步的坚定的前往楚国。路途遥远还下着大雪,两人走了几天,馒头也堪堪吃尽,于是左伯桃就对羊角哀说:“这干粮已经不够了,你把我这份干粮也拿着,然后把我的棉衣脱下来,穿着往楚国走吧。天气挺冷的,多穿一件也可以少挨些冻。”羊角哀抵死不肯,左伯桃就装作被石头绊倒要好好休息一下,让羊角哀去帮自己找水喝。羊角哀找水回来,左伯桃已经把干粮结下来,棉衣也脱了下来在身边叠好——他已经被冻死了。羊角哀大哭一场,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他只好拿着左伯桃遗留的干粮,穿上了左伯桃的棉衣,挣扎着往楚国奔去。

    羊角哀终于到了楚国,他以自己的学识获得了楚元王的赏识,楚元王赏赐给了羊角哀几辈子都吃穿不尽的财物。但是,他并没有立即接受楚元王封赠的官职,而是立即寻找到好友左伯桃的尸体,并且给左伯桃选了一个风水宝地,好好的厚葬了一番。发送了好友,羊角哀并没有离去,他还要给左伯桃守墓三年。忽然有一天,羊角哀梦到了左伯桃,左伯桃对他说自己在阴间一直被强横的荆轲的鬼魂欺负,自己文弱根本不是荆轲的对手。羊角哀醒来之后,知道了自己的好友在地下还不能安稳的生活,他非常的悲愤,就用佩剑自刎在了左伯桃的墓前。他要到地下,和左伯桃一起对抗荆轲。

    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左伯桃舍命全交”,又叫“左羊之交”。它虽然不如春秋时期的“管鲍之交”那样流传深远,但是却比“管鲍之交”更为感人。有意思的是,这个故事在民间传说里还有另一个版本,说是羊角哀梦到左伯桃被荆轲欺负之后,正要在左伯桃的坟前自尽,忽然碰到了武圣关羽,关羽路见不平下到阴间帮助左伯桃,演出了一场“关公战荆轲”,最后获胜的关羽打败了荆轲,并且一刀斩下了荆轲的脑袋。这样,羊角哀也就不用自尽了。

    但是这样的话,时间线就不对了。关公是东汉的,那怎么跑到了西汉时期呢?其实民间传说大多是不怎么严谨的,更多的是表达了普罗大众的一种美好的心愿。比如说“梁祝”的故事,人无论如何是无法变成蝴蝶的。我们看民间传说不能够去求严谨,如果真的像搞学术研究一样去刨坟掘墓、翻阅各种资料寻章摘句的找证据,那就太不理解民间的这种美好的浪漫主义精神了。

    2019-03-20 20:27:29 0条评论
  • 春回芳去一玫到
    春回芳去一玫到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二桃杀三士,故事发生在春秋齐桓公时期,管仲为相时,齐桓公手下有三个不服管教,不受约束的武土,齐恒公想除掉他们,苦于想不出罪名,管仲拿了两个桃赏赐给三人,其中两个人得到了桃,没有得到桃的人,以此为耻,拔剑自杀,其他两人觉得对不起死者,也一同以死谢罪。

    2019-03-19 05:02:17 0条评论
  • 孟享易理
    孟享易理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羊角哀与左白桃,管仲与鲍叔牙,刘关张三结义,廉颇与蔺相如,季札与徐国国君

    2019-03-20 22:26:42 0条评论